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雪鸮也称白鸮,白猫头鹰,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鸟类,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生活方式,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的北美洲和欧亚大陆,是极地著名的猎手,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常在苔原地带筑巢。体型最大的白色羽毛的鸮之一,雄鸟几乎纯白,雌鸟则带有更多的暗褐色斑纹。幼年雄鸟初期外观可能类似雌鸟,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更白。雪鸮不仅能在夜间活动,还能在白天活动,尤其是在夏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雪鸮体型庞大,雄鸟身长可达53-64厘米,体重710-2500克;雌鸟身长59-66厘米,体重780-2950克。翅膀展开可达125-166厘米。全身羽毛颜色从纯白到带有不同程度的黑色条纹,取决于性别和年龄。眼睛大,虹膜黄色。喙黑色,周围有长的触须状羽毛遮挡。腿上覆盖着长羽毛,脚爪黑色,趾羽约33毫米长。两性均有小耳羽,但功能不明,可能用于隐蔽。雄鸟几乎全白,雌鸟有暗斑点,尤其是头部和身体两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雪鸮偏好开阔的栖息地,如北极苔原、湖岸、海岸地带、田野、沼泽、码头和沙丘。它们是游荡性和爆发性迁徙的鸟类,有时会出现在意料之外的地方。在冬季,许多雪鸮离开北极黑暗区,迁移到更南的地区,如北部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开阔地带。它们在树少的环境中狩猎,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食,偶尔也会吃水鸟和其他猎物。</p> <p class="ql-block"> 雪鸮在北极苔原筑巢,通常在春季融雪早、视野开阔的小丘、土堆或岩石露台筑巢。雌鸟挖掘圆形窝巢以产卵。繁殖季节长达4.5个月左右,但每年只有一次繁殖机会。食物充足时,雌鸟会产下大量的卵(5-10枚),并在食物稀缺时产下较少的卵(4-7枚)。雄鸟会保卫巢穴,对抗潜在的捕食者。</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雪鸮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新疆等地,是冬候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