悟篆书之美,品笔墨真意——我的学篆感悟(润博书画院艺术家系列报道之八)

甘肃润博书画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涉篆书,只觉古朴神秘,随着学习渐深,才发现其中蕴含无尽的艺术奥秘与文化内涵。“横者如编,纵者如悬”的结构特征和“篆尚婉而通”的用笔规律,成为我解锁篆书艺术大门的关键钥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横者如编,纵者如悬”,初次听闻,如坠云雾,当深入研习后,才领略到这寥寥数字对篆书结构的精妙概括。篆书的横画,宛如将竹条有序编排,每一笔都保持着均匀的力度与间距,平稳且规整。书写时,不能有丝毫的急躁与偏差,需凝神静气,让笔锋在纸上匀速划过,使线条质感如一,尽显古朴典雅。纵画则似悬挂之物,垂直而下,挺拔且有力度,它们支撑起整个字体的骨架,赋予篆书稳健的姿态。在临摹吴昌硕的《石鼓文》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结构特征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练习,力求每一个笔画都精准到位,让字体的结构疏密得当、和谐统一,在严谨的布局中展现出灵动的韵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篆尚婉而通”,这是篆书用笔的核心所在。篆书的线条追求婉转流畅,毫无滞碍。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书写时需中锋用笔,让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心运行。起笔时,藏锋逆入,如同将力量积蓄;行笔过程中,均匀用力,使线条圆润饱满;收笔时,缓缓提笔,保持线条的含蓄内敛。在练习李阳冰的铁线篆时,对这一规律有了更深的感悟。其线条细如发丝,却刚劲有力,犹如钢丝般坚韧。为了写出这般高质量的线条,我不断调整握笔姿势和书写节奏,体会笔尖与纸面的微妙接触,感受力量从手腕传递到笔尖的过程。每一次运笔,都像是在与古人对话,在一笔一划间领略篆书的独特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篆书,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心性的修炼。篆书的书写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稍有分心,便可能导致线条粗细不均、结构失衡。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篆书为我提供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当沉浸在篆书的世界里,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被隔绝,只剩下自己与笔墨纸砚的对话。在不断临摹与创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静下心来,专注于当下,感受每一个笔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篆书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通过学习篆书,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每一个古老的文字,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篆书之路,虽充满挑战,但也收获满满。未来,我将继续在篆书的艺术海洋中探索,不断领悟“横者如编,纵者如悬”“篆尚婉而通”的深刻内涵,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让这古老的艺术在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