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冲里 走来的翩翩少年—2025跨年之旅(五)

顺其自然

<p class="ql-block">  春和添锦绣,景明颂华年。 新年初二的早晨,我们按照导游的引导,坐上了长沙市五一广场至韶山的旅游大巴车,去瞻仰伟人故里,寻秘伟人足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被称为南岳的衡山有72峰,峰峰绝秀。而韶山的最高峰韶峰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p><p class="ql-block"> 相传,几千年前舜帝南巡至此,演奏韶乐,引来百鸟和凤凰翩翩起舞,于是舜帝把他欣赏韶乐的山岭名之韶山。于是,山间淙淙流淌的小溪便被名之“韶水”;山上陡峭的山尖名之“韶峰”;山峦绵亘下的山冲名之“韶山冲”。</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海拔518.5米韶山,因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而得名,又因孕育一代伟人毛泽东而中外驰名。</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上万名游客一样,满怀着景仰、崇拜和追寻,在清爽的晨风里,再次走进灵山秀水的伟人故里,圣地韶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了大巴,导游给每人分发了一枚精致的“为人民服务”主席像徽章。我家孙女和众游客一样,小心翼翼地把红色徽章别在了胸前。小小徽章映红了每一位游客的脸,我感觉车厢里每一个人的精神都饱满了许多,我也似乎穿越到了人人佩戴毛主席像章那火红年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车上,帅锅导游小李介绍了今天行程安排及注意事项,接着介绍运送毛泽东主席铜像到韶山的一些奇闻轶事和少年毛泽东的一些故事。</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说: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那年,运输主席铜像的车队途经江西,车子熄火了,却找不出任何技术故障。当时一位长者建议:井冈山是主席亲手创立的第一个根据地,可能是毛主席想在此停留一天吧?于是领队听从了这个建议,车队就地休息。 第二天司机打火开车,车行正常,一路平安抵达韶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导游继续介绍:铜像吊桩时,3.7吨重的铜像,用了大吨位的吊车却纹丝不动。有一位老师傅提醒说,主席是九五至尊,怎么能用绳索勒他老人家的脖颈呢?工作人员恍然大悟,再次焚香礼拜,然后把绳索系在主席腰部,于是顺利把铜像安装到位。</p><p class="ql-block"> 1993年12月20日,在主席诞辰日前夕,举行铜像揭幕仪式,当时广场周边直至韶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了。 上午十点,天空出现了日月同辉异象……</p><p class="ql-block"> 民间的传说和导游的介绍,使韶山这片秀土笼罩上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来到停车场走出旅游大巴时,远处传来《我们走在大路上》、《敬祝毛主席无寿无疆》那熟悉而嘹亮的歌声。歌声把我们融入那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仿佛血液流速都加快了。歌声又如强大的磁场,使人的能量瞬间暴涨。</p><p class="ql-block"> 我们佩戴红色主席像徽章,跟着导游舞动的小红旗,抖擞着精神来到铜像广场。此时的广场,已是人山人海,只见人头攒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种肤色,应有尽有。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两侧,苍松翠柏,掩映蓝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广场上高高矗立着主席铜像。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巍然挺立。铜像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一块红地毯,象红色的火焰,从铜像前延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韶峰巍巍,湘水泱泱,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庄严肃穆。只有那经典红歌歌声在韶山大街小巷飞扬,在绿水青山间回荡。</p><p class="ql-block"> 主席铜像基台前,摆满了花蓝和鲜花,敬献的花篮和鲜花的队伍排成了长龙,一个个自发而有序地向主席铜像敬献花蓝和鲜花。</p> <p class="ql-block">  松柏苍翠,鲜花寄情。我和孙女等满怀着景仰向主席敬献了花蓝和鲜花。</p><p class="ql-block"> 孙女和她妈抬着花蓝,在广场乐曲声中,踩着红地毯,步上台阶,来到主席铜像前,轻轻放下花蓝,细细整理花篮缎带,向主席三鞠躬,以表达对领袖的景仰和缅杯。然后缓步绕行铜像一周,深情瞻仰。</p> <p class="ql-block">  花篮红色缎带上“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寄托着对毛爷爷、对领袖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至臻醇厚。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p> <p class="ql-block">  现在韶山的伢子结婚都改了风俗,是先拜主席,再拜堂。让我们祝福一对对新人,永结同心,白头偕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淡淡的阳光穿过鱼鳞云缝隙,洒落在清新的泥土地上。今日的韶山冲,韶峰巍然耸立,鸟儿低声吟唱。广场上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却没有太大的喧闹,他们用敬献花蓝鲜花、拍照留影来留住对伟人的缅怀思念。</p> <p class="ql-block">  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仪式结束后,导游带我们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 主题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主席生平陈列馆,通过图片、实物、文献资料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了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活动。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毛泽东同志的传奇一生,感受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p> <p class="ql-block">  序厅里毛泽东汉白玉像是著名雕塑家刘林创作的,表现了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前后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领袖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 雕塑背景《东方红》油画是著名画家李如创作的,表达的是毛泽东的光辉业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顶部的天花云石五星灯寓意着大救星和群星向太阳。</p> <p class="ql-block">  展厅里,红军长征爬雪山组图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爬雪山组国背景墙上是一幅毛泽东狂草《七律•长征》,笔走龙蛇,气势非凡。</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写于长征途中。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曙光在前,胜利在望。回顾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南征北战的漫漫征程,他满怀战斗豪情,烟灰在他手指弹落间,一首充满霸气、豪迈、乐观的诗篇脱口而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岁月,毛泽东都手不释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常常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以至于到了废寝忘食之境。他曾打趣地说:“饭可以少吃,觉也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连卧室的木板床都特制成一边高一边低。高的半边睡觉用,低的半边几乎被书籍占领。</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家小孙女也是个小书迷,闻到了书香,就挪不开步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展示的是毛主席1925—1945年主要著作。</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手迹</p> <p class="ql-block">  展厅里的这幅油画再现了建国庆典时的情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用那饱含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挺起了一个民族弯曲得太久的脊梁,这是一声划时代的宣告!</p><p class="ql-block"> 接着礼炮响起来了,国旗升起来了,国歌唱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此,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踏上了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在韶山毛主席遗物馆里,珍藏着毛主席6400多件晚年生活的遗物,每一件物品走过了岁月的长河,留下了让人泪目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部电话机就是军委一号机,也叫红色一号机。这部电话机整个机身都没有拨号盘,也没有密码按健,这是中央最高领导才能使用的神秘座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留下的物品:一顶军帽、一件衬衣、一双袜子、一条毛巾。毛主席把这些物品折叠得整整齐齐,悄悄珍藏在柜子里,直到毛主席去世14年后才被意外发现。没有人知道,在无数个夜晚,毛主席独守着这些遗物,对已牺牲了的儿子寄托了父亲那无限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在毛主席遗留下来的日常用品中,除应付场面的外套,找不到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这件睡衣穿了20多年,打了70多个补丁。他曾在不同场合说过: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要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员就是要做到难做到的事。</p><p class="ql-block"> 一件件真实遗物,见证了一代伟人“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反奢倡俭、清廉如水” 的精神风范。</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毛泽东主席纪念馆,导游带着我们来到毛主席故居。此时故居门前已挤得水泄不通。</p><p class="ql-block"> 路旁的显示屏上的红色大字提醒游客:故居客流已满,请游客酌情安排到其它景点。</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土坯房,弥漫着是浓郁的农家气息。然而却有“五湖四海”的人们象“朝圣”一样前来参观瞻仰寻访。</p> <p class="ql-block">  2001年的韶山毛泽东故居。</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故居座落在韶山冲上屋场,是一间坐南朝北,成凹形的土砖瓦房。故居环抱于青山绿水之间,掩映于苍松翠竹之中。按当地说法叫“前有罩,后有靠”,是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说,故居东边13间用小青瓦盖顶的是毛泽东家,西边5间茅草房是邻居家,中间青瓦盖顶的堂屋为两家共用。 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说:解放后要给每家每户定成份,当时主席家经济状况还是比较殷实的。那给主席家定个什么成分呢,这可难倒了当地政府,定个地主那不成了阶级敌人?定个贫农,那么当地就很难有地主成分了。工作人员没办法只得一级一级向上请示,主席听后哈哈一笑说,就给自己家定个富农吧。据说,这个新增的富农成分救了很多人的命。</p> <p class="ql-block">  主席故居前方是一口清澈如镜的圆弧形水塘,少年毛泽东经常在这个水塘里游泳戏水。青年时又在湘江搏浪击水,从而练就了“浪里白条”一身好水性和胆魄。所以,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主席73岁高龄了还能畅游长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还做点大米生意。可他不识字,经常算错账。他希望毛泽东去读几年书,帮他算算账。毛顺生舍下了大本钱,在毛泽东9岁那年(1902年)送他进南岸下屋场私塾读书。可能是毛泽东对这所启蒙私塾南岸的“岸”字情有独钟吧,在他的子女名字中都带有个“岸”字。</p> <p class="ql-block">  在毛泽东故居往西约100米处,有一座牌楼式砖木建筑,整个建筑掩映于绿树苍松环抱之中,气派非凡。这里就是毛泽东少年第一次入学读书之处:南岸私塾。</p><p class="ql-block"> 从1902年~1904年,毛泽东在这里接受了三年的启蒙教育,熟读了《幼学琼林》、《三字经》、《论语》等。在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少年时代求学的印痕,也是毛泽东书法的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南岸私塾已满足不了他的求学需求,所以其间还换了几所私垫,父亲让他干活还辍学了两年。</p> <p class="ql-block">  一九〇六年秋,十三岁的毛泽东就读井湾里私塾。有一次,私塾老师因事外出,行前再三叮嘱不许私自走出私塾。先生走后,毛泽东带着几个伙伴又是游泳又是跑到后山玩。老师回来知情后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好指着院子里的天井怒气冲冲地说:“这回既不打你板子,也不罚你背书,你给我赞一赞这天井!”于是,毛泽东绕井三匝便脱口而出:“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p> <p class="ql-block">  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在韶山读了6年私塾的翩翩少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大山。</p><p class="ql-block"> 为了表达他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离开时,这位翩翩少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夹在父亲那本厚厚的账本里面:“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要。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p><p class="ql-block"> 这次离家求学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从此,翩翩少年用坚实的脚步和手中的毛笔,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宣纸上,书写了一幅前无古人的辉煌画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10年秋,毛泽东就读于湘乡县东山书院,身边围绕的都是些生活豪奢、衣着光鲜的纨绔子弟,而来自乡野、生活朴素的毛主席自然与他们格格不入,也因此时常受到轻视。尽管这段求学之路有些孤独压抑,但毛主席从无消沉,相反大笔一挥,留下一首豪气冲天、霸气十足的言志诗《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p> <p class="ql-block">  导游还向我们介绍了主席回韶山的几次经历。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回韶山是1925年。毛泽东这次回故乡在韶山建立了中共最早的农村支部之一——韶山党支部,从此点燃了韶山农民运动的烈火。第二次回韶山是1927年1月,后来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p> <p class="ql-block">  1959年6月25日,阔别了三十二年的主席第三次回到韶山:离开时,兵荒马乱、山河动荡;回来时,国泰民安、海晏河清。这条革命之路,浸润着烈士鲜血,铺满了先辈意志。主席请乡亲们吃饭、座谈,感慨万千,挥毫写下闻名于世之佳作《七律•到韶山》。</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说:毛泽东这个名字,是按照《毛氏族谱》取的。他们这一代按辈分是“泽”字辈,名字当然有个“泽”字。至于这个东字是一个方位词,中国传统排位上一般以东为大。毛泽东是长子,故在“泽”后加个“东”字,于是就有了毛泽东这个名字了。</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乳名叫石三伢子。毛泽东有两个哥哥,不过都夭折了。母亲文七妹在怀毛泽东的时候,为祈求毛泽东健康长寿,就带他去韶山一处观音石前焚香祈求并认观音石为“干娘”,又因排行老三,故亲戚都称他为“石三伢子”。</p> <p class="ql-block">  毛润之是毛泽东用的最多的名字。1913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省立师范,遇到了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杨昌济老师。杨老师送给毛泽东一本《胡文忠公全集》,毛泽东读完后被书作者胡林翼(字润芝)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折服,于是给自己名字取了个字“学润”,杨老师知道后建议道:古时候司马相如因为崇拜蔺相如,就改名相如,你既然这么敬仰胡润芝,就改字为润芝吧。毛泽东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最后将字改为润之。</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为应对当时复杂环境,还用过“二十八画生”的笔名,还用过“杨引之”、“李德胜”等化名。</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故居,顺着田畈两侧道路往前走约1公里,便到了象鼻山毛主席双亲墓。墓葬简朴,深藏于青松翠竹间。那汉白玉上刻着毛泽东撰写的祭母灵联和祭母文,无不使人泪目潸然。</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祖父墓则葬在牛形山上的虎歇坪。从滴水洞二楼西上,沿一条极幽静的青石山道上行约八百米,便到了虎歇坪。</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曾来过一次虎歇坪,依稀记得导游的一些介绍:据传,清朝末年,毛泽东的伯祖父毛恩农和祖父毛恩普,兄弟俩曾订下协议:择大石鼓为墓地,谁先过世,谁占有这块风水宝地。毛恩农虽长其弟,不料毛恩普反而走在先。毛泽东之父毛顺生认为风水宝地之说可能是骗人之说,便在葬父时提出须先将棺木放一段时间,再动土,以试“风水”真假。数月之后,移棺掘墓,奇迹出现了:只有放棺木处土质松动,周围则是坚岩;挖下去,刚好仅容一棺。</p><p class="ql-block"> 这个传说一传开,人们认为这地方要出真龙天子,也因此,后来招来国民党的挖坟队来破坏“龙脉”。</p><p class="ql-block"> 这次导游没有带我们到滴水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上世纪30年代国共内战期间,蒋介石围剿红军屡战屡败,其手下分析败仗原因竟认为是毛家祖坟冒青烟了,是毛家祖坟庇佑了毛泽东。于是蒋介石授意何键等地方军阀多次破坏毛泽东在湖南湘潭的祖坟,试图破坏毛家“龙脉”,破除毛家先祖对毛泽东的荫护。</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毛家祖坟,当地百姓将那些年久无人认领的坟墓安上毛祖牌位,以假乱真,又将毛家祖坟填上土,种上树草。在同乡的通力保护下毛家祖坟才免遭了破坏。</p> <p class="ql-block">  虎歇坪的名字,据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华南虎常在此歇息而得名,七八十年代韶山管理局修复了毛泽东祖父墓,并在山脊处增添了两只石虎,修建了虎亭。现在游人到此,有石虎相伴,远眺群山,无不心灵振撼,耳畔似有虎啸之声。</p> <p class="ql-block">  离开韶山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有些不舍,有些感慨。</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通过他自己不懈努力与奋斗,成为一代领袖。他的勤奋与砺志精神超乎常人,他的成长故事激励着一代人又一代人。</p><p class="ql-block"> 韶山的灵山秀水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如今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润泽了韶山这片山山水水,更润泽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这片热土。韶山行,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红色的传承。愿韶山的山山水水更加钟灵毓秀,愿红色传承世世代代,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愿华夏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