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琨背后的故事

杜星

<p class="ql-block">看见这张照片刘家琨右边第三人叫汤桦,他是刘家琨在重庆建院的同班同学,也是影响家琨重筑建筑人生的关键人物。</p><p class="ql-block">我是汤桦成都七中同班同学,加上我们双方父亲是解放前大学的同学,两代同学缘分让我与汤桦关系很好。</p><p class="ql-block">经常听他讲班上刘家琨同学,汤桦很欣赏家琨的才气,平时的作业或学院竞赛,家琨的创意与想法都是最棒的,只是表达手法差了一点,这就是汤桦给我讲家琨最初的特质。</p><p class="ql-block">1980年我在四川建校读中专时写了一篇小说,汤桦让我寄到重庆去让家琨看看,因为汤桦给我说,家琨的小说写得之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大约1993年,我跟随汤桦去家琨的家里拜访,爬了好多层楼梯终于见到家琨,这是我第一次与家琨有直接交往。</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的家琨单身一个人,正困惑于继续当作家还是做建筑师,八十年代做一个文学青年是最时髦的追求,到了九十年代时髦的姿势好像又变了。</p> <p class="ql-block">与作家用文字语言表达和描述情感或环境一样,会讲故事的建筑师用形状、空间、材料或光影来表达和描述建筑,就比一般工科男的张力要丰富得多。看似35岁以前的家昆不务正业,其实是在修练九阳真金。</p><p class="ql-block">家琨文学青年的经历,把自己会讲故事的基础打得很好,搞建筑设计就有了灵魂 。文人的傲气也让家昆在设计作品的选择上不唯利是图,不是啥子项目都搞,他还善于把自己内心的故事拧入到设计作品中,做得天衣无缝,其设计成果也就与众不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中国在城市化发展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外的那些建筑奖项如果中国人不多获取一些简直天理难容。我的同学汤桦在深圳开建筑设计所30年,在全国各地完成的设计作品比家琨还多,也是国内国外获奖拿到手软,只是要获得像普利兹克这样的大奖已经不是建筑师水平与能力问题,而是命运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在贝森北路住了十多年,亲眼看见西村大院一步步修建起来也一天天热闹起来。在修建时,家琨设计所在建筑围挡上打的广告语是“不设计”,哈哈哈不设计,这也许就是家琨设计的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很多心心念念的大事情,重新去加一个“不”,也许就是另一个天地,境界完全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十年前有幸与西村大院开发老板前董事长杜坚有一聊天。杜老板说,西村的整个开发与设计,完全就是配合家琨去争取拿设计奖的,在投资上全力配合。所以上面我说建筑师的命运之一,就是能遇见一个个好甲方。家琨有这个好命运!</p><p class="ql-block">蹭热点发此文,见笑也见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