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春季节,乍暖还寒,德州市委宣传部组织观看了红色基因电影《回西藏》。我有幸获此机会接受红色教育,再次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孔繁森精神。</p> <p class="ql-block">电影讲述了山东聊城援藏干部、共产党员孔繁森同志1979年到西藏工作,和藏族翻译久美从陌生到好友,从对抗到尊重的一个真实故事。大漠风光,经幡飘扬,简洁叙事。小众文艺片,在缓慢的节奏中拥有了一段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心灵旅程。但也给了我一丝触动,让我在忙碌的电厂工作节奏中找到了情感与信仰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老孔”这位普通而伟大的共产党员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他一心为当地百姓谋福祉,通过填埋瘟疫羊群的挫折过程,打开了了解和融入当地藏族人民生活习俗的大门;用自己的工资为群众买种子,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相互信任;为了解决当地用水难题,他东奔西走并最终完成了水坝修建工程。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时,他从未想过放弃,心中的信仰和那份对责任的坚守,支撑着他不断前行。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他的信仰不仅仅是共产党员的信仰,更是对责任、使命的坚守。他与藏族翻译久美从最初的陌生、观念的碰撞,到并肩战斗的同志,到最终成为彼此理解、相互扶持的挚友,他们的友谊与真情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老孔”初到西藏,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的巨大难题,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积极融入,努力去理解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他对民族文化从陌生到认同,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却也展现了人性中最温暖、最包容的一面。他与久美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更是一种超越语言、超越民族的心灵相通。那种对文化认同的顿悟,对坚守信仰的执着,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情感。“老孔”的一言一行,无不在诠释着一种“抱朴守真”的精神——无论面对多少浮华诱惑,都不忘本心,坚持自己所信仰的真理与正义</p>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如流水般逝去,许多美好和感动往往在不经意间悄然流失。我们的电厂生活也是如此,每一天都在重复中前行,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汗水与疲惫似乎早已成为常态。然而,正是在这平凡中,我们体会到生命最本真的感动。记得那位因病离世的在职同事,他曾在岗位上无怨无悔地付出,用生命诠释了责任与担当;还有曾经一同奋斗、如今悄然离去的退休老职工,他们的一生凝聚着对工作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坚持。他们在电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那些辛苦付出的岁月,都成为了电厂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时光的脚步,我们无法挽留,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就像“老孔”在西藏的日子里,每一个努力的瞬间都铸就了人生的重大意义。这些逝去的生命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现在,认真对待每一份职责,因为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汇聚成了我们共同前行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电厂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构筑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看到电影中“老孔”那份对信仰的执着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看到他用日记记下的一件件点滴往事,就觉得自己拥有了前行的力量。生活总是在无数次的得失中教会我们如何坚持与放下,教会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电影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领悟,更是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与鼓舞。它让我明白,无论外界如何变幻,内心的信仰和情感都是我们不可割舍的精神财富。“老孔”那种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激励我们在电厂这片平凡的土地上不断追求卓越、坚守岗位的最好写照。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坚持,都是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最好诠释。“老孔”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热工队:梅晓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