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大地飞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铁肩担道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春种秋收》有感</p><p class="ql-block"> 我是怀着忐忑和崇敬的心情,几乎一气又是逐字逐句读完《春种秋收》一书的。说忐忑,是因应书的作者松高之约让我对样书作最后的校对,我深知这“责任校对”责任之重大,诚恐诚惶,担心担当不起这个重任。在接受此项任务之前,我已于春期就看了该书的样稿,但那时松高说是让看看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我也深知才学疏浅,文拙词希,除了学习,哪能“修改”?也由于当时没有时间要求,主要是拖拉,一看就是一个学期,也不像这次看得这样认真。这次是责任所系,可以说是自上小学至今,看书最认真的一次。既然是最后校“审”,就要逐字逐句包括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审校,我是用手指头或笔尖捣着文字一字一句地阅读,一点儿都不敢马虎。唯恐交不了卷。说崇敬,绝不是牵强附庸,阿谀奉承,而是肺腑之言。在上次粗读之后,这次所谓的“审校”,无疑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使我对松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使灵魂受到一次洗礼。我为松高的著书立说和铁肩担道而敬佩无比。</p><p class="ql-block"> 松高是我在学校时一起共事的同事。那是九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当年,我在学校教物理,他教语文,直到九九年我调离学校,2000年他调入内乡高中。作为一校同事,虽不在一个教研组,但松高的工作、处事、为人和品德可以说是我较为敬佩的,也是全校共认的。他平时不苟言谈,待人和善,善于学习,虚心谦恭,敬业爱生,勤于钻研,工作投入,乐于助人,更淡泊名利,任劳任怨,从而得到领导和师生的广泛尊重和崇敬。由于不是一个组,对松高的认识还多是感性层面的,但由于个性特别是品行相近,我和松高也很能谈到一块儿,在感情上还是较近的。自他调入内乡高中,我进入县教研室后,我们由于工作业务往来不多,我们俩又都不善于交际,因而,此后的十多年往来相对就少了些,对松高的认识多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感性认识上。虽说偶尔相遇或也听别人交流松高工作上的一些情况,但毕竟不太完整,较为肤浅。这次借“校审”之机,首先是对松高个人有了立体的认识,松高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令我为之动容;松高的学识人品和责任担当更让我深为感动。</p><p class="ql-block"> 松高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父母均是教师,可谓是双职工家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仅仅当了几年“市民”便下放当了整整二十年农民,直到高中毕业当了民办教师,后成为正式教师。这点跟我极为相似。我和松高同为五十年代末出生,我父母当年也均在七里坪公社工作,且还是领导。是时国家极度贫困,百姓民不聊生。六十年代初,松高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子女户口转到农村以减轻国家负担,我们也是如此,且按上级要求,领导还必须带头。就这样,我也在农村当了近二十年的农民,直到七七年恢复高考后才离开农村。说起那段历史,很多人不知道当时的背景,后总是说是因为当时当农民比当市民好我们才转回农村的,这真是“千古奇冤”!如果我们一直是“市民”的话,那我们的人生可能会改写。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正因我们的出身和经历有些许相似,受教育背景相似,如都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且根深蒂固,加上个性又相近,因而我们在感情上也近了三分。松高为人正直、待人真诚、乐善好施、不计名利、勤勉工作、学而不辍、昂然正气、勇于担当、博大胸襟等,这些像青松一样的品格和像翠竹一般的高尚品质,一是家庭传统教育背景影响所致,二是个人长期学养积淀造就,三是父母的基因遗传。对此,我有深刻体会。虽然在国门打开,改革大潮汹涌,各种思潮纷呈,世事纷繁复杂,拜金主义盛行,物欲横流,人心不古,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今天仍“痴心”不改,本色不变。这在当今很多人视为是不识时务、僵化迂腐、不合时宜。然这是由基因所决定的,很难改变,也无法改变。而这也正是我对松高看重看高的一面。让我对松高有更全面认识的是我们的几次交流。在交流中得知,松高在内乡初中和内乡高中期间,除了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这些为人共知的优秀品质外,还经常帮他人整理撰写模范经验材料乃至特级教师的经验材料,甚至还帮人撰写教学论文。这是鲜为人知的。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过程中,有的还对他有过些许误解,他都坦然对之,一笑了之。这种乐于助人和博大胸怀不能不让人敬重三分。在内乡高中期间,由于工作性质和需要,松高参与了学校国家级“十一五”教科研课题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松高全身心地投入,深入地进行调查问卷、收集素材、分析论证,特别是在最后结题过程中,认真撰写分析报告和结题报告,并参与市教科所的总课题的结题工作。但最后不知何故,市教科所所长对松高说,成果无法签松高的名字。就是这样,松高也毫无怨言,说我工作是责任,也是乐趣,工作着充实着。多么朴素的言语,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宽广的胸襟。松高可真是任劳任怨泊名利,甘为他人做嫁衣。松高到内乡高中工作,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台,专门从事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工作的艰辛只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才能知道。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整天泡在学生中,为学校的德育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模范却与他无缘,也使他的教师职称定格在中教一级。而这些松高都很淡然,从不懈怠。这就是境界。由于有像松竹一样的高尚品格,松高人生从不投机钻营,也不趋炎附势,更不追逐名利贪图虚名。他是一个令人们敬佩,也令有些人汗颜的人。</p><p class="ql-block"> 读《春种秋收》,令我感慨万千,荡气回肠。打开《春种秋收》映入眼帘的不仅是文字,欣赏的不仅是词语,感动的不仅是故事,更深深地感受到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是松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展现出的一种责任担当。从拟的书名《春种秋收》即可感知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殷殷希冀。《春种秋收》全书揭示着一个主题——教育。松高对“教育”概念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的执着投入,对学生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值得称赞,堪称楷模。文学作品在任何时代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有的作品昂扬向上,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催人奋进;而有的作品则传递与时代相悖的污浊信息,窒息读者,使人消沉甚或走向反面。而松高的《春种秋收》一书,全书通篇传播的都是正能量,弘扬的都是激励人昂扬向上,励志图强,向善守道,爱家爱国,报效国家的主旋律。这是《春种秋收》一书的价值所在,难怪内乡高中校友,十六届中央委员李栋恒中将欣然为该书题写书名,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校友为该书题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新时代的呼唤,是仁人志士的期盼,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松高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个铁肩担道义的大写的人!</p><p class="ql-block">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四日</p><p class="ql-block">注:由百度网盘转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