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旧址、黄埔军校旧址码头、黄埔军校俱乐部、孙中山纪念碑、辛亥革命纪念馆、孙中山公园、廊桥…</p><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1926年3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p><p class="ql-block">广州解放后,广州市政府和驻军修复了军校部分建筑。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1990年对外开放,2000年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据有关数据显示,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先后招生6期。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革命青年。第一期到第四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毕业的毕业生共4981人。第五、六期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学,国共分裂后毕业,共有毕业生3136人,其中第六期生原有4400余人,由于动乱大部分离校,毕业时仅有718人。1928年(民国17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北迁后,李济深在原校址仍以黄埔军校名义,为其第八路军培养干部。1930年(民国19年)9月。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长洲岛,校本部被夷为平地。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96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重建了校本部,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旧址曾被炸毁。1964年做了一次较大的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军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军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黄埔军校据有关数据显示,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先后招生6期。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革命青年。第一期到第四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毕业的毕业生共4981人。第五、六期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学,国共分裂后毕业,共有毕业生3136人,其中第六期生原有4400余人,由于动乱大部分离校,毕业时仅有718人。1928年(民国17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北迁后,李济深在原校址仍以黄埔军校名义,为其第八路军培养干部。1930年(民国19年)9月。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长洲岛,校本部被夷为平地。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96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重建了校本部,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码头</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孙总理纪念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