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串 联 故 事 四 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 者: 臧 福 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革命大串联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很是陌生的,但对我们这代人来讲,却都是亲身的经历,终生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革命大串联是文革初期的一个大事件,1966年5月,中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青年学生是革命的先锋。9月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由国家提供交通费和生活补助费。特别是毛主席在此之前已两次接见红卫兵,全国红卫兵早就按捺不住,都想去北京见毛主席。有了这个通知,全国数以千万计的红卫兵迅速行动起来,像开闸的洪水,像奔腾的铁流,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湧进北京,然后又从北京奔向祖国的八面八方。在革命圣地、在全国城乡、在边疆哨所、在长征路上,红卫兵的足迹遍布全国,到处人满为患。一时间全国交通异常拥挤,各大中城市社会秩序混乱,于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发出停止串联的通知,直到1967年春,全国性大串联才基本停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史无前例,那么革命大串联也是史无前例,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历时半年多的大串联,是文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红卫兵充分调动起来,文革之火在全国迅速点燃。同时大串联对红卫兵来讲也是一次公费大旅游,开阔了从未开过的眼界、拓展了从未有过的视野,看见了从未看过的祖国大好山河,从而对领袖更加崇拜、对祖国更加热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今年80了,可大串联那年才20刚冒头,是辽宁凤城一中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当时也汇入了大串联的洪流,走过祖国的不少地方。串联期间和许多同学一样,遇到和发生了不少事情,其中有四件事使我终生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9月下旬,我从校革委会自开了張介绍信去北京串联,在天安门广场見一女大学生脚上只穿一双袜子,手里拿着一双鞋,感到很好奇!要知道那已是深秋了,地上是很凉的。大家一问才知道,是听人说她鞋底上的印花,有侮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图案,所以便脱下来了。当时特佩服她对毛主席的忠诚,因那时我们是从骨子里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要是放现在会有多少人能这么做?再细想想,鞋底有反标的事可能吗?那时真是怀疑一切风声鹤唳,政治神经敏感到可笑。听说还有人发现,那时很时髦的回力鞋,鞋底的图案是个反写的“毛”,想想设计者怎么能在鞋底上做手脚,搞反动宣传哪?岂不是天真可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二)执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二次串联来到天津准备转车南下,在天津只待了四天,去了和平广场、劝业场、解放桥、南开大学和古文化街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天,在街上无意间看到有一高楼上,插了一面掉了色的国旗,还裂两个口子在空中飘,我看见后很是气愤。于是就顺着方向去找去,到跟前一看此楼竟是天津警备区司令部,这更让我生气了,我一定要进去找领导说说。但带枪的门卫哨兵说什么也不让我进,这怎么能行呢?要知道我可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我执意要进去,没办法执勤哨兵只得给首长打电话。不一会,来了一个穿四个兜服装的领导,见了我很客气问有什么事?我指着楼顶的国旗把他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那位领导一看忙承认错误,连连点头说马上换,马上換!我想換是肯定的,究竟什么时候換就不知道了。这事事后想想,这不是多管闲事吗?要放到现在还能这样做吗?从中看到我们这代人是多么的爱党、爱国、爱领袖!而且那是真心实意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巧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串联从天津去上海,那时京沪线还没建南京长江大桥,还是实行轮渡,火车拆三段上轮船,我正好在外段,路过时恰是晚上,江面上有好多点着灯的货轮和客轮在航行,夜景很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上海第一天就去了最热闹的南京路和外滩,因为从小就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故事。那时老上海的外滩在浦西确实很繁华,但浦东还是一片茅草地和零星的几处民房,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浦东新区高楼林立,已是上海的一張名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海一共待了八天,那天我去上海大世界游玩,没想到在天桥上遇到了我校同班同学卢英,你说巧不巧?偌大的上海我们能在街上偶遇,那真是缘分啊!于是我们就一起结伴同行。几天后,卢英要去西安他姐姐家,所以我们就一同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可车到株洲我们还是分手了,我对他说:不能陪你了,我要去长沙韶山,去参观毛主席的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丢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和卢英分手后,马上去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故居,我在株洲坐上了红卫兵接待站的大巴,直接就到达韶山,当时参观的人很多,也没照上像。不过回到大巴上,给每个人发了一枚珍贵的毛主席像章,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十分幸福自豪地戴在胸前,并随车返回了株洲。本打算从株洲再去武汉,可没想到第二天在株洲车站,遇到了凤城一中伙食管理员刘明双老师,他正好也要去韶山参观,并非要我陪他去不可。我已去过韶山,本不愿意再去,一想还能多得一枚毛主席像章,于是就同意了。第二天我们又一起坐大巴车去了韶山,记得我们乘的是15号车,这回刘老师提出照张像留念,于是就有了这张珍贵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我已参观过了毛主席故居,照完像后就让刘老师自己去参观,我则回车上等他。哪知道车等到最后他也没回来,我只好返程了,可是刘老师带的行李还在车里,是一条军用毯子和一件軍用大衣。这可怎么办?第二天,我寻找了株洲好几个红卫兵接待站都无果。于是我买了一个算草本,用钢笔写了好多張寻人启事,到街道、商铺、车站到处贴,又等了两整天也没有消息。于是我又坐车到湘潭,长沙用同样方式寻找,因为湘潭、长沙、株洲都有去韶山的旅行车,而且距离也都差不多。就这样足足浪费了我五,六天时间也没找到刘老师,无耐,我只好带着行李去了武汉。一想我还要去广州,最后在武汉火车站办了托运,把刘老师的行李寄回凤城一中,事后问刘老师,他还真收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想这段往事已过去59年了,前年我还在凤城东站见到过刘老师,那年他都86岁了,还能自己骑自行车。当时我们也合了張影,只是非典时期都带的口罩,就不在此亮相了。下面是我和刘老师2017年5.10见面时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飞逝,这一晃又8年过去了,串联时我们是那么年轻,而如今也都成了耄耋老人,願刘老师晚年幸福、健康长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臧 福 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3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