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邯郸文化 讲好成语故事】 实小少年讲成语 《梅开二度》

可乐不加糖

自我介绍 <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丛台区实验小学五(12)中队的武清颐。生长在"燕赵古都"邯郸这片文化沃土,我既是品学兼优的少先队员,更是痴迷于成语文化的"故事小使者"。每当漫步在邯郸道,仰望丛台古城墙,那些镌刻在青砖黛瓦间的历史记忆,总让我想起"胡服骑射""邯郸学步"等典故。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饱含生命力量与美好希冀的成语——《梅开二度》。</p> 故事梗概 <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唐朝肃宗年间。忠良之后梅良玉遭遇家门巨变。其父因弹劾奸相卢杞遭满门抄斩,少年郎君在管家舍命相护下,藏身父亲故交陈日升府中。陈日升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因为他与陈日升的女儿陈杏元年龄相仿,为了掩人耳目,就让他们以兄妹相相称,每逢寒梅绽放,便带他们在庭院梅树下祭奠忠魂。 两个年轻人朝夕相处,渐生爱意;不料此时,北国南侵,肃宗畏战,奸臣卢杞又施毒计陷害陈日升,逼迫他将女儿陈杏元送去和亲。圣旨一下,君命难违,陈杏元只得北上和亲。</p> <p class="ql-block">  临别那日,梅良玉和陈杏元两人在丛台泣血相拥,将定情玉簪折为两段,许下"簪合人聚"的誓言。送亲队伍行至雁门关断崖,陈杏元白衣如雪,怀抱玉簪纵身跃下万丈深渊。幸得昭君祠神灵护佑,被隐世道人救起送回中原。</p> <p class="ql-block">  而此时卢杞再掀波澜,将陈日升打入天牢,并下令追拿梅良玉。梅郎只得化名王喜童,寒窗苦读等待时机。终于入京赶考,中了状元,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奸臣卢杞这时又要加害梅良玉,却激起公愤,群臣大闹了午门。唐肃宗得知后,查清了事实,降旨将奸臣卢杞正法,并为梅、陈两家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  就在梅良玉与陈杏元完婚当日,后院那棵梅花树竟然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这就是成语“梅开二度”的由来。</p> 我的感悟 <p class="ql-block">  成语“梅开二度”既是对梅花生命力顽强的一种赞美,也象征着古人期盼着美好事情的再次发生,是一种富有美感和寓意的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当以梅花为鉴:在研学馆触摸甲骨文时,在成语园临摹碑刻时,在赵王城聆听古乐时,让每个成语都成为传播文明的种子。当我们正确讲述"梅开二度"背后的家国大义、儿女深情,就是在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让三千年的邯郸成语故事永远枝繁叶茂,次第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