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面

水美工作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水美</p><p class="ql-block">​ 当食品安全无法保障真正威胁到人们健康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了曾经以为落后的磨面年代。那时磨的面的确没有增白,可营养没有流失,吃着有麦香,人放心,有益于身心健康。</p><p class="ql-block">​ 我在抖音中刷到如此一幕:一个人把用自己磨的面蒸的不够白的馍和自己买的白生生的馍混在一起给自家养的狗吃,令人惊奇的是狗闻了闻后,把用磨的面蒸的馍吃光了,却把买的白生生的馍剩下一口都不吃。这让我感到悲哀,感到无奈。我们大多数人吃着买的增白的馍或者用加了滑石粉和增白剂的面粉蒸的馍,吃着添加了保鲜剂和增筋剂的面条,试问怎能不生病?一些无良商家增白、增筋、保鲜纯粹是为了卖相,投其所好,而人们付出的是健康的代价,说得过分一点,买方和卖方皆不若狗。因为买方不能真正辨别好坏,麻木不仁;卖方丧失良心,置他人生命于不顾,缺德。</p><p class="ql-block">​ 这使我想起了八十年代之前,人们重视农业生产,打下的粮食除交公粮外,自己磨面吃。那时,要通过人工淘麦,去除杂质,晾晒干后用板车拉到机磨坊,把麦子倒进磨子,听着传动带的“吧唧,吧唧,吧唧——”声,用斗接流下的碎麦和麸皮,叫倒斗,最后把面和麸皮分离,有的为了多出面,往往多套几遍,流下的麸皮就少,一部分黑面就混到白面里面去了。我曾讨厌那传动带的吧唧声,也讨厌那落满了灰绪的机磨坊环境。可那是我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祖辈、父辈就是这样过来的。我记得很清,二三月青黄不接,人们没啥吃,当时流传着:“白杨索滴溜溜,一天喝个稀溜溜”的说法。一直熬到六月新麦下来,生产队里都是先统一磨面,就把面直接倒在机磨坊的地上,把黑白面充分搅匀后分给各家,人们吃白馍,擀干面,个个面带春风,好不惬意!</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农民不像农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剩下老弱病残在家,导致大片土地荒芜,大部分人靠买面粉吃,而商家磨面时把面提取几遍,把好面分离,卖高价,剩下的面,没有营养,只有饱腹感,靠给里面添加各种东西寻求卖相,这样自然没有了麦香,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为了健康,大家还是要储存麦子,自己磨面,才吃得放心,吃得健康!</p><p class="ql-block">​ 2025.3.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