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25 登临滕王阁

Jerryzhai丢儿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28次损毁,29次重修的建筑,它有着什么样的魔力,令人在近1400年来如此着迷到执着于它的存在,它就是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是古人的文笔峰。在中国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能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滕王阁是。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是豫章的贵宾楼。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滕王阁是南昌的文峰塔。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图书馆。</span></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是文人墨客的风雅颂。唐上元二年(675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至此,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自大唐以来,滕王阁就作为中华文化地标屹立于江之南、湖之滨,人文之风,常吹不断,韩愈在其《新修滕王阁记》中赞道:“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故此阁素享“西江第一楼”美誉。</p> <p class="ql-block">  从平面看两亭加一阁的滕王阁建筑群,形成了阁、廊、亭的排列顺序。它的主体是阁,通过回廊与辅亭压江亭和挹翠亭连接,使滕王阁像一首凝固的音乐,以江岸为舞台,和着赣江水声,风吹铃响,霓虹闪烁,鼓乐齐鸣,翩翩起舞,游人如织,掌声如雷,好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繁华。</p><p class="ql-block"> 江南名楼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南昌)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贞观年间被封为"滕王",故名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自创建以来,乱世则废,盛世则兴,迭废迭兴达28次,堪称古建筑史上奇迹。今阁为第29次重建,距唐阁址约百余米,它雄踞于沿江北大道与抚河交汇处,依城临江,滨邻南浦,于1985年破土动工,1989年九九重阳落成并开放。主阁是根据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1942年所绘的《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天籁阁”所藏宋画《滕王阁》,以及宋代《营造法式》一书重新设计的,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式古建筑。滕王阁主体建筑共9层,重檐歇山式大屋顶,净高57.5米,底层平面为十字交叉型,南北长80米,东西宽140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台座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其两翼为对称的一级高台,高台上部为游廊;游廊南端为"压江亭",北端为"挹翠亭"。整个建筑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阁碧瓦重檐,斗拱层叠,画栋彩柱,雕门透窗,保有唐阁的雄伟气势。滕王阁作为中华文化地标,建筑大师的力作,赣文化的重要载体,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合壁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  踏上基座的台阶,🉑直接通主阁的两层大平台。沿第一层平台上的连廊过去,南北两端各有一座亭子,分别名为压江亭和挹翠亭,巧妙地构成了一个中国汉字“山”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  这座立于广场的塑像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谁,他就是唐代青年才俊——王勃。</p> <p class="ql-block">  唐上元二年(675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洪州都阎伯玙在此阁大宴宾客,王勃途经洪州,也参与阎伯玙的宴会。阎伯玙假装客气请王勃执笔作序,而这位当世才子毫不推辞,顷刻之间挥笔成文。当佳句层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千古绝句出现时,文惊满座,阎伯玙也大喜过望,于是声情并茂的《滕王阁序》成为传世名篇。</p> <p class="ql-block">  再说王勃,他是初唐四杰之首的青年文学艺术家。《滕王阁序》是他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p><p class="ql-block"> 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46个典故),自然而恰当,典雅而工巧。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这个典故出自《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后来在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如今,王勃的《滕王阁序》镌刻在金版之上。文以阁名,阁以文传。</p> <p class="ql-block">  此外,滕王阁上的四个匾额也是书法与文化的瑰宝,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此匾位于正阁顶檐下,为蓝底牌匾,上面“滕王阁”三个大字遒劲有力,乃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书,由碑刻拓印放大镌刻而成,是滕王阁的标志性匾额。</p><p class="ql-block">‌ 东引瓯越‌:此匾悬挂于正阁三檐下,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它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描述的是豫章(古南昌名)的地理位置,东临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江山入座‌:此匾位于正阁二檐下,系清顺治名臣兵部尚书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它寓意着登上滕王阁,江山美景一览无遗,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宏伟气势。</p><p class="ql-block">‌ 瑰伟绝特‌:此匾被称作“天下第一狂草匾”,位于正阁一檐下,四周雕有九条龙,因此也被称为“九龙匾”。它由唐代书法家怀素书写,取自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的“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这块匾额不仅书法狂放不羁,而且赞美了滕王阁的瑰丽、雄伟、奇绝、独特,因此滕王阁又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四块匾额跨越了唐、宋、清等多个历史时期,不仅书法风格各异,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它所蕴含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是滕王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此阁之上还有很多人的墨宝。</p><p class="ql-block"> 楼阁各层牌匾有</p><p class="ql-block">‌第一层‌:</p><p class="ql-block">‌ 正西檐下巨匾:下临无地‌。</p><p class="ql-block"> 南北廊檐下匾额:‌襟江‌、‌带湖‌,都是选自《滕王阁序》。</p><p class="ql-block">‌第三层‌:</p><p class="ql-block">‌ 江山入座‌(东)、‌水天空霁‌(西)、‌栋宿浦云‌(南)、‌朝来爽气‌(北):廊檐下四幅巨型金字匾额,内容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p><p class="ql-block">‌第五层‌:</p><p class="ql-block">‌ 东引瓯越‌(东)、‌南溟迥深‌(南)、‌西控蛮荆‌(西)、‌北辰高远‌(北):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p><p class="ql-block">其他牌匾</p><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述牌匾外,滕王阁还有诸如“西江第一楼”、“迎恩馆”、“环漪阁”、“二忠祠”、“江湖廊庙”、“百花裀褥”等多块牌匾,这些牌匾或位于附属建筑上,或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晚清光绪皇帝的御笔“天下第一寿”插屏也收藏于此。屏风中央的鎏金大字“寿”字,正是光绪皇帝的亲笔,朱益藩题匾,由晚清状元曹鸿勋于光绪二年公立,作为慈禧贺寿的珍贵礼物。</p><p class="ql-block"> 朱益藩是末代帝师,溥仪的老师,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和著名的书法家。这块寿字屏据说由他的后人捐赠给滕王阁永久收藏。</p> <p class="ql-block">  登楼临江,全方位无死角的欣赏一下这天下第一楼,雾中赣江,景色迷离,如梦如幻,似神仙府邸,令人思绪如潮,感概万千。难怪历代文人墨客,赞不绝口。既有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又有千古名篇的垂青,文脉在这里闪亮、延续。</p> <p class="ql-block">  阁内,九重天藻井层层盘旋向上👆,如盛开的大朵菊花。</p> <p class="ql-block">  一层内放置有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余米。</p><p class="ql-block"> 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中厅屏壁有丙烯壁画《临川梦》一幅,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第四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p><p class="ql-block"> 第五层为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p><p class="ql-block">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p> <p class="ql-block">  镶嵌百福的红木屏障立于阁内。</p> <p class="ql-block">  此时,滕王阁演出序曲响起,演出即将开始。</p> <p class="ql-block">  再换个角度欣赏滕王阁。夜晚的滕王阁比白天更加妩媚动人。</p> <p class="ql-block">  如今滕王阁其景色远胜于昔。自南浦公园至滕王阁之间有1800米长的沿江绿化带,在阁下西侧有绿沙洲,此即诗中“江渚”。而下望赣江,波光粼粼,与西山隔岸相对,暮色之中,偶见鹜飞其间,此即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原来洪州八景的“南浦飞云”、“章江晓渡”、“龙沙夕阳”等景观至今犹在。如在春夏之交登阁远眺,庐山五老峰、大日山依稀可见。此次前来有点早了,雨雾中未能得见,留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  其实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万事不求圆满,只要有收获就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