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豫中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span>河南省遂平县槐树乡李兴楼村,这里是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李先念、王震等五十多位高级将领战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是展览区,后院是旧址区。</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览室,迎面看到“三路大军会师嵖岈山”几个大字。嵖岈山,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山,新四军在此开辟了豫中抗日根据地。 </p> <p class="ql-block">绾毂中原嵖岈山,鏖战豫中铸辉煌。伟人的足迹, 将军的脚步,成干上万革命志士和英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铸就了辉煌的革命业绩。</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着红色上衣的女子,正在拍照。她的动作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将这一刻定格成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精心制作了多块文字展板,搭配着珍贵的图片资料,这些展示如同时光的纽带,将参观者带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份份珍贵的历史资料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更是如激昂战歌,显示了革命者无畏生死、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静静地伫立在展板之前,目光中满是专注,像是要透过那些纸张与画面,穿越时光的长河。我认真观看每一个画面,仿佛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幅幅展现革命先烈光辉形象的历史照片,详细记录着他们的事迹与贡献,这些英雄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丰功伟绩犹牢记,缅怀伟人李先念。</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1909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念实施绾毂中原战略,开辟河南敌后战场,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李先念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p> <p class="ql-block">鄂豫边区形势图,标注了许多地名和地区,并以红色线条标出了行政区划。</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鄂豫皖湘赣边区党政军组织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五师抽调1000多人组成以副旅长黄霖为司令的黄霖兵团,北上抗日。1945年10月,王树声、王震带领八路军,与新四军、水东八团在嵖岈山区三路大军会师。刘少奇两次在嵖岈山地区做短暂停留。李先念曾两次来到李兴楼长时间居住。任质斌、刘子厚、栗再山、陈先瑞等一大批共和国的将帅,在李兴楼工作战斗过。</p> <p class="ql-block">此为新四军五师开辟河南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从1944年7月至1945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 新四军五师挺进河南部队开辟了东起正阳,西至泌阳, 南自信阳,北到叶县,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敌后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2月9日清晨,日军出动200多人赶至舞钢尹集偷袭挺进兵团。挺进兵团驻守在唐寺沟的一个排与日军在虎头山发生激烈战斗。我军战士临危不惧,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击毙日军指挥官。黄霖率领部队赶来增援,日军仓皇撤退。在这次战斗中,有12名新四军战士牺牲在虎头山上。</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13日,新四军河南游击兵团挺进二团根据张子燎提供的情报,夜袭西平县杨庄乡合水街。</p> <p class="ql-block">合水围歼战,全歼敌伪1个保安大队,生擒豫陕绥靖公署第二师少将师长兼招抚司令张国威、四县联防保安司令吴春亭及以下官兵120多人,日军指导官及以下官佐6人被击毙,缴获长枪300余支、机枪8挺、手枪10余支。</p> <p class="ql-block">合胆同心歼倭寇,水寨铜墙贯长虹。<span style="font-size:18px;">合水围歼战的胜利,</span>大振中原抗日军民的士气,沉重打击了日伪的气焰,巩固了新生的抗日根据地,挺进兵团在西平、遂平、舞阳一带迅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带一个大队300余人,北上接应王震部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途经遂平县阳丰时与张珍部鲍汝礼旅约500人遭遇。鲍旅向新四军射击,新四军被迫还击,史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阳丰遭遇战”。</span></p> <p class="ql-block">挺进兵团在战斗中不断壮大,部队由100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成立了三个军分区,建立了1万余人的地方抗日武装,壮大了人民力量,为鄂豫边区的大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为解决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不足的问题,新四军五师在司令部所在地李兴楼周边的胜桥、沟刘村,后又在牛昌村开办豫中军政干部学校。</p> <p class="ql-block">西平县出山镇牛昌村,山环水绕,南依九女山,东临棠溪河,西接韩非故里。这里分布着韩非墓、孤愤台、点将台等历史遗迹,还是豫中军分区抗日军政干校遗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豫中军分区在牛昌村开办抗日军政干校。招收西平、遂平、舞阳等县青年学员二百余名,成立政治、军事两个教导大队。抗日军政干校为根据地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抗日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p> <p class="ql-block">展窗内破旧的武器,锈迹斑斑,仿佛还残留着当年的硝烟,无声地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让人对先辈们的英勇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豫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当时,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中,一群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志士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的烽火之中。</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色精神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继承先烈遗志,高举革命大旗。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光辉篇章。</p> <p class="ql-block">来到纪念馆后院。这里是李先念豫中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先念当年亲手种下的柿树。岁月悠悠,如今柿树早已枝繁叶茂,粗壮的枝干向四周伸展。每至金秋,满树的柿子就像红灯笼般挂在枝头,这是李先念留给这片土地最温暖的馈赠 。</p> <p class="ql-block">这座三间房子的故居,就是李先念的办公室兼住室。</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办公室内景</p> <p class="ql-block">在李先念办公室对面,是机关伙房。</p> <p class="ql-block">在旧址最东边是“黄霖兵团司令部”、“豫中军分区”。</p> <p class="ql-block">此为刘少卿办公室。1939年10月,刘少卿奉命前往中原地区,参加开辟中原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工作,历任新四军鄂豫皖挺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五师参谋长兼鄂皖湘赣游击总指挥、河南游击兵团司令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东南行2公里,九龙山上,松柏苍翠,草木葱茏。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耸立其间,庄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这座位于遂平县西部红石崖村九龙山上的纪念碑,高6.9米,静静伫立,时刻提醒人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探寻这些岁月深处的红色之地,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每一处细节,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无尽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远去,但先烈的革命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