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16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昨天的行程被两场大雨和一些意外状况打乱,虽有些沮丧,但这点小波折也为此行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和挑战性。于是整梳好心情,重新规划了今天的行程。最终确定上午前往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和海阳县儒学宫,去探寻历史的痕迹;下午则漫步甲第巷、开元寺以及广济门城楼,感受古城的韵味,同时将潮州西湖公园从行程中划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酒店四楼用完早餐,便前往公交站,乘坐K2路公交车到潮古城。下车后沿着西华路前行。这是一条充滿岭南风情和商业氛围的街道,两侧是典型的客家建筑,黄底红边的酒旗店招从骑楼廊柱挑出,在不宽的街道上空悠然地飘动,似乎在向经过的每一位路人和潜在的顾客问好。我们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边朝着今天的首个目的地——已略黄公祠走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已略黄公祠位于义安路铁巷2号,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绝伦的木雕,创作题材上大多运用了"铜雀台""水漫金山"等戏曲传奇和民间故事。祠内陈列的图文介绍,让我们这些外行的客人通过阅读,也能大致欣赏到木雕艺人的雕刻手法和对外形色彩的运用,尤其是对后厅中槽屋架上"三载五木瓜十八块花坯"奇妙结构的解读,更令游客击掌称奇、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己略黄公祠出来,我们前往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的许驸马府游览。这是一组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的建筑,为英宗皇帝赵曙之妹德安公主所嫁驸马许珏的府第。据景点文字介绍,驸马府占地面积约245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开间”,共有厅房五十五间、天井十一个、水井四口、火巷两条。连同两条火巷和两从厝以及后包,形成了一种近似于“驷马拖车”的建筑格局,由于历代屡有维修,因而至今仍较好保留了宋代的平面格局及建筑风格。一九六六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许驸马府入口处张贴的平面图,我前后左右几乎走遍了驸马府景点的每一处,脑海中也不由自主地演绎起当年发生在这里的迎来送往和可能的生活常态。直到同伴催促,才意犹未尽地辞别被古建专家誉为"民间唯一的驸马府"和"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的许驸马府,前往昌黎路和文星路交界处的海阳县儒学宫。</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原先的认知里,学宫其实与孔庙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祭祀孔子的殿堂。直到最近受智者指点,方才明白两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学宫虽设孔庙(又称文庙)作为祭祀核心,但却是兼具祭祀孔子功能的官办学府。海阳县儒学宫始建于宋,明初重建、后屡有增修,逐渐成为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一九八九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走过牌楼式结构的棂星门,进入学宫,迎面便是汉白玉的孔子立像,其身后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泮桥、大成殿,中轴线两侧是厢房,我迈进至今仍较好保留明代宫殿式建筑风格的大成殿,既瞻仰了大成至圣先师及其弟子的塑像,又观赏了建筑的内在结构及其营造特点。随后又先后前往两庑厢房,参观了正在那里举办的潮州家训展和孔子圣迹与潮州先贤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告别学宫,我们沿昌黎路、太平路前往展示潮州古城明、清时期历史风貌的文化街区甲第巷继续游览。全长不足200米,宽仅2米左右的巷子虽显得狭窄幽深,但却大有乾坤。两侧分布着诸如“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外翰第”等青砖黛瓦的四合院式宅邸。其中甲第巷18号的大夫第、12号的外翰第等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反映,这里早在南宋时期就逐渐成为仕宦商贾聚居地,清末更吸引潮州府富商大贾在此建宅,形成密集的望族聚居区,而“甲第”之名便是源自其宅院的豪华气派。遗憾的是昔日的豪华宅邸如今都有人居住,并不开放接待参观,而唯一作为民居文化展览馆开放参观的资政第(甲第巷16号)今天又不知何故关门谢客,让我们失去了登顶四层天台俯瞰古巷全景,感受历史余韵的唯一机会。结束在甲第巷的游览,就地休息了片刻,随后直奔国内著名佛教寺院开元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元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改称开元镇国禅寺至今,为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建筑群。由于历代修建,又使开元寺带有了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但令我又一次遗憾的是,这座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寺院目前正在大修,除了寺院山门、天王殿和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悲殿,其他诸如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等主要建筑都因修缮或其他未知原因,不接待礼佛香客和慕名前来的游客。而原本想参观的以展示泰国佛教文化为主的开元寺附属建筑群泰佛殿,经打听才知道远在韩江大桥东侧的笔架山南麓,这又让我们再一次感到失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千年古刹开元寺短暂逗留后,通过牌坊街前往广济门,登上城楼,参观了城楼一二层举办的潮州民间工艺展的城楼,欣赏了工艺大师们巧夺天工的木雕、刺绣等技艺,随后再次来到广济门外韩江边,在远眺了拆除浮桥的广济桥后,结束了在潮州古城的全部游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