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金陵尚未褪尽料峭,清凉寺的玉兰却已悄然攀上枝头。推开朱漆斑驳的山门,一树素白蓦然撞入眼帘——那是怎样的一株玉兰啊!虬曲的枝干如老僧入定般静默,却在苍穹下擎起千盏白玉杯,盛着斜阳酿就的春醅。 百年光阴浸润的禅意,此刻都凝结在花瓣舒展的弧度里。古玉兰与暗红寺墙相映成趣,风过时白羽轻颤,竟让人分不清是花影在墙上摇曳,还是梵文经卷里飘出的香篆。 金箔般的阳光从飞檐漏下,将花影绣成满地经文。檐角铜铃叮咚,惊落几片花瓣,打着旋儿跌进石阶青苔,倒似佛前供奉的素笺,写着欲说还休的偈语。 午后暖阳催得花香愈浓,甜而不腻的芬芳裹着香火气息,在回廊间织就无形的网。檐角蹲坐的石兽披着玉兰织就的雪氅,竟也敛去几分威严。 常有香客驻足树下,弯腰拾起完整的三片落英,虔诚供在佛龛前。这传承百年的仪式,让飘零的花瓣也沾染了愿力,恍惚间竟觉花开花落间,百年弹指过。 待午后的斜阳漫过山门,玉兰的倩影映在蓝色的天幕上。此时倚着古树仰望,忽觉满枝繁华原是千年古寺写给春天的情书——既带着出尘的禅意,又饱蘸红尘的温度。 玉兰依傍古寺红墙生长,花枝与灰瓦飞檐形成框景,白花与朱红色门窗、院墙对比鲜明,呈现“禅房花木深”的古典意境。偶有灰袍僧人执帚扫阶,花瓣纷扬如雪,却比冬日更添三分生机。 离寺时回望,玉兰依旧在风中静立如初。原来这株百年花树,早将古寺的晨钟暮鼓、游人的悲欢离合,都酿成了年轮里的一圈春痕。难怪金陵人说:看罢清凉寺的玉兰,才算真正读懂了江南的春天。 摄影、编辑:潇潇雨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