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异国风情】拉美之旅05-中美洲与加勒比海(下)

庄永祯

继续在中美洲地区的游览。位于北、南美洲之间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有着广阔的水域、众多的海湾和岛屿,海水清澈湛蓝,沙滩洁白细腻,气候温暖宜人,当地土著印第安人三大文明的历史遗迹和发现新大陆后的殖民统治下的人文资源比比皆是,绝对是世界级的旅游度假胜地。这里让人略感不安的是由于社会动荡、贫富差异以及毒品而造成的社会治安问题,好在是参加邮轮组织的游览活动相对还是安全些,美国人的邮轮在这里还是畅通无阻的。这个地区的国家一般也就只有我们一个地级市,甚至一个县那么大,有很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国家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由于在这里我们实实在在地打卡了十来个国家,所以只好分为上、中、下三篇游记来进行介绍,本篇游记将从中美洲的西部和中部转向东部濒临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地区,<b>主要介绍墨西哥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古玛雅人金字塔为名片的科斯特玛雅,充分享受阳光和大海的巴哈马大马镫岛,以及穿越美洲大陆、贯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b>。 <b><u>【墨西哥】科斯特玛雅</u></b>。清晨8时邮轮抵达墨西哥最东南端的一个小城科斯塔玛雅。这个坐落在加勒比海西北部的古城虽然不大,但名气不小,自古就是加勒比海的盛世之地,曾经是古玛雅帝国的重要贸易港,古玛雅的经济中心。如今作为旅游胜地,科斯塔玛雅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给予的热带海滨风光外,最大看点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玛雅人金字塔。与茫茫沙漠中的古埃及金字塔完全不同,这些古玛雅金字塔地处热带丛林之中。 清晨一声响亮的汽笛声,使我赶紧跑到阳台上观看霞光万丈的邮轮进港,邮轮抵达了墨西哥最南端的历史名城科斯特玛雅。玛雅文明大约发源于公元前1800年,富裕的港口城市科斯塔玛雅大概始建于公元前800年前后,玛雅人在这里用石头建造了很多座建筑物,这是玛雅文明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产物。这些建筑不仅高大雄伟,而且雕有精美的装饰纹,显示出古玛雅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科斯塔玛雅是中美洲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在较为舒适的气温下饱揽热带海滨风光,尽情享受阳光、海滩以及墨西哥文化和中美洲独特的生活情调,但更多的老外是冲着这里历史悠久的玛雅人的金字塔而来,是为寻觅一个突然消失的远古文明而来,因此小小的码头上,邮轮云集。 当地的“玛雅人”在码头上载歌载舞欢迎邮轮的到来。骄阳之下,卖草帽的小贩们的叫卖格外起劲,而且别具一格。 <b><u> Chacchoben玛雅遗址</u></b>,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选择参观的景点,距离码头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那里拥有不少玛雅人辉煌时期的建筑遗留,特别是那一座座玛雅人的金字塔。这个遗址是玛雅人在公元前300-500年建造的,于1994年被发掘。 在Chacchoben遗址我们共参观了四处玛雅人的金字塔遗址。玛雅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不同,外型上玛雅金字塔是平顶,塔体呈方形,台阶环绕,层层叠叠。塔顶的台上应建有庙宇,用于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但如今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与埃及金字塔不同,仅有极少数玛雅金字塔具有陵墓的功能。 玛雅文明是南美洲三大文明之一,是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中历史跨度较长、最古老的的文明。发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前800年之后。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建立于丛林之中的玛雅文明突然消失了,茂盛的热带雨林接管了玛雅人的城邦和居民点。究竟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化还是疾病所致,玛雅人消失的原因至今仍旧是迷,甚至有传说玛雅人可能是被外星人劫走的,这是因为玛雅文物上的图案被认为可能与外星生命有关。 玛雅文化虽然源于新石器时代,很古老,但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其历法的精确度远超于同代希腊、罗马所用的历法,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尤其是玛雅人发明了“0”,他们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 对于玛雅人及文化,很多人都是从2012年为世界“末日”的传说中知道的。到了这里才知道其实这不是一个传说,而是玛雅人的历法。按照玛雅人的历法,本期轮回始于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每个周期五千年,到2012年12月21日本周期的结束,所谓“世界末日”之说就是从这里而来。 玛雅人的文明不愧是“丛林中的文明”,很多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都隐没在密密的热带丛林之中,顽强的大树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慢慢地侵入这些玛雅人的遗存。景区中几乎所有通向密林深处的道路都被绳索阻拦了,好奇心使我们冒险钻了进去,但很快就被闷热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的黑暗和脚下的泥泞湿滑阻挡了回来,真可谓是“望而却步”。 <b><u>科斯特玛雅小镇风光</u></b>。从玛雅金字塔返回邮轮码头附近的小镇上,发现这里也很热闹,有吃有喝,有景观,有看点。很多游客就仅在这里休闲享受。 这里有游客休闲购物区,可以买到各种具有墨西哥和玛雅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可以一边喝茶、喝酒、品咖啡,一边欣赏当地土著的歌舞表演,还可以随时蹦到海里或游泳池里戏水或在沙滩上玩耍,只是由于邮轮的云集,小小的码头上显得格外拥挤,门庭若市。 站在海边或海水里,观看海豚快速游弋,翩翩起舞,翻滚跳跃。 很值得一提的是利用邮轮停靠期间,我们亲身体验了一把邮轮上20多米高、几乎是垂直落下的水滑梯,其原理是利用水和下方环形滑道的翻滚缓冲使你感觉不到重力加速度的冲击,不过看着是很悬,这些日子几次想去试试,都欲罢不敢。趁着今天的热闹,我们几个60多岁的老顽童,硬着头皮爬了上去。第一次滑下似乎有点儿紧张,而后就兴趣高昂,接连不断了。我们的“勇敢”感染了不少老外,很快原本几乎无人问津的滑梯下面就排上队了。 就要登上高台了,犹如“生离死别”,“相拥而泣”,场面感人,催人大笑! 站在最高处的小屋内,突然脚下的地板张开,你就突的一下子直落而下,稍感落地,你就在水的冲击下,在环形滑道中头朝下向上方滑去,而后是连续几个上下左右翻滚,很快你就平稳地冲出了滑道。你不用担心自己的体重大小,反倒是体重轻的会在环形滑道向上滑动时半途掉下来,只能从半路的侧门爬出。真的是看似很危险,实际玩一下,兴趣顿生! <b><u>【巴哈马】大马鐙岛</u></b>,是千岛之国巴哈马的一个小岛,一个享受海滩阳光的无人岛,整整一天我们都在这里度过,在沙滩上或海水里戏水,晒太阳。邮轮只能停靠在海上,游客们需要乘坐摆渡快艇登岸小岛。 小岛碧水蓝天、风光旖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热带气息。赤道强烈的阳光下不少游客在享受大海与海滩,如此骄阳似火,这些老外们的皮肤真抗晒,让人佩服。 实在无法与那些老外相比,在赤道附近,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之下,这些老外毫无顾忌地泡在海水里,躺在沙滩上,饱受大西洋强烈的阳光暴晒,而我们可真是无福享用,很快就跑回了邮轮,只能在观景大厅里或船舷甲板上观景,休闲、游戏,在餐厅里聚餐、侃山。 <b><u>巴拿马运河</u></b>,船游巴拿马运河是邮轮游加勒比海中的重头戏。巴拿马运河是由最大受益方美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建造的,于1914年正式通航,而后多次进行修缮和改造,由此使得行驶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船只不再用万里迢迢地去绕道南美洲的合恩角,可缩短航程近15000公里。运河1914 年开始通航最初的100年一直是由美国人管理的,现在已转交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清晨我们的邮轮才开始通过加勒比海这边的加通船闸,一座具有连续 3 级闸门的船闸,可将船只升高约 26 米后进入巴拿马运河中部的加通湖,巴拿马运河是一个两头低、中间高的运河。整个过程持续了约5个小时,我们坚持进行了全程观看和拍摄,有点儿辛苦。 清晨4时被预置的闹钟叫醒,赶紧跑到邮轮上唯一可从船头观景的15层观景大厅,此时这里已经有数百人围在正前方的大玻璃窗前,邮轮正在一步步贴近巴拿马运河的加通船闸。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挤到最前面。为防止玻璃窗反光,将相机镜头贴在玻璃上拍摄了几张灯光中巴拿马运河加通船闸的正面照片,而后赶紧离开了这里,省得身后早早在这里占位的游客们的抗议。诺维真喜悦号邮轮没有对游客开放的船头露天观景台,让人感到太不方便了。 来到邮轮的8层船尾观景台,这里人不太多,在这里我完成了邮轮通过前后六级船闸的全过程的拍摄,还算可以。让人有些不喜的是天公不作美,一路上都在下雨,有时甚至是瓢泼大雨,好在8层船尾边上的餐厅开门,雨大时我们可进屋躲躲。巴拿马运河位于加勒比海西南部,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运要道之一,也是北、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属于水闸式运河,沿途通过船闸将过往船只先升高再降低,就像车辆过桥一样,所以被誉为“世界桥梁”。邮轮前后有两艘引导船,开着极亮的大灯,照射着邮轮两侧与船闸墙壁之间的间距以及前方,指示邮轮前行。 运河从东侧的加勒比海海岸线到西侧太平洋海岸线,长度约为65公里,而由加勒比海一侧的深水处至太平洋一侧的深水处约82公里。河道宽的地方达 304米,窄的地方只有 152 米。航道两侧是宽阔的作业区,只有寥寥几位工人在工作,可见船闸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加通船闸的闸门是沿着水下的轨道横向推进关闭,这与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开关方式不同。第一级闸门关闭后,两岸等待过河的汽车可立即通过闸门上方驶过巴拿马运河,往来于运河两岸,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巧妙设计和综合利用。 进入第二级船闸时,后面又来了一艘邮轮。为安全起见,它必须要等到我们的邮轮进入第三级船闸之后,才能开始进入第一级船闸。 邮轮前方是加通湖,桥型的巴拿马运河的最高点。作为巴拿马运河系之一部分,天然的加通湖不仅成为了人工建设的运河的一部分,而且通过拦截北面的查格雷斯河及几条较小支流,确保水位高于海平面26米,保证了在闸区内船舶升降的补水或放水所需的水源,确保运河通畅,特别是在旱季。加通湖的闸口建立在花岗岩山峡 从加通湖继续西行,经过盖拉德水道上的降低水位9米的佩德罗米格尔一级船闸,而后进入高于海平面16米的米拉弗洛雷斯湖。再向前行2公里,又经过具有两级船闸,降低水位16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方才达到海平面,最后经过长约11公里水道进入太平洋深处。你仔细计算算,加通湖高于海平面26米,而从加通湖通向太平洋的三级闸门仅降低了25米,难道太平洋海平面比大西洋海平面高1米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这是因为加通湖本身水流向太平洋水道的流淌中降低了1米,因此加上佩德罗米格尔船闸和米拉弗洛雷斯船闸降低的25米,刚好也是26米。 完成运河巡航后,我们的邮轮14:00抵达巴拿马第二大城市科隆,在这里做短暂停留。这里有着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巴拿马运河历史博物馆、热带海滨风光、巴拿马美食街等是这里的看点,船上组织的活动会有车拉运游客们进城逛街。赤道附近天气太热了,加上我们对逛街兴趣不高,所以我们放弃了登岸进城,仅在码头附近转了转,就返回邮轮休息,弥补清晨观看邮轮过运河的辛苦。 <b> <u>注</u></b>:本文中有个别图片取自网上,仅为介绍详尽,为此特向原作者表示感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待续:回顾拉丁美洲之旅06-亚马逊热带雨</b>林 <b><u>相关游记</u></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xor3eb?first_share_to=weibo&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4772543" target="_blank" class="link" se_prerender_url="comple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回顾拉丁美洲之旅01-拉丁美洲的印象</a><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2bi0o1?first_share_to=weibo&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4772543" target="_blank" class="link" se_prerender_url="comple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回顾拉丁美洲之旅02-墨西哥湾的掠影</a><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80vuk8?first_share_to=weibo&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4772543" target="_blank" class="link" se_prerender_url="comple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回顾拉丁美洲之旅03-中美洲与加勒比海(上)</a><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f24jb9?first_share_to=weibo&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477254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回顾拉丁美洲之旅04-中美洲与加勒比海(中)</a><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