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人云:3岁看大,6岁看老。有很多人对这种说法很有质疑:3岁、6岁,这么小的孩子就能看到一生了吗?真的是这样,这绝不是耸人听闻之说。</p><p class="ql-block">有这么一则真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78年,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向其中一位提问:"请问在您的一生中,您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或者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震惊,问其原因,学者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在场的所有人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说明他的回答同时得到了其他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 日本是现今世界上的第三大经济体。</p><p class="ql-block"> 在日本流行着这样一种其国人皆所认可的说法:日本的富强是小学教师在小学教室里奠定的。</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对小孩小时候的教育更甚于大时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性格对了/孩子的一辈子就对了】</p><p class="ql-block"> 当记者采访创建庞大摩根帝国的 J . P .摩根时,记者问:"决定你成功的条件是什么?"晚年的 J . P .摩根毫不掩饰地说:"性格。"记者又问:"资本和资金何者更为重要?" J . P .摩根答道:"资本比资金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性格。"</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几乎决定着他未来的前途,所以说,性格对了,孩子的一辈子就对了。</p> <p class="ql-block">【3~6岁/塑造孩子的黄金性格】</p><p class="ql-block"> 3~6岁时期,如果父母注重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与塑造,孩子将来就会有"后劲"。否则,即使孩子再聪明,如果没有良好的性格也会制约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完美性格培养﹣﹣规矩和爱一个都不能少】</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一个家风好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一个家风不好的家庭,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完美性格的培养起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 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尊重能给孩子莫大的信心与动力,而教育目标一致的家规又会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规矩与爱并行,才能让孩子的性格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p> <p class="ql-block">【3~6岁/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p><p class="ql-block"> 在人的一生中,情商经常被人认为比智商更重要,所以,不少人热衷于提高自己的情商,但经过各种情商培训后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情商发展的敏感期。</p><p class="ql-block"> 情商应该从小培养,而3~6岁的孩子恰恰处于情商发展的敏感期,为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里,有方法、有技巧地慢慢培养孩子的情商。</p> <p class="ql-block">【性格塑造黄金期/如何说孩子才会听】</p><p class="ql-block"> 与孩子说话是一门很有讲究的艺术,会说话的父母懂得尊重与理解孩子,他们深谙"孩子"比"面子"更重要,他们愿意俯下身来,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p><p class="ql-block"> 获得父母理解与尊重的孩子会时刻充满自信,他们更愿意主动配合家长,在家长用心的引导下,慢慢成为性格健全的人。</p> <p class="ql-block">【爱是一门艺术/别让爱害了孩子】</p><p class="ql-block">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我们牺牲工作与事业,牺牲休息与消遣,牺牲了大好的青春,可是很多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的不满、厌弃、焦虑、愤怒,甚至还有敌意。</p><p class="ql-block"> 其实,父母要做的,并不是孩子的保姆和教练,父母要做的是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让孩子在亲情浇灌下,孕育出优良的性格与品质,成为一个有梦想并勇敢追梦的人</p> <p class="ql-block">【读懂孩子/才能培养出完美性格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一位资深幼教工作者感慨:"不是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而是大人们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因为不懂,父母即使尽其所能,有时候带给孩子的还是伤害。</p><p class="ql-block"> 身为家长,我们唯有用心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读懂孩子,养出完美性格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尊重与鼓励/让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孩子不论表现好与差都不想被批评或指责,他们更希望获得父母的理解与尊重。父母对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表扬,孩子会感到满足与自豪,并且不断强化这些优点;对于孩子做得不理想的地方,父母给予鼓励式批评,孩子会获得信心与动力,表现得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p><p class="ql-block">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性格、行为方式往往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孩子的问题,根源往往在父母那里。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一定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并且通过父母的及时反省与改变,最终解决这些问题。</p> <p class="ql-block">【多用温情故事浇灌孩子/给孩子强大的正能量根】</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承载着父母的祝福与希望来到这个世界,不论我们对孩子付出了多少,如何栽培,孩子长大后很可能都会对幼儿期的记忆十分模糊。然而,我们却有一个办法,将这份爱融入到故事中去,时不时对孩子讲﹣讲,回顾一番,父爱、母爱的力量就会根植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一辈子输入正能量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让孩子的性格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父母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孩子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个性,不论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性格,父母都有责任与义务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我们陪伴孩子一路成长,这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好机会。家长想要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什么样的好品质,不妨从自身做起,孩子会踩着我们的脚印,慢慢成为像我们一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成为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孩子出生后一直在模仿中学习,而他们模仿得最多的无疑是自己的父母。孩子时刻在观察我们,模仿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以,想要孩子变得越来越好,父母先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时刻注意自我的形象,给孩子带好头,起到示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建立规则/帮孩子养成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考习惯等只有两面,不是好的一面就是坏的一面。为了不让孩子走向坏的一面,家长就要尽早积极想办法给孩子建立规则,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并让这些好习惯陪伴他们终身,这也是家长给孩子最有用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教给孩子一些处世方法与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也许家长给孩子讲述为人处世的方法与道理的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可是随着他们慢慢长大,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慢慢就会接受、理解,并自觉运用。这些方法和道理就像一条准绳,可以防止孩子走入歧途。</p> <p class="ql-block">【给孩子多读关于勇敢的绘本/从故事中学会勇敢】</p><p class="ql-block"> 家长想要孩子有什么品质就给孩子读什么样的故事。多读一些小主人公变得勇敢的故事,引导孩子向他们学习,让他慢慢成为故事里主角那样的挑战者。</p><p class="ql-block"> 同时,家长要提醒孩子把握好一个度,勇敢不等于霸道。不是可以抢别人东西,欺负其他小朋友,而要把这股勇气与力量用在努力探索、提升自己的能力上面。</p> <p class="ql-block">【父母要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想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其实很简单,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不要先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只需要仔细倾听孩子说话,就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觉得父母理解了自己的感受,那么孩子就会拥有足够的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有的父母总是不等孩子把话说完,就开始冒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很有可能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恶化。尤其是当孩子生气,愤怒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尤其如此。</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知道年幼的孩子刚开始表达感情时往往比较激烈、固执,家长首先要本着耐心倾听的态度,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慢慢说,让他们通过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这样更有利于了解孩子的情绪,从而有效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父母要引导孩子自如地表达各种感情。正面的感情包括开心、快乐等,负面的感情包括愤怒、不满等。家长可以由此帮助孩子认识和调节个人的感情,父母引导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给孩子留出一条道路,帮助孩子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通过这种自我训练,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之后,他们在表达自己感情时就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日月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