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有一天,我梦见参加自己的葬礼,走在一群朋友中间,大家穿着肃穆的黑衣,气氛却像过节般热烈。所有人都因为相聚而感到快乐。而我则比任何人都快乐,因为死亡给了我这个同拉丁美洲的朋友们欢聚一堂的好机会,他们都是我最老最亲同时也阔别最久的朋友。葬礼结束,人们开始散去,我想陪他们一同离开。但其中一个朋友的话却如当头棒喝,让我意识到,对我来说,节日已经结束。“你是唯一不能走的人。”他说。直到这时我才明白,死亡就是再也不能跟朋友们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加西亚.马尔克斯《《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前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55年,当时还是哥伦比亚《观察家报》记者的马尔克斯,因为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海难事件而被迫离开祖国,被委派到欧洲做常驻记者。就在他到了欧洲不久那家报纸被哥伦比亚政府查封,于是他被困在欧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被围困的两年间里,他不仅收获爱情,与他相爱已久的恋人梅尔塞德结婚,还写出了他的长篇处女作小说《枯枝败叶》。同时他还积累了六十四个短篇小说的素材。诺干年后,马尔克斯开始着手整合那些年积累的素材,从中优中选优最终创作出了十三篇小说。而其中他最得意的是一篇有关梦中葬礼的故事,然而写出来后并没达到他预期的满意,结果那篇小说作为一次失败的尝试被丢尽了废纸篓里处理掉了。当这本短篇小说集出版的时候,他能对那篇被他毙掉的小说耿耿于怀,他把这次创作失败的经历将给了出版商,出版商大概是为制造噱头,在书名上仍保留了梦中欢快葬礼的名字于是一本没有”梦中的欢快葬礼的《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呈现于世人,好像这次骚操作还得到了马尔克斯默认。由这起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让笔者想起另一起个案。写出《搏击俱乐部》名声大噪的美国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小说《肠子》被刚刚介绍到国内时,因为其中《肠子》那一篇极度大尺度,出版社怕会引起读者的心理不适就删除了那篇,而书名让保留了原版的书名,直到很多年后再版,那篇引起极大争议的短篇才被收录其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肠子》。当然,当初的担心并不是没道理,对许多读者来说读完那篇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肠子》不同,《梦中的欢快葬礼》的缺失只能让读者更浮想联翩,心存无比遗憾。</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中的十二篇异乡故事有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人性与死亡的探问。《总统先生,一路走好!》写得一个被赶下台的总统在异乡贫困交加颠沛流离期间和一对同为异客的老夫妻之间的温情互动。阶级地位可能造成人格对立,人性温情却能抚平伤痛。一对普通夫妇和一个下野总统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人性的朴素原始的情感之上。《睡美人航班》致敬川端康成的《睡美人》,晚年,拿出另一部小长篇《苦妓回忆录》再度致敬,由此可见马尔克斯对川端是有多喜欢。还应当说,没有《睡美人航班》打底,也许就不会有《苦妓回忆录》的存在;《光恰似水》再度重复了第一篇的悲悯情怀;而笔者最喜欢的是《我只是来打个电话》。这篇笔调荒诞,却又直击人心,让人联想到《变形记》;除此之外,《福尔贝斯太太的快乐夏日》采用侦探小说的笔法,结尾扳回一城,感觉马尔克斯又重新变成了一个孩子;《占梦人》毫无疑问像博尔赫斯;《山魔》像爱伦·坡,《八月惊魂》像福克纳(阴郁的南方气质)和博尔赫斯(怪谈)的合体。但话说回来,这些小说含有百分百马尔克斯纯度,每个标点符号都印着他的签名。《圣女》和《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只能是南美洲长出来的故事,拥有一种混杂着天主教和鬼怪的气质,正是马尔克斯擅长的,寥寥几笔就特别生动。值得一提的是《雪地上你的血迹》,更趋于悲观,有本可回避的意外,有命中注定的爱情,还有巴黎——他很少写进小说的城市。主人公相遇的起点是卡塔赫纳,终点是巴黎,对于熟悉马尔克斯的读者来说,这两座城市至关重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应该说这本书并非篇篇精彩,都充满想象力和幻象。这本短篇小说集还是偏于写实,偶尔的放飞也是为托着现实的底,最终在空中盘旋一会仍就回到地面上。和去年年底读的《蓝狗的眼睛》相比,笔者更喜欢这本多些。因此一直犹豫不定该给它那个段位的推荐。它不够作者的一流的水准,但又超出及格线,在作者的短篇小说集中应当得到更多的赞许。</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