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的前世今生

李炜

<p class="ql-block">在历史长河彼岸,有一片土地叫海参崴,曾经,它是中华的臂膀,守望着东方的海洋。那蜿蜒的海岸线,是岁月写下的诗行,海浪拍打着记忆的礁石,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然而,风云变幻的时代,炮火硝烟模糊了它的模样。不平等条约,如利刃割伤,海参崴离开了祖国的怀抱,成为了心中永远的伤与痛。</p> <p class="ql-block">从吉林珲春跟随旅行社乘座国际大巴,从珲春口岸出发,验关入俄口岸克拉斯基诺小镇,全程280公里,车程约4~5小时,就能踏上海参崴这片神秘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珲春的俄方口岸在通关程序上,办理速度很慢,过关时需要较长时间等待。</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意为“海边的渔村”或“海边的晒网场”,是我国满洲原住民语言,“崴子”这个词,东北人用得比较多,它的意思指:水道弯曲的地方,或者路面弯曲不平的地方。因为这里盛产海参,所以把这里就命名为“海参崴”。</p> <p class="ql-block">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生活在海参崴这片土地上,汉唐时期就属于中国,后来的辽、金、元、明、清这些朝代也都管理过这里。1860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由于国力不济,被沙俄逼迫签下《中俄北京条约》,硬是把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伯力(现在叫哈巴罗夫斯克),库页岛(现在叫萨哈林岛),都划给了沙俄,海参崴作为伯力那边的大港口,就这么成了沙俄的地界。</p> <p class="ql-block">沙俄占领了海参崴后,很快就动手把它变成了像俄罗斯的地方。他们先把海参崴的名字改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然后,把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赶走或杀掉,原来的中式房子也被拆掉,仅数十年,这里一点中国的影子都找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克拉斯基诺小镇上的加油站标明92号汽油价格为55.5卢布/升,大约折合人民币4.5元/升。</p> <p class="ql-block">从克拉斯基诺小镇到海参崴,一路上生态景色就象油画一般,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海港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禀赋。但是它周边地区的公路状况十分不堪,不仅道路狭窄弯弯曲曲,而且车流量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看上去90%都是来自多个国家的二手车,左右方向舵的车比比皆是,真真的体现了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你会看到许多排状的建筑,它们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建筑之间,街道之间,都留有宽敞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俄远东地区经济、文化和科学中心。它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目前城市规模不大,人口总数为60万人,主要是俄罗斯人。这里气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平均温度在2~8度左右。秋季是这里最好的季节,多晴朗天气,阳光充足。所以海参崴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疗养之地,是仅次于黑海、波罗的海沿岸的第三旅游疗养圣地。</p> <p class="ql-block">在海参崴的港口入口处,一座历史悠久的灯塔静静地矗立着,它就是海参崴的百年灯塔。这座灯塔始建于1876年,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灯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座灯塔,正式名称为托卡内夫灯塔,它位于海参崴大陆架的最南端,也就是整个半岛的尽头,与俄罗斯岛隔海相望。灯塔的主要作用是确保通过东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船只安全行驶。尽管经历了时间和战争的冲击,托卡内夫灯塔幸存下来,并经过了几次修复,但其原始外观保持不变,看起来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要走到托卡内夫灯塔前,需要先从岛的未端停车场,沿着唯一的砂石小径,蜿蜒伸向远处的电力铁塔,从电力塔到灯塔的石子路非常狭窄,还会受海水潮汐影响,时不时会被海水淹没。</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把海水一分为二,在它的尽头,就是白色神秘灯塔百年孤独的身影。远看时灯塔很渺小,沿着海中小路走到灯塔前,才发现它还是很高大的。</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浪漂来的翠绿海菜,为这条时断时续的海中小道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灯塔高12米,下半部分八角形,上半部分则是圆形。除了塔顶是鲜艳的红色外,其余部分都是洁白的。尽管现在这座灯塔已不再作为导航灯使用,但还是许多电影取景地,是海参崴的“网红”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坐在灯塔尽头的长椅上,看着孤独的灯塔守护着无尽的大海,切实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这也许也是一种人生常态吧。</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陆地的尽头,也是太平洋的起点,是从海参崴出海的必经之地”,这句话不仅描绘了灯塔的地理位置,还象征着它作为海上交通重要节点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列宁广场有一座列宁塑像,列宁左手拿着那顶著名的帽子,右手指向远处的大海,仿佛还在指引苏维埃社会主义前进方向。</p> <p class="ql-block">列宁广场对面就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按照俄罗斯17世纪的建筑风格,于1912年建成,这是个海陆两体车站。</p> <p class="ql-block">车站内有一个蒸汽机车头,这是二战期间,由苏联工程师设计,在美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从海上运到苏联,1963年前,这种蒸汽机车一直奔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火车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距离莫斯科9288公里,据说坐火车要7天7夜。</p> <p class="ql-block">商场内,各式各样的俄罗斯当地商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1860几个数字,正是在1860年沙俄政府强迫国力衰微的清朝割让了海参崴的时间。当地俄罗斯导游在介绍海参崴的历史时,也只能从1860年讲起。</p> <p class="ql-block">乘坐游船游览金角湾,是去海参崴必不可少的项目。在金角湾坐游船出海绕海参崴航行一个小时,上船时导游会给每人发一个粗粮面包,既可自己吃也可以喂海鸥。</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海鸥长期与游人共处,一点都不怕人,一路上成群的海鸥围着游船追逐着,抢食游人抛出的面包碎片。</p> <p class="ql-block">金角湾大桥是海参崴金角湾上的拉索式跨海大桥,它也是海参崴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桥梁全长3公里左右,犹如一道长虹悬挂在海湾上,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海港之一,具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它的港湾水域宽广,水深适合大型货轮,天然不冻港能提供全年无阻碍航运服务。</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天然不冻港,1871年,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就选这儿建了海军港湾,“十月革命”后,1923年前苏联政府在这里重组了太平洋舰队。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不仅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还是远东最大的军舰停靠地,舰队的主力也会停在这儿。</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舰队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现役驱逐舰</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的建筑很有历史感,很多都是欧洲风格,看起来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滨海边疆区政府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胜利广场是海参崴的中心,购物、娱乐、休闲、观光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广场南面是学生兵操演的观礼台,再往南就是迷人的金角湾。东面则矗立着凯旋门和东正教堂至圣母升天大教堂,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广场北面,一组壮观的雕像映入眼帘。广场西面是政府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为了纪念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建。为了争取在远东建立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战士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22年取得了最终胜利。纪念碑矗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广场,始建于于1961年,是远东最大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列东正教堂,不仅是海参崴的一处地标,也是“大平洋舰队军事荣耀纪念馆”的一部分,是为纪念太平洋舰队与德国法西斯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为了缅怀他们,广场中央一直燃烧着长明火。</p><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是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倡议下建造的,以纪念圣使徒安德列,它是俄罗斯和俄罗斯海军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建筑风格独特,单圆顶覆盖着奶油石膏,圆顶和十字架都是镀金的。</p><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安德烈,也被称为安德鲁,是基督十二使徒之一,是第一个被基督召唤为门徒的人,因此也被称为安德烈一世。为了传播基督教,他于公元67年在希腊被钉在一个X形对角十字架上。后来,由两根对角线连接横梁制成的十字架被称为圣安德烈十字架。</p><p class="ql-block">沙皇彼得大帝为俄罗斯国家选择旗帜,包括他正创建的海军时,选择了圣安德列十字架。为此,安德烈被尊为俄罗斯和俄罗斯海军的守护神。199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再次宣布白色背景上蓝色圣安德烈十字旗为俄罗斯海军旗帜。</p> <p class="ql-block">战争期间,商业船队承担着从盟国运动物资的任务,不时与敌船和敌机相遇,不得不投入战斗,共有25艘商船被击沉,为了纪念这些海员,在纪念碑前燃烧着长明火。</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圣母升天大教堂,这座建筑以独特的洋葱顶设计而闻名。这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东正教会中心。教堂的领导人被称为牧首,他们管理着远东地区的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道深棕色的门,虽然通常是关着的,需要你推开它,才能进入到这座神圣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走进海参崴东正大教堂,我被它的美震撼得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为尊重俄罗斯民旅的宗教习惯,专门询问了教堂的管理人员,确定这里可以拍照后才留下了这里的庄严、神圣而又金壁辉煌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教堂里,我感受到光与影的完美交融,艺术与建筑的和谐统一,以及信徒们坚定的信念。这一切碰撞,无法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来描述,那是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建筑美,更是那种内在的深沉情感之美。的确,美,真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力量。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无论你是否信仰宗教,走进这座宏伟的建筑,都会被那种无法言喻的美深深震撼。</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漂亮的小姑娘和帅气的小男孩友好的和我们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尼古拉耶夫凯旋门,建于1891年,旨在纪念沙皇皇太子尼古拉开疆拓土之功而建。凯旋门在前苏联时期被毁。2003年为了缅怀历史与传承文化,俄罗斯联邦重建了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这座重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凯旋门融合了欧洲和俄罗斯风格凉亭式的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的基础由四个石支墩支撑,上方则是砖砌壁柱,四个拱形跨度依附其上,上部的四面壁龛内,分别装饰着四副图案。凯旋门顶部为八角形,饰有红蓝两色的棋盘状砖块,中心立有一只双头镀金鹰。</p> <p class="ql-block">在凯旋门旁边的草丛里,有一块典型的中国清朝式的石碑。岁月流转,石碑表面的雕饰巳不复当年清晰,但那双龙戏珠的纹样依稀可辨。石碑下方的刻文巳模糊不清,似乎不是汉字。绕到石碑背面,发现其背面的雕饰保存更为完好,上部的龙纹图样清晰可见,正中“万古流芳”四个字赫然在目。尽管石碑下方有些裂纹,但碑文的内容依然可见,碑文底部可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立。可是不对啊,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海参崴就成沙俄的领土了,40年后怎么还立了个功德碑?据资料显示,当时清宁古塔署理副都统纳荫,出于某种考量,背离了民族尊严,通过建立功德碑向侵略者献媚,企图换取敌人的欢心和怜悯。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极大亵渎。不过中国清朝的石碑立在这里,也恰恰证明了这片被列强霸占了的海参崴,历史上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这是战功赫赫的C一56号潜水艇博物馆。</p><p class="ql-block">C一56号潜水艇曾荣获红旗勋章和近卫军称号,停放在海参崴“太平洋舰队战斗荣誉纪念碑”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C一56不仅是前苏联海军的骄傲,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抗战的见证者。这艘潜水艇在战争中击沉了10艘德国舰船,重创了4艘,而自己却毫发无损。为了纪念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潜艇官兵,战后这艘潜艇被分割或数段,经过火车、汽车和起重机的运输,最终在这里组合焊接复原,成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实体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前半部分展示了二战相关的历史和陈列,而后半部分则是真实的潜艇内部构造,让人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p> <p class="ql-block">前两个舱是艇史舱,展品大都是照片和些许实物。通过这些展品,极大程度还原了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歌颂着当年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讲述着他们做出的伟大事迹。</p> <p class="ql-block">舱内有当时战士们睡觉的小板床,条件极其简陋,更能看出战士们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p> <p class="ql-block">第三舱,好像叫轮机舱,各种各样大小阀门罗列其中,难以想象在这狭小的操作间,操作这些仪器是多么不易。</p> <p class="ql-block">第四舱是弹药舱,一枚枚鱼雷都摆放在一个个上下铺似的架子上,发射一颗鱼雷着实不易。</p> <p class="ql-block">从潜水艇里出来,迎面是一面纪念碑墙,一枚鲜红五角星勋章挂在墙上,彰显当年时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黑色大理石上,隽刻着从1941年到1945年,苏联红军海军在卫国战争中,保卫重要港口战斗中牺牲将士的名单,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鹰巢山,海参崴市区的制高点。虽然被称为“山”,但只有200多米高,站在这里的观景台上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到城市和海湾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网红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打卡地,位于百年商业步行街口。这里仿佛置身于欧洲古老的小城,两边的老建筑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街道,不仅是海参崴市民的休闲胜地,大约有一公里左右,街道两边的建筑都上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不仅是购物天堂,还有许多手绘画和街头表演艺人,氛围非常棒。</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的人们行为有序,较少喧哗,当地街道干净整洁,公共素质较高。</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一侧是广阔的大海,细腻的沙滩,自由飞翔的海鸥和来来往往的舰船,另一侧是热闹的广场、雕塑和儿童游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不愿意加班工作,即便提供额外报酬也无济于事。在休息时间这里的人都喜欢来到海边或静坐发呆,或游泳嬉戏。</p> <p class="ql-block">来到海参崴,品尝这里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冰激凌、帝王蟹、红、黑鱼籽、鹿肉、熊肉、野猪肉,在这里都能一饱口福。</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的俄罗斯民间艺人向游客展示歌舞技艺。</p><p class="ql-block">海参崴并不是一座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它更像一个恬静悠闲的海滨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平和安逸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告别海参崴,那片被历史抚摸过的土地,这里每一寸都蕴藏着深沉的故事与海风轻抚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翻开地图,你会发现在俄罗斯远东重要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旁边依旧备注着“海参崴”,这是在提醒我们它的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