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3.16 星期日 多云</p><p class="ql-block"> 今日农历二月十七,早上又是一场春天的雨加雪,颇有些“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意味。早上不到七点出门,雨雪停了,天还阴着。</p><p class="ql-block"> 玲珑山来过几次,但从官财山到皇冠山到玲珑山,然后下山到井塘村这条线是第一次走。线路不错,山间有起伏,山路有变化,上下有攀爬,走起来有滋有味,只是行程稍短了点。</p><p class="ql-block"> 最有味道的当然还是玲珑山。</p><p class="ql-block"> 玲珑山早时称逄山,北魏时又改称石膏山,因山石色泽润滑如膏而得名;后因康熙初年隐士吴恪三发现山腰石缝透光,经挖掘愈发曲折,山体通体玲珑,遂得名玲珑山。 而使玲珑山名声大噪的,则是曾任青州太守的北魏书法家郑道昭。 </p><p class="ql-block"> 郑道昭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魏碑体的开创者。在书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齐名,素有“南王北郑”之称。 任青州太守时,常到玲珑山“通天洞”里读书,先后在此山留下了三处题刻。其中有一处是块石碑,早年已经遗失。有一处在通天洞,最著名的是镌刻于山下西壁摩崖上的《白驹谷题名》,现在已经做了保护,青州博物馆、青州美术馆都有此石刻拓片展品。历史上苏轼、黄庭坚、佛印等都曾登临此山,大概也是奔着郑道昭刻石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到达玲珑山时,天开始转晴,渐渐出现了蓝天白云,早上的雪花已经融化殆尽。虽还有四、五级西北风吹着,体感温度已明显升高了不少。在山上盘桓了一会儿,钻了几个山洞,再次找通天洞石刻未果,又到山顶看了圣母殿然后下山。</p><p class="ql-block"> 线路非常休闲,十一点二十就赶到了集合地点井塘古村停车场。饭后去古村附近转了一圈,游人不算很多,但也还好。上次和几个同事一起过来,整个古村走完了,也就只有我们四个人。北方古村落收费的不多,主要还是缺少看点,搞成收费景区后,经营管理的费用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长此以往恐怕是难以为继。</p> <p class="ql-block">郑道昭《白驹谷题名》石刻拓片</p> <p class="ql-block">这轨迹不够全,上到半山腰才打开软件,全部行程大概六公里多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