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岛市海军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 海军公园是一个军事文化色彩和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开放性滨海公园,位于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东北部。公园以海军路为轴线规划布局,东临碧海沙滩与灵山岛隔海相望,西望岸海名山大珠山,北靠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南拥古镇口港,“碧海蓝天、青山秀丽、沙滩绵绵、舰船壮观”。海军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建成的海军主题公园。按照建设 “海防文化景观下的海军之城、山海自然资源下的生态之城、军民融合体系下的和谐之城”思路,古镇口军民融合区启动了以海军公园为重点的园林景观规划、节点设计提升工程。公园规划理念取自波浪,并充分融入海军元素,力求实现自然生态与人工景观完美结合,集中展现我国海疆自然、和谐、生态的地域风貌和海军武器装备,增强国民对华夏海疆的守护意识。</p><p class="ql-block"> 公园一期建设以海洋国土为主题,由北向南重点打造“钓鱼叠嶂”、“黄岩环秀”、“大国母港”、“南沙揽胜”、“永兴凌云”五大节点;布置军用飞机、雷达、导弹、鱼雷、水雷、火炮等退役装备,安装“军港之夜”、“军民融合”、“海军雄风”等主题雕塑,配有传统帆船、民间渔船、海洋生物雕塑等。公园和道路命名、实物和雕塑设置均以海军、海洋为主题,并配有相应的文字介绍。按照精细化、人性化的要求,海军公园实施了亮化工程,建成游客中心、自行车驿站及四处停车场,并开通了307路、L6路等公交车。</p><p class="ql-block"> 海军公园致力打造宣扬海军、宣传海洋,维护海权,增强全民国防海防意识的平台。以高科技仿真模拟训练和参与体验为主,建设集现代科技、军事文化、旅游体验于一体,多功能、参与性、综合性、国际化的海军科技和文化博览园区。</p><p class="ql-block"> 海军公园优美的自然风光、鲜明的军事文化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憩、影视拍摄取景,更成为部队拉练、院校企事业单位员工军训、国防教育的必到之处。海军公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青岛活动营地古镇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青岛市国防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正在创建AAAA级景区和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海军公园已经成为促进军民融合的重要地标和西海岸新区、青岛市的靓丽名片。</p> <p class="ql-block"> 栈桥及回澜阁,即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青岛海滨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2号,地处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栈桥及回澜阁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最南端处筑有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总建筑面积354.12平方米。1977年12月,栈桥及回澜阁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栈桥及回澜阁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四营兵力移驻青岛,始在前海搭建一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栈桥,长约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作为海军码头。</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栈桥正式竣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改为货运码头。</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德国侵略者扩建栈桥,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桥身延长至350米,为利运输,桥面增铺轻便铁轨。民国二十年(1931年),青岛市政当局扩修栈桥,桥身延长至440米,桥面提高0.5米,桥南端增建半圆形防洪堤,堤内建有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整修栈桥及回澜阁,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新建眺望台1座,增设12对欧式桥灯,外铺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栈桥及回澜阁。2013年5月27日,栈桥及回澜阁因遭暴风雨袭击而局部坍塌,桥体距离岸边200米处的东侧被巨浪冲垮,受损部分面积约300平方米。2014年4月25日,栈桥及回澜阁重修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2025年2月24日,栈桥及回澜阁启动修缮。</p><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栈桥及回澜阁由栈桥、回澜阁两部分组成,栈桥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上有八角亭名为回澜阁。</p><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回澜阁,又名廻澜阁、海栏亭,建于栈桥半圆形防洪堤上,为民族风双层双飞檐八角盔顶亭阁,总占地面积约1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4.12平方米,上覆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2层圆环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盘旋登上2楼。</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传说轶事话说清代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守青岛期间,有一个爱好是每天早上带着侍从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水深的地方钓鱼。一天,章高元在深水处钓鱼,突然一阵大浪袭来,小船顿时翻了个底朝天,章高元和侍从都翻进了水中,幸好岸上士兵营救及时。当天晚上,章高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海中钓鱼时,船头有红光在闪,三十六对身穿红衣绿裙的俊俏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接着,仙女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托着一匹又宽又长的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一个身穿绿衣的仙童一手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擎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阳伞,把他接到绸桥上,一步三颠地扶他上岸。</p><p class="ql-block">章高元醒来后,立刻叫部下把画师请来,并把所梦的景象讲给画师,让画师画了一张海桥图。画师听罢,用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将海桥图画好,他把三十六对一字排开仙女改成三十六对排列成两行的圆木桥桩,把绿色的宽长绸子改为涂上绿漆的桥板,把仙女的脖颈和头改为圆圆顶、齐腰高、涂红漆的栏杆。章高元看了海桥图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命人在海边日夜加班修起桥来。相关诗文周启安《鹧鸪天·游青岛栈桥》琴屿飘灯映栈桥,凤凰岛上紫薇娇。长虹卧海惊风雨,飞阁回澜听晚潮。观旭日,接云霄,霞光喷薄卷心涛。百年遥想今何往,八大关前逐浪高。飞阁回澜飞阁回澜为“青岛十景”之一,指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登临阁上,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之景。</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一座一百多年历史的栈桥——飞阁回澜,青岛必去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青岛栈桥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名单。</p> <p class="ql-block"> 青岛八大关景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太平角汇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同时,八大关有众多以各国风格建筑的别墅区,集中了表现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因而也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形成“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并于2001年6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及正阳关一支路、正阳关二支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这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八大关共有公共绿地40多处,面积约6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八大关内每一条道路都有一种不同的植物作为代表,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 之说,例如韶关路的碧桃,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紫荆关路的雪松等等,形成了四季有特色,路路花不同的景观特色。</p><p class="ql-block"> 人行道树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林,成为春季人们踏青的又一好去处。西南角则绿柏夹道,成双的绿柏隔成了一个个“包厢”,为许多情侣们所钟爱,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爱情角”。</p><p class="ql-block"> “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结合在一起,十条马路两侧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八大关的树木达400余种,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p> <p class="ql-block"> 青岛八大关的特点就是它的建筑物。解放前,这里是各国驻青岛领事馆所在地和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我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塌。</p><p class="ql-block"> 八大关的建筑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如俄式(黄海路18号)、英式(太平角一路3号)、法式(山海关路1号)、德式(韶关路22号)、美式(山海关路9号)、丹麦式(太平角五路2号)、希腊式(函谷关路30号)、西班牙式(太平角一路1号)、日本式(山海关路5号)等。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p> <p class="ql-block">公主楼</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居庸关路16号的公主楼,精巧可爱,就像是童话故事中的常有的模样,也许正是丹麦建筑风格才造就了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公主楼建造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积721.98平方米。 本世纪20年代,丹麦王国曾在青岛设立领事馆。1929年,丹麦王子乘豪华客轮“飞欧尼亚”号到青岛,遍游青岛市区。他经过八大关一带时,见到此处风景宜人,濒临大海,宜于度假休养,遂令凡麦驻青领事赵亨先生在此购地建造了这座丹麦风格的建筑。原准备请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消夏,但事实上,丹麦公主并未来过,然而"公主楼"的名字却从此流传出去。该建筑为北欧滨海风格庭院建筑。主楼为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花岗岩砌基,屋脊双面陡坡呈尖耸状,开有可远眺海滨的气窗,墨绿色粉刷墙面上的楼层窗外,由白绿色马赛克嵌饰框边,使建筑造型简捷、流畅、精巧、活泼。室内有壁橱、质地考究的木扶梯、地板及墙裙,房间小巧明亮,起居设施完备。室外西南有宽阔的草坪,衬托主建筑高雅、醒目、别具一格。此建筑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青岛八大关地势起伏,花木葱茏,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有近百幢造型迥异的西式别墅及别致精巧的庭院绿地、花木繁茂的街道,是中外闻名的度假疗养胜地和风景游览区。</p><p class="ql-block"> 青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三面沧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良好的气候使青岛非常适合度假,所以青岛又有“东方瑞士”的美誉。加上青岛独特的海洋温和气候,八大关景区理应享誉世界!</p> <p class="ql-block">“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八大关是众多电影、电视外景拍摄的理想地方。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40多部电影和20多部电视剧都在此拍摄,有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比如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p> <p class="ql-block">海水浴场</p><p class="ql-block">花石楼的旁边就是第二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东侧的太平湾内。德占青岛之初,德国总督常骑马到此狩青岛八大关猎,下海游泳,以后辟为海水浴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定名为"第二海水浴场",因地处太平湾,又称“太平角海水浴场”。 浴场东面的这个小凉棚,木栏、木柱、瓦顶,似有不合时代之拍的感觉。但就是这个十分普通的小凉棚,却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曾在这里召开。1957年,毛泽东主席来青岛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扩大到各省、市、自治区委书记参加。会前,毛主席来第二海水浴场游泳时,在这个凉棚休息。他见这个凉棚宽敞,摆着藤桌、藤椅,面对大海,环境清静,便决定会议在这座凉棚里举行。开会时,工作人员在四周挂上竹帘,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夏季形势的报告》,后收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这座凉棚,曾多次维修,基本保持了原样。</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海水浴场只有在夏季才对外开放。浴场由宁武关路入口处分为东西两部分,采取封闭式管理,除夏季外,其它季节可自由出入。逢"吉日",该沙滩常汇集上百对新婚夫妇摄像拍照,成为浴场一大景观。该浴场坡缓、沙软、浪小、水净,岸滩面积大,许多国际友人常在此日光浴。浴场西部海滩多鹅卵石,千姿百态,吸引众多游人前来采拾。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青岛时,先后5次来到第二海水浴场游泳。解放后,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等,都曾在这畅游。</p> <p class="ql-block">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黄海之滨,是一颗镶嵌在青岛的东方明珠,它拔海而立,气势雄伟,岚光变幻,云气离合,是闻名遐迩的海上仙山。1982年,崂山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名胜区自设立以来,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历史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崂山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崂山地处北纬36°05′~36°19′,东经120°24′~120°42′,总面积446平方公里,主峰“巨峰”海拔1132.7米,是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第一高峰,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其核心游览区主要包括流清、巨峰、太清、华严、仰口、九水、华楼七个游览区,有问道太清、巨峰览胜、太平拜寿、华严祈福、九水画廊等精华游览路线。</p><p class="ql-block"> 崂山形成于亿年前的白垩纪,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按自然走向分为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拍岸,浊浪排空,迸珠溅玉,咆哮轰鸣。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p><p class="ql-block"> 崂山是中国道教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名道在崂山餐霞修炼,名道张廉夫、李哲玄、刘若拙、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都曾在崂山修道。崂山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崂山道教的祖庭。</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崂山历有“神窟仙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备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推崇,深为隐者高士、名道高僧所垂青。传说秦始皇曾登崂山以望蓬莱,徐福由此出海寻求仙药;汉武帝驾临不其祀神人;东汉大学问家逄蒙、郑玄以及南北朝的明僧绍先后于崂山建书院,著书授徒,开创村学之风;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了“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的千古名句。宋、元之后,文人墨客更是纷至沓来。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和大学士张起岩、文人戴良,明代大学士高弘图、御史黄宗昌、山东提学邹善与陈沂、巡抚赵贤,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王士郲、翰林尹琳基等人,都曾在崂山留下了文彩斐然的诗文墨宝。尤其是大文学家蒲松龄将崂山视为第二故乡,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崂山道士》、《香玉》等名篇,使崂山名满天下。近代改良思想家康有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现代著名学者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郁达夫等,都慕名游览过崂山。这些游崂名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游记、专著,或传诵于世、或镌刻于石,不仅丰富了崂山的文化内涵,而且使崂山盛名远播。</p><p class="ql-block"> 崂山地处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突出表现为“春凉回暖晚,夏温热雨多,秋爽降温迟,冬暖少雨雪”的气候特征。由于山势陡峻和地形复杂,形成了上下不同、内外迥异的小气候,山南麓的太清宫一带名为“小江南”,北侧的九水则称“小关东”。特殊的地理地貌环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变化,云雾、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态的景观,给人以虚炫神秘的感觉,凭借着“滨海云海奇观”,崂山巨峰入选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p><p class="ql-block"> 崂山主要河流以崂顶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流淌,其多直流入海,源短、流急,属季节性河。崂山水无污染,纯净清冽,水质良好。著名的崂山矿泉水清纯甘冽,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矿物质,遐迩闻名的青岛啤酒就以其为水源。</p><p class="ql-block"> 崂山植被丰富,是山东植物多样性区域的代表,也是观赏生物多样性的绝佳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崂山有植物1400余种,数百年的耐冬和上千年的银杏、松柏、黄杨等枝繁叶茂。崂山还有“天然药库”之称,药材资源量多质优,其中小叶石苇和黑石华尤为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崂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冰川地貌,崂山花岗岩山峰、石崮在水蚀风化作用下,象形石发育丰富,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被誉为“天然雕塑公园”,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和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纪念碑均取材于此。</p><p class="ql-block">崂山仰口湾盛产绿石,又名海底玉,色泽翠绿,润滑光洁,可雕琢各种文具、饰物及制做盆景。崂山沿海海产品丰富,其中鲍鱼和西施舌是驰名的海珍品。还出产其他土特名产崂山茶、拳头菜、崂山参、仙胎鱼、王哥庄大馒头、北宅樱桃和寒露蜜桃等。</p><p class="ql-block">今日之崂山,以其优美的山海风光和博大的文化内涵,成为欣赏风景、度假休养、游览观光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重点名胜区域,屹立于黄海之滨,为中华大地增添风采。</p> <p class="ql-block">太清——寻真悟道 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p><p class="ql-block">本线路以寻古访幽、开悟人生之道、天地之道为主题。</p><p class="ql-block">太清宫: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崂山风景区旅游价值最高的宗教建筑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生灵神奇的古树汉柏、唐榆、绛雪,仙道传奇中崂山道士穿墙的影壁、踏雪无痕的逢仙桥、蒲松龄著书亭等等均荟萃于此。游客慕名而来,寻古访幽、寻真悟道,文脉源远流长、历史弥盛。</p><p class="ql-block">太清游览区内主要有3大游览区域:八水河区域、太清宫区域、海上游览区域。</p> <p class="ql-block"> 八水河区域为爬山线路,沿八水河而上,观龙潭瀑水库,游千年上清宫,沿曲弯小径穿林登山,能到达的终点为崂山著名道观:明霞洞,整个路程需时1至1个半小时。感觉较累的朋友可选择爬到龙潭瀑或上清宫后原路返回,爬到龙潭瀑需时约为40分钟。另外也可选择乘坐太清索道,步行至明霞洞。</p><p class="ql-block">游览线路</p><p class="ql-block">八水河——上清宫——明霞洞——太清宫,游览时间大约3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龙潭瀑:龙潭瀑由八条溪流汇成八水河,河水从高悬崖陡壁奔腾而下,形成了瀑布。崖高水急,瀑布冲出峭壁外,在空中飞舞,像一条白龙从云中腾起,泄入潭中,故名为“龙潭瀑”。</p> <p class="ql-block">上清宫:元代道士邱处机居此,留有题刻,其中《青玉案》词一阕、七绝诗10首最为著名。宫内主殿供奉玉皇大帝,称为“玉皇殿”。宫前半里许有邱处机衣冠冢,旧名邱祖坟。</p> <p class="ql-block">明霞洞:由巨石叠加而成。是金山派的开山祖庭。丘处机、郝太古、孙不二、张三丰、孙玄清都在此修炼过。洞内镌刻得“明霞洞、金大安三年(1211),为丘处机所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