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大饭厅(二)乘桴居士

流浪绅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饭厅,顾名思义,是用餐的地方,但在非用餐时间,它不用摇身,即可变为大礼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每到周末的时候——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的晚上,大饭厅通常要举办讲座、舞会,或放映电影。我记不清在那里看过多少次电影,我入学之前本就是个电影迷,现今仍保留极为深刻记忆的,是看电影《魂断蓝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8年的秋季学期的某个周末晚上,晚饭后,我正和班里几个男生在宿舍聊天,突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见李老师(进北大的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我们班的大学物理课都是她教的,她熟悉我们班的同学)已站在我们宿舍门口,我们忙不迭地将李老师请进宿舍。李老师1956年毕业于北大物理专业,原籍上海,她个头中等偏高,那时她近五十岁。那晚她穿一袭带花的长连衣裙,温文尔雅,光彩照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晚上,大饭厅放映《魂断蓝桥》,你们不去看嘛?”李老师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陆陆续续地说,电影是英文原版,没打算去看,怕听不懂原文(1978年的时候,刚刚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北大当时会放映一些被称作为内部片的国外原版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快快搬上凳子,我们一起去大饭厅看,”接着李老师又笑着说,“我上中学的时候,上海放这个电影,爸爸妈妈不准我去看,我是瞒着他们去看的。这个电影你们一定要去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作为东方大都市上海,已十分的新潮,好莱坞的影片,在美国本土放映不久,就能在上海看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个晚上,我们几个围坐在李老师身边,观看了英文版的《魂断蓝桥》。电影放映过程中,李老师不时地小声翻译电影中男女主角的英文对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魂断蓝桥》是1940年由茂文.勒鲁瓦执导经典爱情悲剧片。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英国军官罗伊与芭蕾舞演员玛拉在战火中相爱却最终天人永隔的凄美故事。影片通过玛拉的命运悲剧,控诉战争对个体的摧残,并探讨爱情、尊严与世俗偏见的冲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直到今天,我仍难忘《魂断蓝桥》所演绎的爱的凄美与缠绵,电影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也一直是我爱听爱唱的歌曲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饭厅,我心灵的“圣地”,北大在读四年我多次享用 “精神佳酿”的所在,直至今日它仍旧像一个“图腾”,嵌藏在我记忆的深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3月17日草于北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