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7年,波兰女作家托卡尔丘克出版了一本26万字的长篇小说《云游》,此书之奇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形式,即将小说、散文、随笔、神话故事等汇合为一体,如“星群”组合,颇有新奇之感。2018年,托卡尔丘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许获奖的原因不全是这本书(她一共出版了六本书),但《云游》无疑是她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要复述这本书的故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全书由116个长短不一的章节组成,短的只有几行字,长的可称为短篇小说,这些章节既独自成章,又彼此关联;读者或在情节中跌宕起伏,或在黑夜里回望历史,或在原野上感受冥想,这种先锋叙事方式和由此带来的奇妙的阅读感受,无疑是作家创造性的文学馈赠。</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小说,其中的情节一定是第一位的,只不过故事被碎片化了,主人公也不止一位。让读者印象尤深的故事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三岁孩子到小岛上旅游。途中妈妈带着孩子下车游玩就此失踪。此事惊动警察,甚至出动了警犬和直升机,搜索三天无果。这个岛在安全上毋容置疑,人到哪里去了呢?此段被分为两篇出现在小说开头。直到全书快结尾时,一家人出现在家里,丈夫追问失踪原因,妻子语焉不详,似乎是说被外星人绑架,丈夫根本不信,偷偷带孩子到心理诊所催眠,企图让孩子说出真相,无果。又跟踪妻子,被发现。结果妻子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丈夫又踏上那个小岛寻求真相。</p> <p class="ql-block">《云游》一书有两个互相交织的主题——旅行和人体保存(解剖与标本)。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旅行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位移,更是一份心灵的探索与追问。而人体保存则展现了人类试图对抗死亡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四百年前当众解剖则是惊世骇俗之举。书中讲述了一位知名医学教授的公开课。据说作者为了写好这一部分,特地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专修了一年。等待解剖的是一具年轻的女尸,因犯罪两年前被绞死。由于教授对尸体保存得当,至今仍有弹性。作者写道:第一刀,教授熟练地割开了腹壁。教授从腹腔内的器官开始解剖,他详细解释了消化系统,之后并没有马上进入心脏部位,而是让人们细看了下腹部……教授用娴熟的手法将人类的真相浓缩到一具人体中,在我们眼前一层层褪去神秘感,将其拆分为最基本的元素。此刻,死亡已经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作者托卡尔丘克早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因有心理学的专业素养,她的作品通常叙事中含有心理探寻。在本书中,我们从116个章节穿过,跟着主人公们(不止一位)旅行,感受旅行的含义。穿越不同的地域,在与陌生环境和陌生的人的碰撞交往中,不断审视自己,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深藏,被忽视,被遗忘的情感与困惑会逐渐浮现。作者借旅行这一行为,传达出人性深层的复杂性。</p> <p class="ql-block">书中另一个奇葩故事,说的是一位生物学女教授在大学读书时,与一男友热恋同居,毕业后各奔东西,各自成家。二十多年后的一天,她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原来是那位前男友发来的,告诉她,自己身患绝症,已离异,单身,目前寄居在他姐姐家。她正巧在附近一个城市开会,便坐车去看望他。他确实已病入膏肓,她给他喂水喂药整衣,说着话,说明天再来看他。出门以后,她在药房买了一支注射器。第二天再见面时,趁他短暂昏迷,她用注射器将自己随身带来的一小瓶液体注入他的体内。他的呼吸停止了。之后她坐车到另一个城市旅游数日,之后返家。</p> <p class="ql-block">这位女教授的举动是拯救还是谋杀?暂不讨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注射的是一种“完成任务后自动失效”的杀虫药水,她的行为如同解剖学的标本,暴露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将他人的苦难转化为消费的畸* 形人格。</p> <p class="ql-block">作者借旅行这一载体,传达出只有不断探索外在世界,才会触及内心深处的自我。本书书名据说就来自东欧的民间传说——一个神秘部落为躲避邪* 恶势力而不断迁徙——类似云游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但《云游》的深意不止于此。在本书中,旅行、解剖、标本是作品的三大意象,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张隐* 喻之网。旅行是动态的解剖,而标本则是凝* 固的死* 亡。这种生与* 死的循环往复,揭示了现* 代文* 明的一种生* 存困* 惑:在生* 命和死* 亡之间,我们该选择哪一种标本?主动还是被动?</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我们可能没有选择。当下时代的数字洪流颇有摧枯拉朽之势,我们都将被这个洪* 流淹没而不幸成为“标* 本”。当人类将自身异* 化为可解* 剖,可修* 改,可存* 储,可消* 费的“电子标* 本”时,未来属*于谁?是生存还是死亡?那真是一件难以预料的事——这大概就是这位有着批* 判精神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通过《云游》传递给读者的哲学思考——人类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于是</p><p class="ql-block">谢谢亲朋好友的阅读</p><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来自豆包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