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div>船到卢克索后,我催着导游赶紧带我们上岸去神庙,因为我想抢最后的阳光。</div><div>顺着外墙走,其实是走了条绕远路,不过总算拍了几张夕照图。<br><div><br></div></div> 这个古埃及的顶级神庙约为公元前14世纪的十八王朝法老始建,一百多年后又经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扩建。面积很大,有好几个不同朝向和方位的巨柱廊。 暗淡的夕阳光让巨柱和基座显得有些破败。 终于绕到正面了,这是神庙的大门,是拉二法老扩建时建的。20米高的石墙又厚又宽,中间留的大门反而显得有点狭窄。我当时选的这个拍摄角度故意将方尖碑堵住了大门,看上去好像此碑是在正中位置,其实不然,这门前方尖碑原有两根,是在大门的两侧。十九世纪时,埃及总督阿里竟将其中的一根作为礼物送给了法国,而法国回赠的只是一个大机械钟而已。现在我们在巴黎协和广场上看到的就是埃及赠送的无价之宝。 拉美西斯大庭院,两侧柱廊中的法老雕像据说是拉二法老从其他庭院中移置过来的,有的原本是其他法老的雕像他把人家的名字圈抹掉改成自己的名圈,这雕像就是自己的了,反正面部和头饰都差不多的。 同样是拉二法老的坐像,为何一个面部损毁严重,另一个却保存完好呢? 从侧庭后方回看大门方向,右边的清真寺建筑据说是公元7世纪中期建造的,当时可能这个神庙大部分都被砂土掩埋着,清真寺是建在已改建成基督教堂的地基上的。反正,这里的宗教建筑既可以说是乱成一团的,也可以说是包容宽松的。 从外面拍第二庭院即阿蒙霍特普三世广场,这庭院比第一庭院宽广,因为它是这个卢克索神庙的始作俑者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可能是神庙最早的建筑。 通往庭院的侧门,或许是卢克索神庙最早的大门,因为它显然比拉二法老后来建的大门小样了不少。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古埃及最能造神殿神庙的法老就是他和拉二法老,据说他立的自己的雕像和殿堂式建筑数量是最多的,不过拉二法老是在宏大和多样的质量上胜出了——后来者就是有借鉴赶超的优势,否则怎么把前辈拍在沙滩上呢。</p> 这个中心柱廊非常宏伟,柱高近20米,是神庙中最高的柱子,莲花柱式,因为耗材耗工,所以到始建它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去世都没完工,是后来的法老把它建成的。这个绝顶有派头的巨柱和柱廊,一定对后来的希腊罗马建筑带来引领性的影响。 再来看这些广场柱廊的巨柱,是和莲花柱不同的纸莎草束茎式柱,就是以多股草茎式细柱合抱成一根粗壮的巨柱。这种形式的石柱,我在世界其他地方好像没见到过,米兰大教堂内的巨柱有点相似——象细柱合抱,但那是有棱角的凹凸装饰,贯穿全柱有合抱意味,当然可能也是受到这里的巨柱启发了。 柱身草茎合抱,柱头是双层草茎头,在当年属于繁复的装饰了。 各个细柱的底部雕刻着象形文字名圈,有的是法老名圈,有的是贵族们捐款认领的标志吗? 花灯初上的亮暗效果。 那些破碎的柱石,残留的石墙衬托出柱廊屹立3300多年的艰难和不易。 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些法老的坐像或立像,非常高大,有的脚边有王后的小像,座椅侧面有名圈和装饰图案。 这个雕刻精细并保存完好,尤其是王后的冠冕和头饰。 绝大多数法老的雕像都比身边脚边的王后像大了很多,只有这个是例外。这个法老生前功绩平平,但因死后陪葬面具而大名鼎鼎:图坦卡蒙法老,他的王后和他平起平坐,甚至冠冕还略高一点点。据说两人感情深厚,法老早夭时留下遗嘱做此安排,否则我们现在见不到这个古老爱情的证据。 神庙的墙壁和柱身上有一些壁画和象形文字,大多是法老向神进贡求护佑的意思。 这是手持莲花和纸莎草的代表上下埃及的尼罗河神联合起来,组成联盟的意思。 卢克索神庙是祭拜神祗的地方,也是古埃及当年搞祭奠仪式和庆典的场所。这幅浮雕画描绘了奴隶们抬着太阳船行走的场景,据说这是每年太阳节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奴隶们要抬着石制的太阳船从这里走到3公里外的卡奈克神庙再抬回来,以显虔敬。 灯光作秀可以,观赏古迹靠灯光总是差些,尤其看细部和墙画差强人意,所以我只能拍些大的光影图了。 回到大门处,再往内庭看——还是拉二法老的坐像占C位最醒目。这个长寿的法老,在位统治的67年真是不白过——树碑立像,登峰造极。 暗夜中,23米高的方尖碑显得格外挺拔。 刺破青天的气势 发掘这个神庙的时候,这门旁的法老巨像只剩了3座了。后来人们从他处移来差不多形制的3座拉二法老立像,使这里又恢复了原来6座巨像的景象。当然移来的雕像明显比原有的雕像保存的完好些。 光影交织,伴王不眠。 <p class="ql-block">卢克索神庙和卡奈克神庙之间有一条长达2.5公里的斯芬克斯大道相通,该道穿过几乎整个卢克索城。大道两边安放着几百座狮身人面雕像及公羊雕像,形制姿态和面容都差不多。虽说很多时候法老们都会雕一座和自己面容相似的狮身人面像,但那是单独摆放在显赫位置或自己的陵墓前,这里这种守道兵的角色他们是不肯屈就的,还是请神狮代劳吧。</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神庙的这些高大粗壮的巨柱及宏伟柱廊令我印象深刻。古埃及首都是孟菲斯的时候,法老们创造了金字塔的奇迹;而当底比斯成为古埃及首都时,法老们不再玩塔了,转为玩庙玩殿堂了。耗同样的工时,可以建成更多花样的建筑,可能是导致法老们搞浩大工程风向转变的重要原因——谁不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创意成果啊。也幸亏有这种转向,埃及的金字塔才没有多到让我们产生审美疲劳的地步。</p><p class="ql-block">帝王虽转念,百姓还是苦。</p> <p class="ql-block">回到游轮,娱乐厅正在表演乐舞节目:两位舞者在埃及风格音乐的伴奏下,表演转圈舞和肚皮舞,轻松摇摆,拉客人同舞。我们不知千年前的法老们都观赏什么音乐舞蹈,即使简单,也应该会和他们建造的神庙建筑一样有品味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