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萨拉热窝(Sarajevo),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首都,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交融的城市,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文明的交汇。自奥斯曼帝国于1450年代建立这座城市以来,萨拉热窝便成为巴尔干半岛上的重要节点。1697年的大土耳其战争中,哈布斯堡君主国的欧根亲王率军攻占此地,改变了城市的命运轨迹。1850年,波黑被奥匈帝国征服,而1878年的柏林条约更将城市的统治权正式移交给奥匈帝国。1908年,萨拉热窝完全并入奥匈帝国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座城市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见证了南斯拉夫民族追求独立与统一的漫长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0月28日清晨,我们来到位于萨拉热窝东侧山顶的黄堡。作为弗拉尼克城寨入口处的一座古老要塞,黄堡曾是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878年,面对奥匈帝国军队的入侵,黄堡再次成为抵抗的象征。站在黄堡之上,俯瞰整座城市,萨拉热窝的红顶房屋、蜿蜒街道以及米里雅茨河的潺潺流水尽收眼底,远处连绵的山峦与周边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萨拉热窝的天主教会大教堂,正式名称为“耶稣圣心座堂”,是波黑境内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这座城市的重要象征之一。这座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884年,于1889年竣工。教堂入口上方的窗户设计融入了萨拉热窝州的州旗与风景图案,而两座罗马式美术风格的塔楼上则绘有萨拉热窝的市旗与市徽,彰显了宗教与文化的深厚底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丁桥,位于萨拉热窝市中心的一座桥梁,在南斯拉夫时期曾被称为普林西普桥。这座桥梁因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闻名于世。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此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索菲·霍泰克,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命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10点,我们漫步至萨拉热窝老城的鸽子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名为Sebilj的木质喷泉,其奥斯曼风格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喷泉顶部装饰华丽的圆形穹顶与八角形主体相得益彰,前后两个石头水槽源源不断地流出清澈泉水,供伊斯兰信徒饮用与净身。广场上成群的鸽子或悠然踱步,或环绕喷泉展翅嬉戏,更有胆大的鸽子停在游客的肩膀或手臂上,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让人不禁联想到厦门白鹭洲公园里的鸽子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铁近街,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可追溯至15世纪,因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而声名远扬。走进这条小巷,耳边传来铁器敲击的清脆声响,仿佛将人带回那个战争与和平交替的时代。这条街道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展现了萨拉热窝独特的文化魅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