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芬芳春日南游(三)一一广州顺德清晖园 上下九步行街

明天好美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0日上午将行礼寄存在星伦公寓,然后乘高铁去顺德,在顺德学院站下火车。</p> <p class="ql-block">  顺德区,“顺天之德”意,隶属于广东省佛山市,面积806平方千米。1992年撤县设市,2002年撤市改区。是岭南文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广府文化腹地,顺德区下辖4个街道、6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大良街道德民路6号。  </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6月,顺德区辖4个街道(大良街道、容桂街道、伦教街道、勒流街道)。</p> <p class="ql-block">  顺德曾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拥有“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中国涂料之乡”等28个国家级品牌。</p><p class="ql-block"> “广东四小虎”这一称谓是在1987年提出的,当时的东莞和中山是县级市,而顺德和南海则是县。广东四小虎、又称广东四小龙,是指1980年代广东珠三角崛起的四座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小城市:东莞市、中山市、南海市(今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市(今佛山市顺德区)。</p><p class="ql-block">顺德自古人文昌盛,北宋至清末出过文状元3名,武状元1名。孕育了黎简和苏仁山,以及李小龙、李兆基、郑裕彤等杰出人物。</p> <p class="ql-block">  顺德的建筑文化独具特色:如岭南四大园林( 又称为“广东四大园林”或“粤中四大园林”)。这四大园林指佛山市顺德区的“清晖园”、佛山市禅城区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p><p class="ql-block">  岭南的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无疑是名气最响的。它是集岭南水乡特色,江南园林艺术,明清建筑,广府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园林。清晖园是岭南园林的优秀代表 。</p> <p class="ql-block">  到了顺德,我们首先来到清晖园,展开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探寻那一抹隐于闹市中的古典幽雅。<span style="font-size:18px;">去顺应“月过中秋清晖减,人过中年过事休”心境。</span></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清晖路23号,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  清晖园是佛山新八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入列中国十大名园。</p><p class="ql-block"> 2007年12月7日,清晖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 2013年,国务院核定公布清晖园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的历史沿革十分丰富。故址原为明朝万历年间顺德一位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清朝乾隆年间,被进士龙应时购得,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之后龙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龙家一门三进士,成为当时顺德的美谈。清晖园经龙家一门数代精心营建,格局臻于完善。<span style="font-size:18px;">解放后,龙氏后人弃园移居海外。</span></p><p class="ql-block"> 1959年,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批准专款修复,以予以重点保护。顺德市委、市政府对清晖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扩复旧制,重现古名园的风采。到1959年,清晖园成为了政府的招待所,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人把“绿”称之为“青”。“清晖清晖园名字的由来:一说为取唐诗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因龙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p><p class="ql-block"> 一说为灵感来源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p><p class="ql-block"> 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内亭台楼阁交错,树木繁多,虽然是初春也显得浓墨重彩。 踏入园门,仿佛跨进了明清时期的画卷。当阳光洒落在青石板路上,尽显古韵悠长。</p> <p class="ql-block">  园内树龄百年有余之古树有龙眼、水松、银杏等,树叶婆娑, 翠竹轻摇。<span style="font-size:18px;">各种植物相互映衬, 一年四季葱茏满目,</span>造了一个宁静优雅幽然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这是园内的古木之一:龙眼古树。</p> <p class="ql-block">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中,竹子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它代表着坚持与高洁。</p><p class="ql-block"> 这是“佛肚竹”,竹子的每一节都呈现出上窄下宽的形态,形似佛陀的腹部,因而被称为“佛肚竹”。</p> <p class="ql-block">  主体建筑包括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惜阴书屋、真砚斋、状元堂 。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竹苑、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span> 、小蓬瀛‌等,园区面积2.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船厅: 是中国园林模仿画舫的特色建筑。船厅也称旱船、舫。</p><p class="ql-block"> 清晖园的船厅为旱船,<span style="font-size:18px;">双层砖木建筑,外形像一艘船,是仿照旧时珠江流域的“紫洞艇”设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船厅为二层楼屋,船厅二层有开敞的回廊,可以欣赏到荷花池的美景,象征着稳住船只的竹篙和象征船缆的紫藤增加了景观的生动性。</span>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原来是小姐楼阁,因此又称小姐楼。</span>专为昔日园中未出阁千金小姐所居。</p> <p class="ql-block">  碧溪草堂是园内最古老的建筑,它建于清道光丙午年(1846年),是一座水磨青砖临水平房。正面是一幅精美木雕,镂空成一弯翠竹,形成圆型门洞,这种圆门叫做“圆光罩”。</p><p class="ql-block"> “圆光罩”寓意团圆、和谐与美满。它能够促进家庭和谐、增强财运,并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最初可能是龙氏家族为母亲提供的居住之处。</p> <p class="ql-block">  碧溪草堂的两扇门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p><p class="ql-block"> 两个四十八共是九十六个寿字,怎么会称为“百寿图”?</p><p class="ql-block"> 相传,这是当时工匠在设计时的一个疏漏,但这位能言巧语的工匠竟说服了园主,得到了双倍的工钱:</p><p class="ql-block"> 长寿即藏寿,藏了四个寿;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就是福禄长久之意;左右各四十八个寿合起来成两个大寿,主人身藏一个寿,工匠刻“寿”,不能把“寿”用尽,身上也藏一个寿,总合就是一幅完整的《百寿图》。</p> <p class="ql-block">  澄漪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由著名建筑家姑苏余锡山设计和建造。亭子最初用于观测风景和垂钓,如今已成为园内最知名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澄漪亭的名称由何树德所题。</p><p class="ql-block"> “澄”指明净,“漪”指波纹,为亭子增添了许多雅致和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澄漪亭位于清晖园南部, 虽名为“亭”,其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伸向池中的水榭,它临水而建 ,部分平台架在岸上,部分伸入水中,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单体建筑。其特点是临水一面的落地门窗,既可观景也可游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亭内悬挂的对联原为李文田所书,现已由关晓峰重写。</p><p class="ql-block">‌澄漪亭‌:</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澄漪亭的</span>亭身两边檐角开扬,似有展翅欲飞之态。亭顶采用岭南特色的陶塑瓦脊,正立面由八扇屏门组成,每一扇门都可以看到不同场景,但又相互交融,如同一幅四屏水墨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澄漪亭的窗户上镶着用贝壳磨薄、切割、拼合、镶嵌而成的“明瓦”,既采光良好又体现了顺德人的巧思。</span></p> <p class="ql-block">  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此两处是供公子和小姐们读书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真砚斋建于道光年间(1831年),当时龙家子弟读书所用私塾。其“真砚斋”横匾原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所题,日久损毁。现今横匾于1980年由广东书法家秦咢生重题。</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龙家创一门6进士12举人佳绩,走出翰林、太常寺卿等,可谓簪缨世家。</p> <p class="ql-block">  小蓬瀛‌:以其精巧的布局和装饰著称。</p> <p class="ql-block">  厅堂内部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浮雕作品《百寿桃》。该作品雕刻了一棵枝繁叶茂、果实饱满的仙桃树,每个仙桃都透出熟透的红晕,充满了喜气。</p><p class="ql-block"> 仙桃,桃代表寿桃。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被藏起来了。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因为古人认为“百”是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藏”与“长”谐音,桃子是寿命的象征,“藏寿”暗示“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寿桃下方的萱草又称疗愁、亡忧草,是中国的“母亲花”。</p> <p class="ql-block">  留芬阁,“留芬”含有流芳百世的意思,彰显了一代文人的民族气节。</p><p class="ql-block"> 此为园林中难得高阁,琳楼画廊逶迤,层次跌宕起伏,宛若琼台玉宇,登楼俯瞰,旖旎池园,是为纪念黄士俊而兴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留芳阁前有一吸水石山,遍生绿苔,翠盈隐峰,名曰“绿云”。阁旁引水潺潺“虎溪”,摹“风云际会”石谱砌凛凛石山,山似九狮嘻舞涉溪穿廊而出,景致古朴秀绝。</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碧水、绿树、漏窗、石山、小桥、曲廊与亭台楼阁交融。</p> <p class="ql-block">  《笔生花馆》是主人读书之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馆名出自“妙笔生花”的典故。</span></p><p class="ql-block">‌ 妙笔生花‌这个成语出自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唐代诗人‌李白在少年时期曾梦见自己使用的笔头上生出了花朵,从此他的才华横溢,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物为砖木结构,风格雅淡古朴。进入该馆,感受一下古代文人的书卷气。或许能激发你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笔生花馆和归寄庐:专供园主做学问与起居的两处院落。</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园内布置的贡院,旨在向游人展现曾经贡院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状元堂”,它是为纪念清晖园第一位主人顺德第一住明代状元黄士俊而建。</p> <p class="ql-block">  屋内陈列有黄士俊的塑像。黄士俊,顺德杏坛镇人,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p> <p class="ql-block">  “状元堂”里展示了黄士俊状元官服。</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留影,去感受一下古代文人的文化气蕴。</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的园子以回廊著称,南北串联,直通水榭,穿山过堂,此时其内人数众多,但又不显得拥挤,煞是清幽趣味。</p> <p class="ql-block">  读云轩。名出“石乃云之根”之说,其亭台、楼宇、轩廊的构局紧凑有效,环池荟萃天下奇石,形似意会,或俊或拙,或雅或嶒,嶙峋奇寻,精巧绝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碧水、绿树、漏窗、石山、小桥、曲廊与亭台楼阁交融。</p> <p class="ql-block">  假山映着翠蕉,流水伴着山石,山中有树,树中有水,水中有石……巧中有巧。在此处停歇,聆听水打芭蕉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八角壁裂池‌:清代遗留下来的水池,整个水池以红砂岩石头砌成。</p> <p class="ql-block">  岭南地理得天独厚环境造就了非常丰富的植物景观,在园内一年四季都花红柳绿。</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的门窗玻璃也是一大特色。它釆用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代套色雕刻玻璃‌,</span>园内花窗 形式多种多样,最特色的要数镶嵌的彩绘玻璃,这些玻璃大多是清代从欧洲进口的。这是古典园林罕见的装饰风格。</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的玻璃主要包括‌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和‌彩玻窗。‌‌</p><p class="ql-block"> 套色雕刻玻璃的主要品种包括‌白套红、‌白套蓝、‌黑套红、‌黄套绿、‌绿套蓝等,具有色彩和谐之美和浮雕的立体效果。</p><p class="ql-block"> 彩玻窗‌:俗称“满洲窗”,彩玻窗在清末民初的岭南地区非常盛行。清晖园内的彩玻窗通过蚀刻、磨刻或喷沙脱色等技术,雕琢出‌花草、动物、山水、人物、书法等图案,展现了文人的诗意画境和岭南人的热情奔放。</p> <p class="ql-block">  各种雕花镶金边、水彩浮雕、几何图形拼接的窗子,每一扇都透露出精致与匠心。透过这些窗子,你会发现更美的景中景、画中画。</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四季窗,采用的是清代彩绘石花金片玻璃。</p><p class="ql-block"> 绿色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红色是火热的夏天,黄色是秋天金黄的季节,蓝色是大雪纷飞后的雪景。</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清晖园内,你会被处处充满的岭南特色花窗所吸引。这些窗户不仅美观,还能随着光影和季节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景象,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这些承载着百年历史的窗格,仿佛能让你与历史对话。阳光透过花窗,在地面上折射出斑驳的光影,美得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  绿树时花交织。</p> <p class="ql-block">  沐英涧门的上方,有一组以“‌羊城八景”为主题的蚀刻玻璃制品,这些玻璃制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沐英涧里:游廊曲折、小桥流水、假山荷塘景色极具特色,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休闲环境。</p> <p class="ql-block">  园内建筑回廊曲径通幽,既有古典雅致的岭南园林风光,亦有古韵悠然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假山设计是清晖园的另一大亮点。</span></p><p class="ql-block"> 凤来峰‌:20世纪九十年代兴建的景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凤来峰高12.8米</span> 用两千多吨花岗石筑就,是对造园叠山艺术的创造性运用。</p><p class="ql-block"> 凤来峰上建有“凤来亭”,翠绿植物挂满了峰上山石,峰下潺潺的流水、错落有致的景观,还有那自由游弋的锦鲤,一切都显得那么唯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风来峰”是欣赏园中全景的最佳位置。</p><p class="ql-block"> 在“凤来亭”上远眺全园,当清风徐来,心旷神怡,所有的尘嚣似乎都被这古典的宁静所洗涤。</p> <p class="ql-block">  水景是清晖园的灵魂。无论是潺潺流水、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小型喷泉,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能量。水面倒映着亭台楼阁,小金鱼在水中游弋,荡起的涟漪与倒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治愈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一池碧水轻撒,映照着雕梁画栋,美得让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  八角亭,飞檐翘角的船厅水榭。</p> <p class="ql-block">  那些精巧的漏窗,不仅通风采光,还借景入室,每一扇窗都像是一幅精心布局的画框,让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妙联佳句俯仰可拾。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园中之景起到画龙点睛之妙</span> ,展现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巧与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图是“白木棉九鱼图”灰塑。</p><p class="ql-block"> 灰塑古称灰批,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灰塑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工艺精细。</p><p class="ql-block"> 据说古时清晖园内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和百寿图。现在白木棉、大金鱼已不存在。清晖园扩建时,特作此灰塑图记载。</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晖园里的“古旧门”门楼。</p> <p class="ql-block">  园中的每一砖一瓦,每一雕一刻,无不透露出匠人的智慧与审美。每一步都是景,每一景都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让人不禁驻足,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清晖之韵,每一帧都是岁月静好,亭台楼阁皆画卷。</p> <p class="ql-block">  文人曾用一首长诗描写清晖园:</p><p class="ql-block"> 清风飞摇庭绿竹莲,</p><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跃飞花,</p><p class="ql-block"> 春秋故事写冬夏,</p><p class="ql-block"> 清晖恩德满天涯,</p><p class="ql-block"> 似仙如诗美如画,</p><p class="ql-block"> 岭南风光多潇洒,</p><p class="ql-block"> 梦幻水乡显芳华,</p><p class="ql-block"> 古朴诗情是典雅,</p><p class="ql-block"> 相约又见清晖园,</p><p class="ql-block"> 悠久历史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情谊书写新诗篇,</p><p class="ql-block"> 芳心轻许赠红颜,</p><p class="ql-block"> 相约又见清晖园,</p><p class="ql-block"> 繁花轻舞似帷幔,</p><p class="ql-block"> 歌谣写满青砖瓦,</p><p class="ql-block"> 春风吹暖润心田。</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的布置喷泉流水假山池沼金鱼嬉戏,绿植衬托着优美的景色。</span>主体建筑船厅仿由亭廊旱桥连通,<span style="font-size:18px;">澄漪亭与舫厅互为对景,</span> 碧溪草堂颇具特色。六角亭与碧草堂之间以池廊相接。池廊上的每一道横梁都雕有菠萝、杨桃、香蕉等岭南水果。</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清晖园,细听溪水潺潺,绕过精美的亭台,跨过每一座小桥,通过每一个园中亭角,感受园林设计的匠心独运,池边的垂柳依依,微风吹过,柳丝轻舞,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清晖园是一处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的文化胜地。更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博物馆。整个庭院前后园内套园,错落有致。形成了园中园,景中景的特色。园内的每一个角落皆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中午饭点,我们出清晖园,游览园外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民间有一句俗语:“食在广州,厨出凤城”。说明了广州的美食地位和顺德(凤城)厨师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 顺德的名厨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颇有名气。顺德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粤菜重要的发源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并有“中国厨师之乡”、“中国美食名城”的美誉,2014年获评“世界美食之都”。</span></p><p class="ql-block"> 顺德风味小吃种类繁多: 双皮奶,姜撞奶,芝麻糊,炸牛奶,均安鱼饼,均安蒸猪,拌鱼皮大良蹦沙,拆鱼羹等等。它们来自民间,植根于千家万户,大街小巷。历来以质好味佳、价廉物美取胜。迎来了大种的口和食家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顺德菜馆” 去品味美食。鲜美至极的顺德鱼生,顺德烤鸭,双皮蛋奶……让我们的味蕾享受到极致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  “顺德菜馆”就在华盖路步行街旁边,品味了舌尖上的顺德后,我们游览华盖路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  顺着步行街来到大良钟楼地铁3号线E口,乘地铁返回广州越秀区。</p> <p class="ql-block">  顺德附近还有许多值得游览景点:顺峰山公园、顺德欢乐海岸、渔人码头、逢简水乡等。美景是游不完的。</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多钟从顺德返回广洲沙面岛,入住白天鹅宾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白天鹅宾馆大厅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酒店里的玉堂春餐厅。工作人员正在准备。</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玉堂青餐厅内的布置。</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白天鹅酒店庭院内的游泳池周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晚上6点多钟,前往广州“上下九步行街”。</p><p class="ql-block"> “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老城区西关),东起上下九路,西至第十甫西,横贯宝华路、文昌路, 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上下九步行街”全长1237多米,全路段店铺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日客流量达60万次。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老西关美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发展历史:上下九其实是两条马路,以前叫上九甫、下九甫,今叫上九路、下九路,从人民南路至恩宁路,全长1000多米,包括第十甫在内。据记载,早在6世纪,上下九一带就形成了商业聚集地,也是广州中外文化交流最早的地段之一。宋代时,下九路一带称为绣衣坊,形成了西关最早的商业聚落。至明代,随着大观河的开凿,下九路发展成为城西主要商业街圩,并逐步扩展为十九个“甫”。今日上下九所包括的上九甫、下九甫和第十甫,便是得名于此。</p> <p class="ql-block">  早在6世纪20年代,这一带已成商业聚集区。明清时期,随着接待外国使者和商贾的怀远驿(在今下九路南侧)的设置、大观河的开通,以及十三行成为广州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商贸日益兴旺,一时间各国、各地的商贾云集,成为广州最大的商贸集散地。后来十三行被火焚毁,商业逐步迁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该地为最繁荣,是广州与全国及海内外进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这条小巷叫“星泉里”。资料介绍:唐代都督刘巨麟为官清廉,且乐善好施,深受百姓喜爱。当年适逢大界,居民饮水困难,于是他在城中一口气开凿四个水井,而其中一个井口竟然见星,因此名此井为“星泉井”,亦名“星泉里”。</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随着接待外国使者和商贾的怀远驿(在今下九路南侧)的设置、大观河的开通,以及十三行成为广州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商贸日益兴旺,一时间各国、各地的商贾云集,成为广州最大的商贸集散地。后来十三行被火焚毁,商业逐步迁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该地为最繁荣,是广州与全国及海内外进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上下九最大的商业特色是骑楼、雕塑、老字号,构成了上下九的民俗风情。从第十甫到上九路,连绵千米的骑楼就在眼前展开,这些目前广州规模最大、仍在维持着商业繁华功能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代,是南欧建筑特色与西关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产物,装饰上还融入了北方满洲式装饰。</p> <p class="ql-block">  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开通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92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不经销(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一条街"、96年被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街"称号、97年被评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西关商廊"、98年被中宣部、内贸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为全国十五条"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之一,为广州和荔湾区商贸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人到上下九是冲着她的名气和商业氛围而来。但人们在步行街购物之余,可以此为中心,领略具西关风情特色的华林禅寺、五眼井、文塔、西关大屋保护区、陈家祠、仁威庙以及沙面欧陆风情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步行街几上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及深厚的历史。下九路的“文澜巷”,印证着昔日十三行富商组建的“文澜书院”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甫路的湛露直街至今仍有岭南画派大师昔日开办的"岭南艺苑"故屋,它</span>是清同治年间的状元梁耀枢曾住过的地方。陶陶居历史上是粤剧艺人的聚所,曾以“西关古坛”、霜华小苑书画展驰名,这里群众的自娱自乐粤曲演唱“私伙局”,也颇具名气。十甫书店的荔湾雅苑书画展销厅、上演粤剧的平安戏院,更是这条步行街上的文化绿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9点多钟从上下九步行街返回到沙面岛。</p> <p class="ql-block">  这是沙面岛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逛完沙面岛,入住白天鹅宾馆,结束今天的“清晖园”“上下九步行街”一日游。做一个好梦,准备明天前往珠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