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西江四戴”吗?

新手上路

<p class="ql-block">“西江四戴”是指,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江西大余的戴第元、戴均元、戴心亨、戴衢亨四人。他们通过科举入仕,并取得非常成就,史称“西江四戴”,并以“一门四翰林,叔侄两宰相”之神奇,成为清代文化世家的典范,传唱至今。</p><p class="ql-block">戴第元,1728-1789,是“西江四戴”的奠基人。他13岁入县学,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历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太仆寺少卿。他设立家塾、藏书楼,强调“修身齐家”,为家族奠定科举传统。</p><p class="ql-block">其弟戴均元,1746-1840,是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两江总督、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嘉庆年间,75岁高龄仍主持宝华峪陵寝修建,虽遭革职仍以高龄善终,体现清廉作风。 ​</p><p class="ql-block">戴第元长子戴心亨,1749-1786,18岁中举,与叔父戴均元同科进士。任湖北学政;他在任期间,“事必躬亲”,选拔人才众多,但因积劳成疾37岁病逝,其勤政精神为家族称道。</p><p class="ql-block">戴第元次子戴衢亨,1755-1811。他7岁能诗,24岁高中状元,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是家族最耀眼的成员。他辅佐嘉庆帝诛杀和珅、整顿吏治,被誉为“清代汉人第一相”,他书法与诗文造诣深厚,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因其殿试考卷拆封奇缘闻名遐迩,南昌状元桥即纪念他。</p><p class="ql-block">“西江四戴”以“勤勉读书、清正廉洁”为家训,形成“诗书继世,忠孝传家”的文化内核。戴家科举鼎盛,共出四进士、两宰相,其教育理念与为官之道对后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如今,戴氏故居“相府”残垣犹存,赣江烟雨中,家族的传奇故事仍在江南大地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