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多人在面对自己的情绪时,除了表达与沉默,似乎寻到了第三种路径——转向文学。</p><p class="ql-block">因为透过文学,你会遇到千千万万个你;在文学世界中拾得的每一份共鸣,也会在人生的脆弱时分千千万万次托举起你。分享一段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短文《文学的意义》的片段与感同身受的你。</p> <p class="ql-block">他人有跟我们同样的悲伤与烦恼。这些情绪并非无关紧要,也无须避之不及,或被认为不值思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艺术作品带我们走近那些对痛苦怀有深刻同情的人,去触摸他们的精神和声音,而且允许我们穿越其间,完成对自身痛苦的体认,继而与人类的共性建立连接,不再感觉孤立和羞耻。我们的尊严因而得以保留,且能渐次揭开最深层的为人真理。于是,我们不仅不会因为痛苦而堕入万劫不复,还会在它的神奇引领下走向升华。</p><p class="ql-block">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组同心圆。所有一眼望穿的事物都在外圈:谋生手段,年龄,教育程度,饮食口味和大致的社会背景。不难发现,太多人对我们的认知停留在这些圈层。而事实上,更内里的圈层才包裹着更隐秘的自身,包括对父母的情感、说不出口的恐惧、脱离现实的梦想、无法达成的抱负、隐秘幽暗的情欲,乃至眼前所有美丽又动人的事物。</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想象空间里,取代宗教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爱情膜拜,俗称浪漫主义。它朝我们抛来一个漂亮而轻率的想法,认为只要我们足够幸运和坚定,从而遇到那个被称为灵魂伴侣的高维存在,就有可能打败寂寞,因为他们能读懂我们的所有秘密和怪癖,看清我们的全貌,并且依然为这样的我们陶醉沉迷。然而,浪漫主义过后,满地狼藉,因为现实一再将我们吊打,证明他人永远无法看透我们的全部真相。</p> <p class="ql-block">好在,除了爱情和宗教的诺言之外,尚有另一种可用来关照寂寞的资源,并且还更为可靠,那就是:文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