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6 年深秋的一天,一列火车缓缓驶出南宁火车站。父亲怀揣调令,带着一家六口,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望着渐渐远去的南宁,坐在火车上的父亲陷入了回忆。父亲出生在广东罗定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家中有父母和兄弟三人,他是最小的孩子。那时的罗定,地少人多,贫困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外出打工讨生活,成了罗定人无奈的选择,年仅十三岁的父亲,也随着打工的人群来到了南宁。</p><p class="ql-block">起初,父亲在轮船上做烧煤的小工。他头脑灵活、勤奋好学,手脚勤快,嘴巴也甜。烧煤的空闲时间,他就往驾驶舱跑,名义上是帮船长干活,实则偷偷学艺。父亲的勤快与机灵,船长都看在眼里,也明白他的小心思,船长很喜欢父亲的勤奋好学,便真心实意地教他开轮船。十八岁时,父亲终于能够独自开船,后来又学习了用柴油机开船。二十多年的行船经历,让父亲的柴油机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949 年南宁解放,父亲凭借精湛的柴油机技术,被南宁电厂录用,负责柴油机发电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声长长的汽笛声打断了父亲的思绪,火车缓缓驶入桂林。下了火车,一家人换乘班车,朝着钟山进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钟山车站。那辆缓缓进站的班车终于稳稳停下。站台上,父亲一米七八的高大身影格外醒目,他身姿挺拔,双眼深邃,脸庞英俊。背着南宁电厂特有的帆布工具包从车门探出身的那一刻,仿佛把桂东丘陵间如梦似幻、久久不散的晨雾都给冲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三位哥哥年纪还小。十岁的红光、八岁的红明,还有两岁的红街,像几只受惊的小灰雀,紧紧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他们的小眼睛里,满是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好奇,又隐隐透着一丝害怕。而十三岁的姐姐罗西已经懂事了,她踮起脚尖,满怀期待地张望着未来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师傅!”一位头戴藤盔的干部,手里挥舞着一张泛黄的调令纸。纸的边缘因清晨的露水微微卷曲,仿佛在诉说着它所承载的使命。再看父亲,工装左胸上“先进生产者”的奖章,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奖章擦过车门铁皮时,如天边划出的一串明亮火星,象征着父亲对未来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母亲怀里的粗陶罐轻轻晃动,前夜精心封坛的柠檬鸭散发出独特的酸香,与空气中的柴油味混合在一起,就像一幅湿漉漉的乡愁画卷,勾起一家人对过去的回忆,也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岁的小哥红街挣脱母亲的手,跑到站台的泥地上,被父亲工具包裂缝中漏出的弹簧垫片吸引住了。那些银亮的小圆环在泥地上欢快地蹦跳着,像机械文明里的蒲公英种子,充满了新奇与活力。父亲微笑着弯下腰,用深邃的目光打量眼前的一切,眼神里满是对家庭的疼爱和对未来的思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前,地方县城钟山因筹建大型的“龟石水库电站”和“钟山发电厂”,急需会开柴油机的技术人员,便向省府南宁要人。父亲就这样带着全家,从南宁一路奔波来到了这里。接站的人递过来一个磕出豁口的搪瓷缸,缸里的茶水打着旋儿。“黄师傅,等柴油机组到了,可就全指望您这位技术高手啦!”父亲轻轻转动缸子,让“劳动光荣”四个字正对着远处的山峦,仿佛在向这片土地宣告自己的决心与信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米外,姐姐罗西正忙着系花布头巾,褪色的红格子在山风中呼呼作响,就像一面小旗帜,为一家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欢呼。那一刻,连霜都仿佛感受到了这份温暖与期待,慢慢融化,张开怀抱欢迎一家人的到来。那时侯,我还没来到这个充满故事的世界呢,但每次大姐讲起这段往事,我都能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如山的稳重与力量,还有他精湛的柴油机技术,这些都深深印在我心里,让我忍不住去追寻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