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背景 <p class="ql-block">经过上一学期的攀爬架搭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一学期我把观察重点主要放在了幼儿搭建技能、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空间认知、创新思维、安全意识等。</p> 观察目的 <p class="ql-block">通过攀爬架搭建,锻炼幼儿的空间感知、动手操作、身体协调等多方面能力,进一步提升搭建技能。让幼儿在解决搭建问题过程中,培养坚持、专注、勇于挑战的品质,增强面对困难的韧性。借助合作搭建,促进幼儿的沟通、合作、分享等社会性能力发展,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 激发创造力:鼓励幼儿在搭建中大胆想象、创新,尝试不同材料组合和搭建方法,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 增强安全意识:在搭建和使用攀爬架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安全知识,学会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p> 游戏实录 观察时间:2月17日 <p class="ql-block">这学期开学我们大班的自主游戏区域为综合区,本班幼儿在上学期玩的时候材料单一,考虑到幼儿人数过多,便只给他们攀爬架和垫子作为主要材料,这个月在原有基础上,会慢慢增加一些新材料。</p><p class="ql-block">在自主游戏开始后,班级内的幼儿都去拿自己想玩的材料进行游戏。在刚开始进行游戏的时候,孩子们把综合区的木梯、木板、人字梯等材料结合在了一起,进行了攀爬、跳跃、走平衡木的尝试。</p><p class="ql-block">这一边,我留意到王雨泽和几位小朋友,他们组的成员较少,相对应地搬的材料也比较少。</p> <p class="ql-block">他们一开始只拿到了这三样材料,然后他的小伙伴嘉齐发现了旁边有个滚筒,就喊雨泽过去探索滚筒,但是后来雨泽小朋友想了想又开始玩简单的“滑梯”,并探索了“滑”下来的几种不同姿势。</p> <p class="ql-block">这边,嘉齐发现了滚筒的一种好玩的玩法,过来喊雨泽一起玩,雨泽在尝试滚筒新玩法几次后,又回到了“滑梯”处。</p> <p class="ql-block">回去后,对雨泽小朋友玩的游戏进行了表征,当问到雨泽小朋友为什么没有继续玩滚筒的时候,他说:滚筒会压到他的手。</p> 表征 <p class="ql-block">师: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搭建的是什么吗?</p><p class="ql-block">泽泽:我们搭建的是滑梯,他可以坐着滑,也能躺着滑</p><p class="ql-block">师:老师看到你后来又去和嘉齐玩滚筒,有什么和大家分享的?</p><p class="ql-block">泽泽:是因为嘉齐说他发现一个滚筒,搬不动,让我去帮他</p><p class="ql-block">师:那怎么后来不玩滚筒了?</p><p class="ql-block">泽泽:因为发现不好玩。</p> 行为分析 <p class="ql-block">1.兴趣与探索:雨泽小朋友对不同游戏材料表现出积极的探索欲望,先是和伙伴搭建“滑梯”,后又被滚筒吸引,体现出幼儿对新鲜事物天然的好奇心。在发现滚筒不如“滑梯”好玩时果断放弃,说明他能依据自身兴趣和体验做出选择,兴趣是推动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 。</p><p class="ql-block">2.模仿学习:当看到嘉齐有滚筒新玩法时,雨泽立刻加入并尝试,反映出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通过观察和模仿同伴,他们能快速学习新的游戏方式,拓展自己的游戏经验。</p><p class="ql-block">3.安全意识初步形成:在尝试滚筒新玩法过程中,雨泽意识到其中存在较多未知危险后选择放弃,这表明他虽然年幼,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安全意识,能够对潜在危险做出一定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行为,比如回到相对熟悉和安全的“滑梯”区域继续游戏。</p><p class="ql-block">4.游戏创造力:在玩“滑梯”时,雨泽探索滑下来的多种姿势,这体现出幼儿在熟悉的游戏情境中,不满足于常规玩法,开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玩法,这是幼儿在游戏中自我发展和表达的重要方式。</p><p class="ql-block"></p> 观察时间:2月18日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搭建材料比之前多了,王雨泽和他的朋友们搬来了人字梯,找了两块短木板放在了人字架的一端,另一侧放上了一个木梯,后来嘉齐发现了问题:人字梯和拿来的木梯无论怎样尝试都不能完好扣在一起,他又换了一个和人字梯同色的木梯搭建。</p> <p class="ql-block">这时候雨泽发现人字梯的木板一侧的角度不安全,就把两块短的换成了一根长的木板,并趴到木板上测试新木板的安全程度。</p> <p class="ql-block">在完成基础搭建后,康康小朋友率先登上了木梯,准备从木板上滑下去,雨泽一直在旁边问他“好滑吗?你试试好滑吗?”</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看到支架没用上的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次尝试,把木板的另一端和支架连接在一起,但经尝试后发现小朋友从上面滑下来会不安全,想到了可以用垫子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就把垫子放到了支架的后面,经过尝试后,发现因为木板的另一端在木头支架上会不顺畅,于是就把木头支架拿开了,将木板的另一端直接放到海绵垫上。经过尝试后,海绵垫并不能保护他们在木板上滑下来的安全,就把海绵垫拿到了一边。</p> <p class="ql-block">然后雨泽又把一根短木板放到了长木板的另一端,第二次尝试把木头支架垂直放在了短木板的中间,经过尝试,从木板上滑下来的冲击力会让身体撞到支架上,不得不又把支架拿开。</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别的同伴一直再告诉雨泽:“我们可以把短木板放到支架上,这样就能做一个跷跷板。”</p><p class="ql-block">但是雨泽并不这样想,他又对支架做了第三次尝试:把支架放倒在短木板和长木板的衔接处。但是经过尝试,这样也是不安全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支架实在没有地方放,才采取了同伴的建议,把支架和短木板组合成“跷跷板”。</p> 表征 <p class="ql-block">师:你今天有什么和大家分享的嘛?</p><p class="ql-block">雨泽:我今天搭建的好玩的滑梯</p><p class="ql-block">师:为什么这么说,你昨天搭建的不好玩吗?</p><p class="ql-block">雨泽:好玩,但是今天更好玩。因为今天多了很多的新材料,还有跷跷板。</p><p class="ql-block">师:老师看到你把那个木头支架换了好几个地方,是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雨泽:因为我在尝试放在哪里会更好玩一点。</p><p class="ql-block">师:那后来呢?</p><p class="ql-block">雨泽:后来我把它和一个木板组合在一起,变成了跷跷板。</p><p class="ql-block">师:不错,期待你下次表现。</p> 行为分析 <p class="ql-block">1.幼儿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材料衔接、坡度安全等问题时,能主动思考并尝试更换材料、调整结构,体现出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嘉齐小朋友发现木板陡峭存在安全隐患后,主动更换木板。</p><p class="ql-block">2. 雨泽小朋友意识到搭建的滑梯过于陡峭存在危险,说明幼儿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p><p class="ql-block">3. 雨泽小朋友坚持尝试将所有材料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他的探索精神和坚持性。同时,他最终接受同伴的意见,说明幼儿在活动中既有自己的想法,又能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接纳他人,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p><p class="ql-block"><br></p> 观察时间:2月21日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同样拿了相同种类的材料,只是木板的数量多了。他们依旧是用攀爬架、两块木板和木梯搭建了一个滑梯,剩余的一块木板的一端放在木头支架上,并摆在了滑梯的下端。</p> <p class="ql-block">在经过第一次尝试后,发现不安全,后又将支架和木板放在了木梯的前面,这时候光谦小朋友搬来了海绵垫,他们放到了支架和滑梯的中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又开始第二次尝试,发现这样并不好玩,就把木板从支架上搬下来,放在了海绵垫和木板的中间。</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尝试,发现木板和海绵垫之间的距离有点远,又重新调整了距离。</p> <p class="ql-block">后来,康康一边说着一边把支架和木板的距离拉远了:“我要增加一点难度”。</p><p class="ql-block">雨泽看到了,又推回到原来位置,并对康康说:“你不能这样,你弄远了我们都没法玩了”。</p> 表征 行为分析 <p class="ql-block">1. 探索与实践:孩子们先用攀爬架、木板和木梯搭建滑梯,通过实践发现木头支架放在滑梯下方不安全,于是调整位置,这体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探索、尝试不同搭建方式,在遇到问题时能自主思考并解决,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安全意识。</p><p class="ql-block">2. 合作与互动:孩子们共同参与搭建和游戏,光谦小朋友拿来垫子,大家一起调整布局开展闯关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配合,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在互动中交流想法 。</p><p class="ql-block">3. 冲突与矛盾:康康小朋友想要增加游戏难度延长支架和木板距离,但雨泽小朋友表示反对,两人之间产生了冲突,这反映出孩子们在游戏中对玩法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且在表达自己想法时较为直接,缺乏更有效的沟通技巧。</p> 观察时间:3月10日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一开始也是先拿了一个攀爬架,一个木梯和几块木板,一个支架,但是在去搬运别的材料的时候,由于没有人“看家”,导致唯一的攀爬架被别人拿走。雨泽小朋友去问旁边的一组的小朋友,是不是他们拿走的攀爬架?另一个小朋友说不是。</p><p class="ql-block">雨泽:那你们这个是从哪里搬的?</p><p class="ql-block">别人:在放架子的地方啊。</p><p class="ql-block">沟通无果后,雨泽看到材料处还有一些材料,便对小朋友说:你们谁在这“看家”啊,我去搬材料。</p> <p class="ql-block">材料搬完后,开始了材料的组装。他们先把三根长木板摆成了一字形,把木支架摆在了一端。</p> <p class="ql-block">另一端的木板上又放了一根木板,又拿来了两根木板,放在了另一端的木头支架上,当作“大炮”。光谦和尊尊小朋友在后面的木板上蹲着,他们发现在大炮的后端可以做一个子弹的生产线。</p> <p class="ql-block">就搬来一个木梯放在了两层木板上,当作生产子弹的工具。为了能更快的把生产完的子弹装进大炮中,他们又把“大炮”安装在了生产子弹的旁边。</p> <p class="ql-block">后来为了安全方便直接把上面木梯拿到了大炮的后面,进行了新一轮的攻击。</p> 表征 行为分析 <p class="ql-block">1.问题解决能力:当发现攀爬架被拿走,雨泽主动询问其他小朋友,通过交流确认情况并寻找解决办法,体现出他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p><p class="ql-block">2. 团队协作与分工:雨泽询问小伙伴谁来“看家”,这是团队协作意识的体现,在搭建过程中小朋友们共同完成搭建,说明他们能在游戏中进行简单分工,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p><p class="ql-block">3. 创造力与想象力:小朋友们用木板和木梯搭建出独特的结构,还赋予其“生产子弹”“攻击敌人”等游戏情节,将简单的搭建活动变成打仗游戏,充分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4. 规则意识与听从指令:雨泽告诉光纤和尊尊正确的玩法,他们能够照做,说明小朋友们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愿意听从同伴的合理指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