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胡公岩摩崖石刻于1981年6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余姚胜归山西山崖高而开阔,象一座大屏风,石上刻有孙中山像,是民国前期所刻。惟中部为纪念历史人物胡宗宪而名胡公岩。胡宗宪,字汝钦,安徽绩溪人,明嘉靖进士,官封宫包大司马,是明朝平倭将领,曾任余姚县令。他在官时,定胜归山为县城,北面坐镇山,禁止采石,民间认为保护坐镇山能保佑后人。为纪念好官,邑人李木等为其刻石山上,记其史绩。</p> <p class="ql-block">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名将。</p><p class="ql-block">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浙直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张经与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左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弹劾其为“严党”而入狱。在狱中愤然上书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四十四年瘐死狱中。隆庆六年(1572)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入国史。万历十七年(1589)宗宪孙胡灯奏准,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明史》有传。</p><p class="ql-block">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也为胡宗宪部将。并允戚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徐文长)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王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死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王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死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但他为减轻浙江压力,曾经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p><p class="ql-block">胡宗宪因为要保住自己长久地位大展才能,千方百计迎合严嵩,甚至送白鹿给喜好祥瑞的嘉靖皇帝。严嵩倒台之后,言官弹劾胡宗宪,而且发现胡宗宪与严嵩之字严世蕃的信件,于是胡宗宪二次入狱,两次都因为严嵩父子所累。第二次入狱后他愤然上书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病死狱中。</p><p class="ql-block">隆庆六年(1572年)宗宪时得以昭雪,并“史录平倭勋”。万历十七年(1589年)赐谥“襄樊”。</p><p class="ql-block">胡宗宪原系文官,因抗倭有功遂成著名儒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