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汕头外砂东溪书斋村

凤贞

<p class="ql-block">  东溪村是有名的书斋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巳有6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朝中期开始,在红头船的带动下,东溪人依靠运贸易或外出经商相继发家,东溪村摇身一变成为有名的富庶之乡。最初称为“富东”,后来改名为东溪。乡亲们发家后,广建书斋,反哺乡里文化教育,形成了独特的“书斋村”文化。</p><p class="ql-block"> 这些书斋大部分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成为该村崇文重教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3日,我们一行走进汕头市外砂,这里有一个隐藏的宝藏地点——东溪村</p><p class="ql-block"> 东溪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村里古老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我们顺着竹仔篱巷走去</p> <p class="ql-block">  因无法找到目的地,正在为难时,巧遇一位本村热心肠大姐,给我们带路指引。</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明新书斋》</p><p class="ql-block"> 《明新书斋》是当年东溪华侨王万顺捐资兴建的一所公益书斋。</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  退了休84岁高龄的陈植昭校长站在书斋厅堂仔细观察</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扇小门,进入茅房(当今叫厕所或洗手间)</p> <p class="ql-block">一口老井,井水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这是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在时空隧道里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咔嚓咔嚓,给我们81岁高龄的大姐在时空隧道里留下最美最难忘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阳光充足的隧道口</p> <p class="ql-block">  走出《明新书斋》,我们穿过“书斋村”的一条条小巷,又来到了坐落于东溪村东寨门南侧通奉第内的二十四书斋之一 ——《榕荫小筑》。</p> <p class="ql-block">《榕荫小筑》坐落于东溪村东寨门南侧通奉第内,是东溪村二十四书斋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书斋内有一座后花园,格局通透,环境优美。书斋至今仍保存冠首联:“榕桧高怀凌汉志,荫晴不辍读书声”字句。</p> <p class="ql-block">  以书斋为主的美雅古筑大多通连,穿梭于一个个府邸之间,仿如开始古迹寻宝之旅。</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王景仁的旧居和书斋驿站</p> <p class="ql-block">  各座书斋都是敞开大门,室内外都未见主人,随游客自由参观。</p> <p class="ql-block">互相搀扶 恩爱夫妻 温暖心间</p> <p class="ql-block">老夫妻在《有竹书斋》门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古书斋中漫步,令人感叹此地巷巷有书香。</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在村里各条小巷漫步游览时,正当走到一座古宅前,被一阵阵潮语歌声吸引着,便闻声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梭在这个现有24间古书斋,36座古宅邸,不大的东溪村各条小巷里,深深的感受到书斋的古朴及雅致,更是一处让人远离闹市喧嚣纷扰,享受一方清静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东溪村至今仍留存一首包含24个书斋名的“书斋诗”:</p><p class="ql-block">倚南寄傲四时乐,有竹友兰养花天鸣乐两琴挹友月,耕渔钓月继辋川榕荫绿槐梧百尺,亦云听莺小香山蓬东明新可读趣,虫二风月去无边</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3日手机摄影于东溪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