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造谣生事的小人

延陵堂后人吴小龙(字:引龙)

<p class="ql-block">谈一谈造谣生事的小人</p><p class="ql-block"> 前日接诗协秘书长李孝君先生电话,有几件事委托我帮忙解决,因重九诗联协会在每年三月三上巳节前,必须把本协会诗集印出来给大家学习交流,距上巳已近,所以时间紧迫,托我无论如何办好,一、诗集后记委托我写一下,因为我在重九诗协有三十多年,是老会员,现兼协会顾问,所以协会讨论让我负责编写。二、封面设计中的题字与绘画图片,诗协几十年来的封面题签都是蒋思昉先生题写的,所以仍然保留不变,协会在出书讨论会中也是大家一致的意见。作为诗协中的一分子,我义不容辞的担当下来,但是由于本次印书另换印刷厂家,而原有的封面题字原版本又不在,所以印刷厂老板建议要重写,李孝君先生电话征求我的意见,因为我是蒋思昉先生的学生,便自告奋勇的应承下来,当日打电话联系蒋先生,接通电话后,蒋思昉先生告诉我正在南京溧阳给大学研究生上课,当我说明书面题字一事,老人家也爽快答应下来了,然而在下午,他老人家给我的微信中发了个信息,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蒋老对我的不快,我非常纳闷,于是我留言试图找出原因,我知他老人家忙,所以直到晚饭后,蒋老突然微信视频我,接通后才知道原因,他说有一位泗阳朋友到南京去找他,说我在背地讲蒋老师坏话,所以惹得老人家十分的不愉快!当我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对蒋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说老师,我从农村到泗阳县城谋生,您对我何止是一饭之恩,您想想我有什么资格说您的坏话呢,蒋老师当即表示他也不信,但是!在我看来,谤言入耳,想即时除去也难,让时间与真相来慢慢洗去误会吧!</p><p class="ql-block"> 我从部队退伍返乡后,因家境十分贫困,在三十不到的年纪便毅然走向离家不远的小县城泗阳,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小城市靠绘画打拼生活,初来时的种种困难可想而知,举步维艰,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记得初来泗阳的第一个夏天,我在朋友租的门市里写字,忽然从门进来一个小伙子,他进门后站在我面前看我写字,便与我交谈起来了,他说自己父亲是书法家,并报上他父亲的姓名,我当时十分激动,原来他便是当地著名书法家蒋思昉先生的公子,小伙子叫蒋宏伟,人长的精神帅气,我们从此便成了朋友,而且后来我也成了他们家的常客,我与蒋思昉先生也有了师生之谊,蒋老对我在泗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在泗阳遇到的第一个人生贵人,通过蒋老师的引荐,我先后认识了书画名家,我的绘画引路人夏广松先生,王梅英前辈,诗人梁俊堂先生,几位前辈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从此我在几位老人家的帮助下,书法,绘画,诗词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说是质的飞跃,我从内心深处铭刻着此生的感恩,永远也不能忘记,有一句名言叫作忘记历史就无异于背叛,我在几位老人家的言传身教中知道了为艺与做人的真谛,低调做人,高调学艺,让我从此才有了今天的华丽转身。</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到蒋老的话语怎不让我震惊,诽谤之人时有,历朝历代多矣,这也使得我想起十年前的一件事,记得应该是夏天吧,我晨起跑步,在县城最北边的生态公园遇到一位朋友,他见到我时十分吃惊,当时他们夫妻俩也是出来散步的,他说我什么时侯回泗阳的,当时搞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通过交谈才知道原来有人到处散布谣言,说我与家属早已离婚,而且已净身出户回到淮阴老家了,真是天大的谣言啊,我当时气愤不已,回到家也郁闷了一段时间,这个造谣的人一定是我得罪过的人,否则怎么能开这么大的玩笑,我与家属风雨相伴几十年,可以说感情深厚,怎么会离婚呢,造谣者纯属诽谤,根本没有的事,竟然也能传的跟真的似的!</p><p class="ql-block"> 社会上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其实没有必要去纠结,想得开,一片光明,想不开黑暗一片!之所以谤我,中伤我,无外乎看我过得好,活的风生水起,起了嫉妒心而已,只是损我名誉,而真正伤不了我的未来,我活得逾精彩,对方则逾嫉妒,我相信诅咒是死不了人的,就让他继续他的谎言人生吧,损人反而不利于己,当谎言被揭开时,反而伤及自身,何苦呢,如果对我不满完全可以明着来,何必躲在阴暗处去算计我,造谣诽谤是你的事,但是真相只有一个,迟早被揭穿,当事实清楚时,你只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而已。</p><p class="ql-block"> 韩信当年也有报一饭之恩的典故,何况我乎,即便不能报恩,也不能恩将仇报做个小人!我时常在我的课堂中反复提起我在泗阳生命中的贵人,我在蒋老家是常客,何止是一饭之恩,他把我带上书法正轨,他视我如同家人,他治学严谨,在他的书法作品很难找到文字上的繁简混用,他在诗词及绘画上的造诣与感知是常人无法企及的,我在我的课堂上对我的学生经常提起他老人家的点点滴滴,这样一位对我有恩的老师,长者,我怎么能对他不敬呢?我想作为学生,永远都不要去背叛自己的老师,背叛老师就是失德,就是人生中最大的输家,让人不齿且永远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见不得阳光。</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7日</p><p class="ql-block"> 吴小龙于守兰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