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发展趁春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一建言宁波武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甬上话</b></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风和日丽。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我以特邀嘉宾和太极拳拳友的身段,参加了宁波武术协会第十一届三次委员会暨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宁波奥体中心开元名庭内,宁波市及各县(市区)武术协会会长(主席)、秘书长、市武协委员,以及近50个群众武术组织的掌门人、体育企业家们聚集一堂,总结一年的工作,谋划新年度任务,表彰先进群团和先进个人,气氛热烈。</p><p class="ql-block"> 看样子,在宁波的地盘上,武术活动蓬勃发展,深入人心,各种武术门类的组织非常健全。仅市武术协会就设有南北拳分会、木兰拳分会、散打专委会、博击专委会、推手专委会、监事会等组织。还有顾问委员会,邀有武术爱好的社会贤达为宁波武术的发展摇旗呐喊。</p><p class="ql-block"> 从参加会议的部分社会武术群团看,宁波民间各类武术组织数量不少。参会的老社团有:永年拳社、致柔拳社、傅钟文拳社、跃龙国术、朱砂掌、岩武门、余姚精武、宁海侠义、无极文化、十六君子……本次会议还接受汉宏龙威、觉林艺术、吾道武术、江东实验、原石博击、浙东客运等六个社团入会并隆重授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宁波市武术协会第十一届三次及年度表彰会议</b></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宁波武术界在体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发展的不错。我也曾多次参加过协会组织的各类武术盛会,观赏过诸如“千人木兰拳”式的大场面震撼表演。跟着蔡天彪和丁天佑先生练了十多年太极拳,结识了不少宁波武术达人,也曾随他们外出考察交流过,对宁波武术的状况算是有一点点了解。总的看法是:在宁波乃至浙东地区,传统武术得到较好继承和发扬光大,国家设定标准的武术项目质量有提高,武术骨干队伍不断壮大,竞技武术取得较好战绩,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开展广泛,方兴未艾。</p><p class="ql-block"> 尤其在过去的一年里,协会顺利完成新老交接。新一代掌门集体亮相,思想统一、活力满满、心齐劲足、团结协作、踏实肯干、风清气正、清廉有为。首任武协主席蔡天彪老师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奠定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新形势下的创新不断涌现。加强了党建引导和与主管部门的沟通机制,建立了轮值主席制。群众性武术活动进一步深入,武术站(点)延伸至乡镇(街道),吸引了更多的人群参加武术健身。制度建设取得新成绩,各类活动越来越规范,工作运行有不少创新。武术交流活动比较活跃,各类竞赛取得好成绩,部分竞技武术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有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积极向上趋势下,如何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特点,发扬好传统,营造新格局,升华高境界,不落窠臼,承前启后,持续发展,也是本次会议议论的话题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宁波市群众性武术活动剪影</b></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当事者迷,局外者清”。有些事情,只有隔一段距离,站得远一点冷眼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我是一名“松散型”的武术爱好者,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宁波武术的“局外人”。从旁观察,有一些被具体事务缠身的武术界人士不同的视角。</p><p class="ql-block"> 依我看,宁波武术的专业性、独特性、群众性、普及性和影响力方面没一点问题。但在如今这个处处都在讲究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确立新目标和自已的发展战略,把宁波武术的发展提升到城市文化建设的层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水准、江南风格、浙东印记、宁波特征的武术之路,为宁波的全面发展增砖添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武术泰斗蔡龙云(右)与蔡天彪在宁波太极馆</span></p> <p class="ql-block"> 挖掘特色拳种。宁波的四明内家拳、阳明拳、戚家拳、杨氏田架98式太极拳等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具有浙东区域高辨识度的拳种。当然,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拳种和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类的器械武术。挖掘整理这些有历史、有内涵、有特色、有文化背景的拳种,应成为宁波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主管部门和武术协会可以做一个规划,在覆盖全境细致深入民间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成系列成系统的拳种库和教学课目库,有计划地出版系列专著,不致使这些只流传于拳师身上不见于经典记载的拳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或变形。“书藏古今”是人所共知的宁波城市形象推介语,其实,“术藏古今”也是这座城市的形象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宁波武术元老蔡天彪整理出版的武术专著</b></p> <p class="ql-block"> 开展武术科研。武术界应该与大学和体育科学研究机构跨界联姻加强协作,设立科研项目,申请科研经费,整理和复原一批已经失传的经典武术。比如,戚继光在宁波发明了“鸳鸯阵”,在宁波训练了“戚家军”,打得倭寇屁滚尿流。如今除了在宁波海防博物馆中看到少量模型外,就只能在故纸堆中或乱七八糟的电视剧中见到有点变了形或带点“戏说”味道的“鸳鸯阵”。有志者应对此引起兴趣,加大研究,力争重显规范的、近似度极高的戚家“鸳鸯阵”的光彩。这对提高宁波城市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宁波武术界的声誉,推动武术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大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戚继光《纪效新书·卷之十一·狼筅总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宁波太极馆为法国留学生交流太极拳</b></p> <p class="ql-block"> 开门办武术。在2025年计划与三个国家的城市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把本土武术推广到“东亚文化中心”以及与宁波建立友好关系的国际城市,迈向广阔的国际舞台。广泛开展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宁波有些“品牌”拳种在上海、杭州曾经大放异彩。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交流,不断提升宁波武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也是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广泛组织本市内部各地区、各流派、各拳种之间的内部交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阳明拳:努力体现王阳明历史形象和心学思想的武术语言</b><span style="font-size:15px;">(尹春龙演示)</span></p> <p class="ql-block"> 尝试武术申遗。2025年3月1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陈氏太极拳、和氏太极拳、月山八极拳、心意六合拳、苌家拳等七位太极拳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成功入选名录。武术与其他项目不一样,除了国家标准外,更多的是有数不清的流派、门户、拳种。宁波有些拳种不比这些差多少。主管部门和武术界要借此东风,有计划地尝试申报一批本土非遗武术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盛世修典,乱世藏金”,这个理论同样适合中国武术。申报了就有希望,不申报永远没希望。</p><p class="ql-block"> 广开與论氛围。武术圈内人往往只管自已“低头拉车”,自觉不自觉地陷于技术的圈子里,不注意也不擅长宣传自己。几年前在本地主流报纸开设的体育专版也被取消了。好货也要勤吆喝,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是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武术健身的重要手段。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参与武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弘扬中华文化从娃娃抓起</b></p> <p class="ql-block"> 打造行业品牌。宁波武协提出了“赛事强市”“品牌强市”战略,无疑是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适时申办国内外各类重要的知名的高水平的武术赛事,探索赛事市场化运作路径,打造“品牌赛事”’“赛事品牌”以及品牌拳种,发展与武术相关的产业。</p><p class="ql-block"> 建立名师工作室。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工作室”随处可见,科学家的、艺术家的、音乐家的、优秀匠人的、各类传统技艺传承人的等等。唯独没有中国武术大师工作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体育部门和武协组织可以在这方面做点尝试,守着如此的优质资源,实在是应该主导和支持本地开设武术名师的个人工作室,不要眼睁睁地看着让这个不可再生的资源白白浪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宁波武术界代表性人物大家庭</b></p> <p class="ql-block"> 提供经济支撑。民间社团是很少有政府财力支持的,全凭会众们缴纳会费、热心人捐助。有些好事、大事、需要用钱支撑的事就没法开展。一般来说,成就某项事业的基本条件是“四有”:有人干事,有心干事,有钱干事,有地方干事。从宁波武术的现状看,前两项还可以,后两项有欠缺。政府应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适当设立一些活动、赛事、研究、项目、交流等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和保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庙堂该有席位。宁波有多少武术爱好者?我没有数据,但每天清晨或黄昏,都能看到一拨一拨的穿着武术服装拿着武术器械的人们在练习。我曾参加过2017年在天一广场举办的“千人木兰拳”团体表演,仅一个拳种的一个团队一场表演就能聚集上千人,全宁波武术爱好者及在“武术链”上的相关人群数量不言而喻,保守估计怎么着也有上百万之众。但这个庞大群体的代表是属于体育界别的,市人大政协没有直接代表这一群体的代表或委员,只有个别区县级的代表或委员。以至于他们的声音不能直接“上达天庭”。我脑洞开一下,能否在这里有个把席位,代表这个庞大的群体获得直接参政议政的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曾经开设在月湖景区红火一时的宁波太极馆</b></p> <p class="ql-block"> 宁波武术发展中还有一些比较遗憾的事情。比如,在青少年中开展活动不广泛。还有,利用月湖景区内原“吴氏支祠”开了多年的“宁波太极馆”,因种种原因关闭。这里一直是由浙江省武术协会原副主席、宁波武术协会主席、宁波武术界最具名望的太极拳大师蔡天彪为掌门人,是宁波武术界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和地标,是宁波与国际国内拳友交流拳艺的唯一场所,还是宏扬宁波武术的大学校,几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武术精英,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过骄人的战绩。</p><p class="ql-block"> 宁波是被国家认可的“奥运冠军之城”,曾在同一届奥运会同时出过五位世界冠军。如今又有以年轻的“小飞人”为代表的竞技体育人才层出不穷,竞技体育发展势头很猛,后劲很足。做为一项参与人数最广、投入最小但受益最大的运动,期望宁波的群众性武术传承和发展也不能落后,力争与竞技体育旗鼓相当,并驾齐驱,以不负名城之名。春天来了,振兴和发展要趁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3月24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14年千人木兰拳展示大会在天一广场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承德九门口长城脚下练习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