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晴空万里的夜晚,来到三亚湾的海边,你一抬头,就会看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p> <p class="ql-block">“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用来描述农历每月十五虽然是满月之夜,但有时月亮在十六日看起来更圆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这一现象既有科学依据,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寓意。</p> <p class="ql-block">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以及月球表面照射到太阳光线的角度不同引起的。</p> <p class="ql-block">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会不断变化,导致月亮的视直径和亮度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当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几乎位于同一直线,且地球位于两者之间时,便会出现满月,这一时刻被称为“望”。</p> <p class="ql-block">由于月球绕地轨道的复杂性,满月并不总是严格出现在农历十五日,有时会推迟到十六日甚至十七日。</p> <p class="ql-block">统计显示,“望”(最圆时刻)落在农历十六的概率最大。例如,在二十一世纪,中秋节的月圆落在十六日的次数为48次,而落在十五日的次数仅为37次。</p> <p class="ql-block">“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仅是一个天文现象,还寓意着即使生活中有所缺憾,接受这些缺憾也是一种圆满。通过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生的圆满与不圆满,传达了一种重要的生活哲理:人生的圆满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成就,更在于内心的满足和自我实现。</p> <p class="ql-block">编辑:上善若水</p><p class="ql-block">摄影:上善若水</p><p class="ql-block">文字音乐: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