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故事

芳梅疏影

<p class="ql-block">  这张老照片再有一个半月就跟随我50年了,暗淡的照片勾起我久远的回忆,穿越时光隧道,捡拾昔日的光阴碎片,里面藏着的,有快乐,有心酸,有祈盼。</p> <p class="ql-block"> 1 热心的学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十五六岁时候,一年一次拍照机会,是县城摄影师来学校,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多数人拍照成为奢侈,我们人人都很向往能拍照片。我十五岁这年杏花幽香季节的一个周末,吕敏(前排左)从二里地之外的下潘庄子特意来我们南树林子,邀请文琴(前排右)三姐(后排右)翠新(后排中)和我(后排左)拍照,当她逐一通知我们聚齐后,知道那是她亲戚(是我们村的人)带回照相机,她先征得人家(探亲的军官)同意,才有我们合影的美事。我们个个兴高采烈,放下大人留下的劳动任务,迅速来到学校前面的一片空地,留下了这张有故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2 照片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人人得到照片后,有几分爱不释手之意,相当希望镶嵌在相框里,可是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家里没有木头打相框,我绞尽脑汁,央求爸爸用陈旧的字幅框改一下,没有闲情逸致的爸爸,禁不住我数次催促,总算满足了我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我如获至宝,把家里最喜欢的照片,设计位置,充分利用了一平尺有余的面积,镶嵌上二十多张大小各异的照片,还在后面衬上红纸,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小心翼翼地挂在柜戳(大镜子)旁边。此时我心花怒放,羡慕人家有数个相框的心里得到一点满足;也觉得给家里添了几分浪漫与温馨,更有了客人与我们交流的话题。 </p><p class="ql-block"> 1981年端午节后的第二天,我们搬家去县城,我把相框用棉垫子包裹好捆紧,经过近百里的颠簸,它幸运地以原貌跟我们到新家,同样继续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北墙上,后来父母也上楼了,实在没有它的“地盘”,我轻轻卸下相框,取出照片收藏在相册里。</p> <p class="ql-block"> 3 “形秽”而不“自惭”</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仔细看一眼,一定发现照片背景不是纯色,那朦朦胧胧的“烟雾弥漫”,就是住平房那些年留下的痕迹,每年夏天伏雨连绵,家里大灶坑会受气压影响倒烟,要是柴禾烟还没啥,如果是烧煤,倒出来的烟何止熏黑了家具和照片,做饭的奶奶和妈妈得忍受烟熏之苦,熏得眼睛流泪,甚至咳嗽,为了一大家子人的饭食 ,大人吃了多少苦,我们无法计算,只能用听话懂事,好好学习,勤恳劳动感恩亲人。没事翻看照片的时候,我就怀念妈妈使用吹风机生火做饭的艰辛,那些年,冬天只有零度左右的外屋,妈妈冒着严寒起早用煤火做饭,我们上班上学的只管饭来张口,回想起来不禁泪水夺眶而出。</p> <p class="ql-block">  4 我的祈盼</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五个都是有了隔代亲年逾花甲的老妪,有的姐妹一年能见一面,有的几年才能见一面,有的十年不见了,小时候在一起挖野菜打羊草的结伴快乐情景,时常在脑海里闪现,我们都希望有机会聚聚,可是往往是文齐武不齐的,只能在微信里说说知心话。想想我的好伙伴们,总有温暖在心头,我祈盼咱们早日聚首!</p> <p class="ql-block">  相关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同年初夏我们六年级女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翌年我们毕业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