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不寻常的“明信片”

冲锋陷阵

<p class="ql-block">  今天午后,我在家中整理旧物时,不经意间翻出了一本尘封已久的笔记本。这本笔记本记录了我军旅生涯中的点滴,每一页都承载着那段岁月的厚重记忆。然而,当我轻轻翻开其中一页时,一张陈旧的明信片悄然滑落,它仿佛一位时光的信使,将我带回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寒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张明信片已然泛黄,边缘略显磨损,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辨。明信片正面赫然印着“嘉荫人民想念您”七个大字,字迹刚劲有力,透着一种质朴而真挚的情感。背面则印着嘉荫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落款,邮戳上的日期显示为1992年1月11日,正值新年伊始,春节前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凝视这张明信片,我的内心不禁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1992年初,正是我参军入伍后离开嘉荫县保兴公社保安大队整整二十年的时刻。那时的我,已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上海,成为一名从事刑事侦查的公安干警,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这近二十年间,我几乎与第二故乡嘉荫县断了联系,甚至从辽宁迁至上海。然而,县委和县政府却依然通过不懈努力找到了我的新工作单位,将这张明信片准确无误地寄到了我的手中,这份用心与真情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畔的嘉荫县,是我当年下乡插队的故土。在那里,我度过了整整三年的青春岁月。我与当地那些朴实憨厚的农民们一同在田间辛勤劳作,播种耕耘,种植各类农作物;还和他们携手走进山林,砍伐树木。同时,我们也手握钢枪,在边境线上巡逻站岗,为保卫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彼时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物资匮乏,环境恶劣,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我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情谊,这份情谊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这张明信片,虽然只有短短七个字,却饱含着第二故乡人民对我的深深思念与祝福。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我的牵挂,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深情。这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明信片,更是一份珍贵的情感纽带,将我与嘉荫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步入老年,岁月的痕迹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然而,嘉荫县的那段日子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与怀念。人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年呢?但第二故乡的人民却没有忘记我,他们用这张明信片,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温暖情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张明信片,不仅唤起了我对知青岁月的回忆,也让我更加珍惜那段难忘的时光。它提醒我,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始终是最珍贵的财富。感谢嘉荫县的人民,感谢他们在我生命中留下的美好记忆。愿这份深情,永远铭记在心,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