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

李辉

<p class="ql-block">  一人、一壶、一杯品赏的是一份别样的孤独,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品赏的是一份宁静和清闲,观春风拂柳,听翠鸟低鸣。但文人名士总守不住骨子里的浪漫,不经意间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清高,就使他们不自觉地聚在了一起,于是成就了一次次流传千古的雅集名会。 </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的兰亭会是久负盛名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流觞曲水…”文圣书杰,比的是文采,一篇《兰亭集序》流芳千古,实为典范。同为西晋石崇的金谷园,聚集了当时的显贵富豪,极尽奢华,其豪放不羁淋漓尽致。竹林七贤,寄寓于竹,尽显魏晋风骨。</p><p class="ql-block"> 唐代香山雅集,至今仍有遗迹。洛阳香山由白居易与胡杲、吉玫、刘贞、卢贞、郑据、张浑、李元爽、释如满等九人发起,又叫“九老会”。常聚于香山,隐山遁水,坐禅谈经,饮茶吃酒,白居易在《香山寺》中道:“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p><p class="ql-block"> 洛阳从来是不缺才子的。宋代欧阳修、梅晓臣在洛阳虽短,很快组织了诗社,一起吟诗作赋,把酒临风,弹琴煮茗。欧阳修:“ 洛社当年盛莫加,洛阳耆老至今夸。”</p><p class="ql-block"> 延续欧阳修雅集的当属弟子苏轼。汴京内城北部,安远门外永宁坊有一处王诜的府邸。苏轼常受邀来此,慢慢文人名士聚多,这就是西园,他们常在西园挥毫、吟诗、下棋、览书、说经、品茗,加之米芾记录,李公鳞作画,王诜又是驸马,终成不朽盛宴雅集。</p><p class="ql-block"> 可见当年雅会非富非贵、非才学盖世大德名士是难入此门的。但,是真名士自风流,东晋王恭出千古名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所谓魏晋风度,大抵如阮籍、刘玲者。这“痛饮”无论是纵酒高歌的激昂还是呼酒买醉的悲愤终究是不能长久的,往往还带有无奈的沉沦。虽有曲高和寡的孤傲,也不乏高处难胜寒的寂寥,总缺乏生活烟火的温暖。直到惠山茶会的出现,这才打破了“贵族”的独享。</p><p class="ql-block"> 惠山茶会由文徵明、蔡羽倡导,皆是科考的失败者,参与者即无功名也不显赫。茶会一聚,烧柴煮茶,谈天说地,畅所欲言,不慕达官、显贵,也不慕居易、苏轼,反而追忆曾点的鼓琴而歌、暮春嬉戏,何必正襟肃容,又何必故作谨傲,那是布衣之乐,也是充满了烟火气最真实的生活之乐。</p><p class="ql-block"> 清代。蒲松龄的大碗茶桌把这种“茶会”推向了极致,讲个故事尽管喝茶,这一喝就喝出了一部《聊斋志异》。</p><p class="ql-block"> 现在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仍然举办传承的茶会,这茶会从文人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最近许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许多“围炉煮茶”,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昨天午后至林董处煮茶清谈抵暮,超然物外,何失一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8日10点30分</p><p class="ql-block"> 注:林董,林明生先生,福州长乐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