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山 中华文明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华山如剑,华山论剑。剑出鞘,风云起。华山之巅,刺破青天。千峰万壑,纵横天下,谁与争锋。论剑悟道,尽显英雄本色。这一抹铮铮豪言,激励中华儿女上下五千年。未来已来,一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从跟跑到超越,在东方三秦看谁主沉浮,巍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公元前3世纪就有华山之名。地处秦晋豫黄河三角洲交汇处,东临潼关,西至华县,南连秦岭,北依渭河平原,是扼守西北出入中原的门户,历来兵家必争。总面积148.4K㎡,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美称。有长涧、柳叶两条河流,拥有129种珍稀动植物,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千尺幢等210多处景观,分景区入口华麓、登山路径华山峪、东西南北中五峰华山主峰,北侧探险区黄甫峪,南侧溪流森林区瓮峪和西部幽静动植物区仙峪6景区。春天,红情绿意;夏天,热烈如黛;秋天,瑟瑟羞红;冬天,银装素裹,在秦岭边,黄渭旁,看黄河的潮水向东流逝,望黄土高原万物烂漫妖娆,生生不息。其风骨,塑造了中华民族内敛深厚,敢为天下先的民族气质。</p><p class="ql-block"> 华山是一座断层山,属秦岭造山带,由一整块花岗岩石构成,巍然独秀,为断壁悬崖花岗岩地貌。与五岳之首东雄泰山遥相呼应的西岳华山以险峻著称,自古华山一条路不是危言耸听。五个山峰特色各异,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呈三峰鼎立的外三峰险状山势,北峰云台,中峰玉女等二峰相輔。尚有36山峰罗列于前,如虎踞龙盘,气象万千,予人震撼。海拔2155m的最高南峰,绝壁千丈,直立如削。次之的西峰由一块完整巨石渾然天成,陡峭巍峨挺秀称雄于世。北宋名相寇准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清代袁牧“太华山守西方,倚天如插刀”。还有民谣“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之说。华山自古就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华、华夏的“华”就是源于华山的“华”字,古代华夏文明是以华山为中心的方圆500公里区域,宣示华山的华夏文明之源、华夏之根的不争史实。华山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西玄洞为第四洞天,全山拥有72个半悬空洞,贺元希等道教高人,流传的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道教传说,留下诗歌碑记1200余篇,摩崖石刻千余处,榜列中华十大名山,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华民族努力向上,包容四海,历史波澜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峻岭峭壁间的华山,自然风光以险峻、高耸、奇特著称。山峰,峡谷,溶洞,泉水以深邃幽静清澈神秘壮观著名。山路两旁,片片茂密的树木仿佛如绿色海洋。攀爬停歇间,遥望可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壮观。奇峰怪石,千年古松,一步一景,令人叹为观止。凌空的长崖棧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是华山的宝贵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拜谒游览。郦道元楊素楊炯张九龄李白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轼朱元璋袁牧徐霞客都曾造访,文思泉涌,赋诗吟诵,抒发豪情,留下光照千古墨宝丹珠,成为华山璀璨文化宝库。</p><p class="ql-block"> 华山还不愧是最早受祭的神山。历史上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古时称华山为群仙聚居之府,华山神尊是掌管西方和秋天的神。始于秦始皇,定于汉武帝成制度拜祭华山,唐代武则天唐玄宗亦于此进行大型祭祀活动。山脚下的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的神庙,始建于西汉,仍保留明清以来的壮观古建筑群,形似北京故宫,有陕西故宫之啤。祭祀神庙成为华山文化的重要部分,它蕴含道教文化,祭祀文化,武侠文化,以及数不胜数的美丽神话传说。华山亦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自古有武术华山派之说,不仅彰显中国武术精髓,也是华山的一份独特魅力。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传世之作《谢雕英雄传》、《神雕侠传》中数次钦提华山,有三次“华山论剑”的情节描述,并曾化身“英雄”四次登华山论剑,将华山武侠文化推到极致,豪气侠义口口相传,“武术的灵魂”受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华山绝非仅是一座神奇敬畏的自然风景,更是承载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重要遗址。沿蜿蜒山道拾级而上,众多饱受岁月洗礼,融合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思想的古寺庙和道观错落其间,在静默中诉说往昔的辉煌,展示华山延绵千年历史底蕴的厚重和华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巍巍华山,奇美无言,秘渊若神,这就是大自然的诡异造化,在华夏的历史和文化上都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奇险华山 巍然独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