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德勤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解读—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

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肖鹤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解读 <p class="ql-block">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底,全国所有县(区)均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国家督导评估认定。随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心从“基本均衡”转到“优质均衡”。如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p> 什么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案,实现教育质量和资源均衡配置的高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优质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基本均衡发展的2.0版。指的是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简单来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最终是为了建设家门口好学校,使百姓受益。</p>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p class="ql-block">  从2000年“两基”战略目标初步实现,到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初步均衡推进阶段(2000年—2012年)。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推进阶段的目标是巩固“两基”成果,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发展的重心是通过促进区域均衡,特别是中西部均衡和城乡均衡,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推进阶段解决的是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属于起点公平的范畴。</p><p class="ql-block"> (二)基本均衡推进阶段(2012年—2020年)。在基本均衡推进阶段,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让适龄儿童少年享有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的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心是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标准化基础上的义务教育。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推进阶段解决的主要是教育过程的公平问题,重心从起点公平向过程公平过渡。2013年1月,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2021年底全国所有县(市、区)都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验收。</p><p class="ql-block"> (三)优质均衡推进阶段(2017年—2035年)。在优质均衡推进阶段,目标是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与初步均衡、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是均衡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发展的重心是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更富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优质均衡追求的是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保障人人享有高质量义务教育的权利。2017年4月,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p> 优质均衡与基本均衡的区别是什么? <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在基本均衡基础上的迭代升级,是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并重,既强化“均衡”,也突出强调“优质”。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核心是实现“四个更”。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明显扩大,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编辑:肖鹤薇</p><p class="ql-block">审核:董艳军</p><p class="ql-block">总审:王继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