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侗寨与侗族大歌

安共乐

<p class="ql-block">小黄侗寨以演唱侗族大歌著名,据当地人介绍,昔日小黄村寨的侗族大歌远胜其他侗寨,但因宣传不利,其影响逐渐被其他侗寨超越。</p><p class="ql-block">小黄村寨全村由7个自然寨组成,全部为侗族。其中,新黔、小黄和高黄三个寨子紧密相连,是小黄村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小黄侗寨寨民热情好客,民居朴实。休息时,在寨中遇一老婆婆,问我们是否听大歌,她可以组织演唱,唱者每人10元酬劳。因她组织人数无法统计,遂作罢。</p><p class="ql-block">而侗族大歌以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著名。</p><p class="ql-block">所谓多声部通常分为高音部和低音部。高音部称为“所滂”(雄声),由两到三位歌者轮流领唱;低音部称为“所吞姆”(雌声),由多位歌者和唱。这种“众低独高”的演唱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复调音乐结构,主旋律通常在低声部,而高声部则在低声部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变唱。</p><p class="ql-block">无指挥‌则是侗族大歌的演唱不需要指挥,歌者们通过长期的训练和默契配合,自然形成和谐的多声部合唱。这种无指挥的演唱方式体现了侗族人民对音乐的自然理解和集体协作能力。</p><p class="ql-block">无伴奏‌,是指完全依靠人声演唱,不使用任何乐器伴奏。其旋律和和声完全由歌者的嗓音创造,模拟自然之声如鸟鸣、流水等,展现了侗族音乐与自然的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这些特点使侗族大歌成为中外民间音乐中极为罕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小黄侗寨大门。大门巍峨雄伟,体现了小黄村寨不俗的格调。</p> <p class="ql-block">大门旁边的建筑,雄伟壮观,悠长的体态体现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才能。</p> <p class="ql-block">大门一旁的木制廊道悠长美观。</p> <p class="ql-block">长廊内部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p> <p class="ql-block">进寨子不远处,水田围绕着鼓楼。建筑和鼓楼身影倒影在水中,充满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巍巍鼓楼,是侗族人们聚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鼓楼坐落在寨子中,更显雄伟。</p> <p class="ql-block">寨子中间有一条小河,高脚屋就坐落在小河两岸,人们过着恬静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寨子建得错落有致,人们聚集而居,杂而不乱,显示另一种美好。</p> <p class="ql-block">寨子中间,时常夹杂着一小片田园,给生活带来不少亮色。</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人家在编织制品。见有人过来,抬头张望,充满了好奇。</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正在劳作的老人也在一旁张望。</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人,只是悠闲地坐着,充满善意。</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人边做活计,边眼睛不抬地问,你们听大歌吗?</p> <p class="ql-block">她又在纺线,真是多面手。</p> <p class="ql-block">一些侗家妇女在闲聊。</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女孩看见我们,做了一个鬼脸,天真而可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