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30年前兴平“木匠”有多吃香,你知道吗?

秦龙无悔

<p class="ql-block">文/醉美新兴平编辑 特约撰稿人 李小军</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兴平农村,走进每家每户的屋里,都能闻到一股令人熟悉而温暖的木质味道,那满屋的木质横梁立柱、精致美观的家具,实惠耐用的器具,都散发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命气息,这种气味令人陶醉,养人气血。每一件木质家具,木质用品仿佛都带有灵性,它们承载着几代兴平人特有的一种回忆,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流淌。</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是木质建筑、家具的鼎盛时期,当时人们对木质品的喜爱,绝对不亚于现代人追车的狂热。平时不是你家盖房割窗子割门,便是他家割桌子割板凳。要是到了冬天,那时结婚的人特别多,木匠师傅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不是推了这家,便要推了那家,活多的根本干不完。就算有钱也得提前预约木匠师傅,有很多人为了给娃娶媳妇割家具,交了订金还不放心,巴不得给木匠跪下磕头,求木匠千万别把他家娃的事别耽搁了。</p> <p class="ql-block">  木匠,这门手艺是匠工里巧夺天工之最,在过去这些手艺人,都是备受人们尊敬的,一般雇请他们来家里干活,都要先给塞上一盒烟,再说请匠人的事,木匠来到主家,必须瓜子花生水果糖,纸烟好酒配好茶,好好招待一番,可千万不敢待慢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所以大家都认为是最不应该得罪的师傅。记得在我小时候,过年村里给娃娶媳妇的那叫一个多,那些细发人特别喜欢自己割家具,割的家具耐用,惹得村中懂木料的人,都来家中对比,好是热闹,结个婚的动静也都弄的很大。为了能让木匠按照自己家预订的款式,预计的时间完成家具制成,主家会千叮咛,万嘱咐,不停督促木匠要细心一点,多干一会 。有的时候时间太紧,木匠干的太晚了,便要亲自送木匠回家,有的还热情地把匠人留在自家过夜,生怕误了他娃结婚的良辰吉日。</p> <p class="ql-block">  我的五爸是位木匠师傅,自我记事时起,第一次看到五爸,我就很喜欢他。五爸长得眉清目秀大眼睛双眼皮,个子也挺高,虽然瘦了点,但五爸看起来精神抖擞中带了点文质彬彬的书生气。</p><p class="ql-block"> 五爸,在村里南北堡子,新老堡子有着很高的威望。他活干的细,而且人品好。五爸除了给大家割门割窗,还割家具换门锁,不管谁家有个啥事只要吱一声五爸绝你推脱。“买权哥,咱屋沃碎板凳,忽路路地,把额牛娃都跘咧 ,抽空给咱拾掇搁子”五爸,笑着接过纸烟“过两天 ,这象结婚地多,弄完哥第一个就过去咧”,五爸言出必行。</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末,村里耍热闹,踩柳木腿,五爸没日没夜为演员们制定高跷腿子。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若干年后,许多人想起村中过会踩柳木腿,都会想起我的五爸“李买权”。</p> <p class="ql-block">  在兴平,木匠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身于盖房大业的“大木匠”,他们搭建起乡村的骨架,让家有了遮风挡雨的框架;另一类则是专注于打造人们生活所需物件的“小木匠”,也被称作“巧木匠”。别小看这“小木匠”,他们制作的家具、日常用品,从锅碗瓢盆的容器到安睡的床榻,从收纳的柜子到坐靠的桌椅,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对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文明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乡村生活细腻而温暖的灵魂 。</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家族里父亲弟兄五个,其中,五爸李买权是村里出了名的“木匠”。自我记事起,那时我们还未搬出老家,五爸就已是个心灵手巧的木匠。八十年代,那是木匠行业的鼎盛时期。在五爸的工匠柜子里,仿佛有着无尽的可能。割门、割窗子,这些是房屋的眉眼,让家分外的装点;立柜、厨柜、粮食柜,它们是生活物资的守护者,规整着柴米油盐的琐碎;斗,用来量米量面,提麦提玉米,承载着生活的计量;锅盖,为锅内的饭菜守气保热,锁住饭菜的温度;风楷(风箱),一拉一送,出来进去,为灶火送风送气,使熊熊烈火越燃越旺;馍箱,存放着日常的主食,是家庭饮食的重要容器,过事时抬着馍箱方便省事。还有那各种各样的柜子,大柜小柜配嫁柜,承载着新人的期许与祝福;高柜低柜存钱柜,藏着一家人的衣裙积蓄与梦想;正柜方柜储藏柜,收纳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床榻、床板与床头柜,是疲惫身躯的温柔港湾;木隔断,划分着房间空间的层次与私密;柳木腿,撑起民俗文化传承的重任;弹弓、盒盒枪,为孩子们的童年带来无尽欢乐;桌子板凳靠靠椅,是一家人围坐休憩的必备。</p><p class="ql-block"> 五爸的工具,是他施展技艺的家当。锯子,能将木材按所需尺寸精准分割,锯齿在木头上游走,发出沙沙的声响,木屑随之飘落;斧头,厚重有力劈砍间赋予木材最初的形状,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力量与果敢;锤子,叮叮当当将钉子稳稳钉入,连接起不同的部件;推钋,把木材表面推得光滑平整,让粗糙化为细腻;凿子,在木头上雕琢出榫卯的精妙结构,严丝合缝,展现着木匠的智慧;錾子,用于修整细节,去除多余的部分;弹线盒,轻轻一拉,墨线弹出,为切割、雕刻指引方向,是精准的保障;卷尺、靠尺、三角尺,是度量的标准,确保每一个部件的尺寸无误;铅笔、墨笔、五彩笔,标记着设计的思路,为制作添上规划的色彩;钉子,是连接的纽带,将各个部分紧紧相连;卡子,固定着木材,方便加工操作;钻子,钻出孔洞,为连接与装饰创造可能;刷子,清扫着木屑与灰尘为家具刷上防腐漆。这些工具在五爸手中,如同交响乐团的乐器,共同奏响了美妙的木作之歌。</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我还年幼。有一天半夜三更,三妈急切地敲着我家的门。睡梦中的父亲急忙披上外套,在月光下朝着老屋奔去。第二天,听大伯说,五爸干活时斧头脱落砸到了人。虽然人并无大碍,但这件事把父亲弟兄五个都吓坏了,我听母亲担心的讲着五爸的伤情,心里十分害怕。从那一后父母亲经常提醒我们,五爸干活时我们小孩子不要都围得太近,想看一定要离远一点。</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的冬天,塬上一位远房亲戚家过白事。在埋人的野地里,我给五爸发烟时,突然发现,我从小最喜欢的五爸少了一个食指,只剩下半截。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北塬上冬天的寒风狠狠刺中,疼得厉害。都说十指连心,五爸为了他热爱的“木匠”事业,承受了多少疼痛与无奈。这残缺的手指,是岁月留下的残酷印记,也是他为手艺付出的光荣印记。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北塬上的风把我的眼泪吹落进了那片黄土地,我把这份心疼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最脆弱的地方,默默地为五爸伤心难过,祈求我亲爱的五爸身体健康,再无疼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陕西人对“高桌子底板凳都是木头”这句简单的话语,其实蕴含着生活的质朴与真实。我最喜欢张艺谋导演为小沈阳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的歌曲《哥只是个传说》里的歌词有这样几句词:“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底板凳都是木头…木头…他舅…他舅…木头” 。如今,我也想说:“胖四爸瘦五爸都是咱达,高四妈矮三妈都是咱妈,咱妈…咱达…咱达…” 这不仅是我们家族团结的结晶,还是一种简单的陈述,更是对亲情的深深眷恋。在乡村的岁月里,亲人们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如同那些紧密相连的木头,共同构成了温馨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五爸的木匠生涯,是乡村技艺传承的一个缩影。他从年轻力壮时踏入这个行业,就全身心地投入。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木匠是备受尊敬的职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木匠的手艺,从新建房屋到日常家具的制作与修缮,都需要他们的精湛技艺。五爸总是早早地起床,走进千家万户有各种工具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打造精美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  制作一套家具,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爸先是精心挑选合适的木材,他的手轻轻抚摸着木材的表面,感受着它的纹理和质地,就像在与木材对话。选好木材后,便是切割、打磨、雕刻、组装等一系列工序。切割时,他双手紧握锯子,眼神专注,随着锯子的来回拉动,木材被一点点分割。打磨时,他用砂纸反复擦拭,直到木材表面光滑如镜。然后五爸用刷子给家具刷防护漆,一遍又一遍,然后晾干再给箱子上画上各种花花草草,瓶瓶罐罐,凤凰巨龙。有的还要用凿子和刻刀,在家具上刻出精美的图案,花鸟鱼虫、吉祥如意等等,每一个图案,每一个花型都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爸制作的家具,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村里的人都以拥有一件五爸制作的家具为荣。那些柜子,外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柜门和抽屉上的雕刻精致细腻。床榻则坚实耐用,床头的雕花寓意着吉祥安康。桌椅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坐上去舒适自在。五爸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拉手,他也会精心制作,确保手感舒适、样式美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业的浪潮席卷而来。工厂化生产的家具逐渐充斥市场,价格低廉、款式多样。乡村的木匠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五爸的生意也越来越冷清。曾经热闹的工坊,如今变得安静许多。那些曾经忙碌的工具,也渐渐蒙上了一层灰尘。我的五爸忍痛割爱,他只能默默的在心里坚守着自己的手艺。他说,机器生产的东西,没有灵魂,手工制作的家具,每一件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和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五爸已经年迈,但我相信他对木匠手艺的热爱丝毫未减。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去看望五爸。希望依然能闻到那熟悉的木材香气。了解更多五爸过去的岁月和他制作的那些家具,了解他的梦想和遗憾。看着五爸脸上的皱纹和那残缺的手指,我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爸的一生,是与木头相伴的一生。他用双手创造了无数美好的物件,为乡村的生活增添了温暖和色彩。他的故事,是乡村木匠的传奇,也是传统手工艺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传承。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五爸和他的木匠手艺,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虽然渐渐被时代的喧嚣所掩盖,但它的旋律依然在我们心中回荡,成为我们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从五爸的身上,我看到了传统手艺人的执着与坚韧。他们不为名利,只为心中那份对技艺的热爱和对传承的责任。在工业化的浪潮下,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应该感激像五爸这样的木匠人,他们给我们的回忆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技艺,传承和弘扬它们所蕴含的工匠精神,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打开岁月的匣子,擦亮过去的凿子,推动工匠的推钋,老屋的每一处风景总是那样熟悉而亲切。我又听隔壁大伯对五爸说“买权,明儿个有啥事么,没事给哥二门子上换个锁”、只见五爸急忙刹住车子“行!好的,哥耶,额明晌午端,吃过饭,抽空给你一换”。翻阅时光的碎片,沿着父辈的轨迹,把每一寸空间去探寻,让记忆中匠人,成为生命中最值得敬仰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