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庐”重造,“赣”就完了

23级计算机四班

<p class="ql-block">成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这句诗的意思是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能识别其真正本质。具体来说,苏轼在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因而无法全面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这是因为观察者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局限1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其雄伟、奇险、秀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苏轼在游览庐山时,被其多变的美景所启发,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庐山的景色,还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4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哲理在于启迪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种观点不仅在游山时适用,在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雾蒙蒙的松树,宛如一幅水墨画。松针被轻雾笼罩,若隐若现,显得格外神秘。微风轻拂,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松树挺拔的身姿,在雾中更显得坚韧不拔,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雾气弥漫,为松树增添了一丝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瀑布,壮丽非凡,如银河倾泻,声震山谷。三段瀑布层层叠叠,水花飞溅,形成一幅动态的水墨画。阳光照射下,彩虹横跨,增添无限魅力。其雄伟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仿佛大自然在展示其无尽的力量与美丽。三叠泉瀑布,不仅是庐山的瑰宝,更是大自然赐予的奇迹,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庐山之秋,落叶飘零,寒风萧瑟,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山间云雾缭绕,仿佛笼罩着一层忧郁的面纱。寂静的山林中,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显得空旷寂寥。曾经的繁华如今已逝,只留下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庐山的凄凉,是一种美的哀愁,让人在感慨中领略大自然的另一番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