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下乡宁波知青徐小涛的梁祝雕塑

王礼民

<p class="ql-block">在宁波,有一处弥漫着浪漫古韵的梁祝文化园,这里不仅承载着千古传颂的爱情佳话,更闪耀着一位雕塑艺术家的智慧光芒——徐小涛。近日,笔者与徐小涛(上海知青)及宁波知青陈伟明相聚于此,三人首次在这片他深耕的艺术沃土上合影留念,共同开启了一场艺术探寻之旅。</p> <p class="ql-block">三位知青</p> <p class="ql-block">徐小涛:用雕塑续写梁祝新篇,演绎宁波文化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小涛的艺术足迹不止于梁祝主题创作。他的南宋石刻《文臣武将》复制品,承载着东方石刻艺术的雄浑气魄,作为宁波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德国海德堡友好城市的国礼,在异国他乡展现华夏古韵;杭甬高速出入口的宁波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雕塑,融入他的设计巧思,以灵动之姿迎接八方来客;铸铜雕塑《饮马千里》纪念宁波与日本长冈京市友好建交,《威远石狮》铭刻宁波与英国诺丁汉的友好情谊,一件件作品仿若纽带,串起宁波与世界交流的文化珠链。</p><p class="ql-block">徐小涛并非出身传统“学院派”,他 1951 年生于上海,祖籍宁波,1969 年响应号召到宁波石碶公社塘西大队插队,期间历经赤脚医生、工厂工人等身份转变。直到 1976 年,怀揣艺术梦想的他踏入雕塑领域,凭借自身努力与天赋自学成才。2012 年,他凭借精湛技艺荣获“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如今身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宁波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等数职,用实干赢得业界尊重。</p><p class="ql-block">在创作理念上,徐小涛始终坚信“雕塑需经得起时间与世人的评判”,为此他执着于材质与细节的深度契合,力求赋予作品以生命动感。他的作品既扎根宁波本土文化厚土,挖掘如梁祝这般传颂千年的故事底蕴,又以开放胸怀拥抱现代、走向国际,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水乳交融,让宁波文化名片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笔者与陈伟明共同期许徐小涛能再创新高,尤其是融入知青元素的作品,让那段特殊岁月在雕塑中定格升华。同时,也盼望着他与更多知青文艺创作者携手,碰撞出更多跨越时代、触动心灵的艺术火花,续写宁波文化的璀璨新章,让世界透过他的雕塑领略宁波魅力、读懂东方情怀。相信在徐小涛(和他的团队)的雕琢下,宁波文化的明天将更加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漫步梁祝文化园,八座石桥宛如灵动的丝带横跨,这些正是徐小涛的匠心之作。桥栏浮雕以“蝶恋”为主题,打破传统叙事的边界,将古老的梁祝故事用现代艺术手法精妙演绎。蝴蝶翩跹、情意绵绵,每一处线条都诉说着那段化蝶的凄美爱恋,让游客仿若踏入时空交错的爱情幻境,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别样火花。</p> <p class="ql-block">园区草坪上,《蝶恋情缘》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为纪念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 60 周年,徐小涛将灵动音符与纷飞蝴蝶完美融合,打造出这件满溢浪漫的得意之作。它静静伫立,在阳光与绿草映衬下,奏响无声的爱情乐章,引得过往游人纷纷驻足,沉浸于艺术营造的唯美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走进徐小涛的工作室,一件汉白玉雕小样映入眼帘。洁白温润的材质雕琢出栩栩如生、展翅欲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形象。这件创作于 2008 年的作品意义非凡,当时为宁波市回赠意大利维罗纳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乡)的厚礼,高 1.8 米、重 7.6 吨的它如今陈列于朱丽叶纪念馆广场,宛如文化使者,向世界传递着东方爱情故事的魅力,也见证着宁波与国际友城跨越山海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公园展品(水泥材质)</p> <p class="ql-block">龙墟亭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讲解“亭中建碑”过程</p> <p class="ql-block">亭中“苍穹”见雕龙</p> <p class="ql-block">文化园展品(非雕塑品)</p> <p class="ql-block">梁祝古墓</p><p class="ql-block">梁祝墓始为晋鄞县令梁山伯之墓,据《鄞县志》记载,建于东晋宁康元年癸酉(公元373年),距今1600多年。宁康三年已亥(公元375年)暮春,同窗祝英台乘船出嫁鄞西,途经姚江边梁墓,上岸哀恸祭奠,撞碑殉情,后与梁阴配合冢。事闻于朝,丞相谢安奏请封“义妇冢“英台义妇冢”之碑。此为世所罕见一墓双碑,俗称“蝴蝶碑”。原双碑曾于晋安帝丁酉(公元397年)秋,被孙恩部毁弃于姚江,稍后恢复。民众既敬仰梁县令为官清廉,又笃信梁祝爱情忠贞,故历来虔诚祭拜,香火不断,俗信长存,沿续千年。直至1960年代建粮库,墓被平毁坟头建房,并拆取双碑及其他石料用于粮库建筑等,至今不知其踪。1997年6月进行抢救性发掘,幸墓体尚存大半,并有少量陪葬品及数枚遗骨。此墓现为文物保护单位。兹原状保护,并供公众观瞻。</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二年九月</p> <p class="ql-block">梁祝墓考古现场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