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前”书写准备?

綄镁

<p class="ql-block">“前书写”一定不要只看重书写,</p><p class="ql-block">忽略了“前”。家长们一定要清楚关于“前书写”的误区,这里的“前”有两层含义:1.是指“学前儿童”,</p><p class="ql-block">2.是指在“正式书写之前”。</p> <p class="ql-block">误区一❌️</p><p class="ql-block">字写不好,就多写,学前阶段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写的字总是很大,还歪歪扭扭的,所以很多家长就会认为,“孩子写字太丑”要尽早多写、多练。可是即便孩子很努力的想要写好,写出来还是“丑”,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写。但就是自己的手“不听话”。</p> <p class="ql-block">正解一❤️</p><p class="ql-block">字写不好,练“手”才是关键,只有孩子手部具备了正式书写的基本能力,手部的精細动作控制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书写。所以要重视对孩子手部精細动作的锻炼,比如让孩子串珠子、剪纸、画画、粘贴、折纸、捏黏土等,让孩子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多练手。</p> <p class="ql-block">误区二❌️</p><p class="ql-block"> 只关注“字”不重视“图”孩子的前书写作品中,往往夹杂着各种图画、符号。这个时候大人都觉得只有其中的字才是书写,对于孩子的图画、符号,都是觉得是不认真造成的。实际上,这个图与符号,对孩子以后学习语言文字更有意义。因为这些图画和符号中蕴含着汉字的基本构成规律:会意和象形,孩子对于这些规律的感知,更有利于将促进他未来的文字学习。</p> <p class="ql-block">正解二❤️</p><p class="ql-block"> 帮助孩子理解汉字音、意、形</p><p class="ql-block">孩子对于字的“会意”“象形”的理解,很多是依赖于阅读和日常交流中的语音和词汇积累。比如,孩子知道小猫、猫头鹰、天猫。这三个词里都有一个“猫”,知道“好”代表什么意义等。这些更多的是孩子通过动画、绘本、以及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而逐渐积累的经验,同时孩子也逐渐明白有些字能读出相同的音有一样的意思,有固定的模样,从而逐步理解汉字音、意、形之间的对应。</p> <p class="ql-block">误区3❌️</p><p class="ql-block"> 机械练习,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走“捷径”认为机械训练是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所以提前给孩子买田格本或描红本,让孩子进行练习。这种方式在短期效果可能比较明显,但时间一长,枯燥无味的机械练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p> <p class="ql-block">正解三❤️</p><p class="ql-block"> 在有意义的情境中自然练习,语言是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实前书写也是一样,需要在有意义的环境中自然地进行。比如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写一张邀请卡,在大人的帮助下,写清楚地址、姓名和电话,写几句想对好朋友说的话;也可以请孩子在自己折的纸飞机上写飞机的名字等。</p> <p class="ql-block">🚗总之,孩子的学习终究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我们需要抓住生活中的阅读机会,帮助孩子建立汉字音、义、形之间的关联,给他锻炼小手精細动作的机会,尊重他以图代字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包容他可能出现的书写错误,为孩子创造各种运用语言、文字和符号进行书面表达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