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张姓始祖介绍</h3><div>在距今5000年左右,黄帝先后战胜蚩尤、炎帝,统一了中国的中西部,生活在东部地区以少吴为首的东夷族看到黄帝的势力强大,就臣服于黄帝。少昊建都穷 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那时濮阳一带是黄帝的华族东部边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黄帝为了巩固这一边缘地区的统治,就将他同正妃螺祖生的两个儿子都派 过来作为诸侯。大儿子玄嚣封于青阳,即古清河之阳,因此得号青阳氏。古清河是流经帝丘(今濮阳)一带的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称湛或白汤。另一儿子昌意封于今河南、河北交界处,后人称昌意城,今南乐县境仍有昌意城遗址。玄嚣、昌意的封地一处清河上游,一处清河下游,兄弟两人待人都很宽厚,关系极其融洽,交往非 常密切。</div><div> 玄嚣生子挥,昌意生子颛顼,二人年龄相仿,情趣相投。那时的诸侯王一般都是善观天象的巫师,观天象也是家中子弟从小到大的必修课。挥和颛顼也都爱上了观天象,但二人的其他爱好又有区别,挥喜欢制作打斗器械,捕猎抓鱼;颛项则喜欢琢磨怎样将天下各族融为一体。</div><div> 黄帝一天天年老体衰,同时看到天下并不太平,就注意在足,守小国可以,却不堪大任。他很快发现了挥和颛项。二者比较,他感到颛项有治国王气,挥有为将之风。为了培养考察他们,黄帝就让颛顼去辅佐少昊,让挥负责制造器械,训练士卒。 少吴是伏羲太吴的嫡系后裔,年事已高,深明大义,对颛顼一见如故,立即委以国政。颛项那时虽还是个15岁的少年,但相貌堂正,有胆有识,又勤奋谦让,用了三年就让东夷人摆脱了贫困落后,将东夷族人折服,并在少吴去世后作了他们的首领,将他们并入了华族。黄帝看颛项如此雄才大略,喜出望外,就将他调来身边, 协助自己处理国政。颛顼入都引起了共工的极大嫉妒。共工是协助黄帝打败蚩尤的西北部落首领,势力很大,常在黄帝出外巡视时代理国政,对让年轻的颛项代替自 己这一地位极其不满,就暗暗积蓄力量,以待时机。</div><div> 挥受到黄帝的委托后,就在封地里制作了许多器械,他特别喜欢镞器。镞器有石镞、铜镞、骨镞,将这些镞装在木杆上可以做成枪或标枪,用来打猎或同敌人打斗, 就比棍棒的杀伤力大得多。可这些镞器都有加工的难度,数量稀少,难于大量使用。能不能用其他物品代替呢?他和当时一个搞镞器加工的工师夷牟一起商议,一起 寻找。那时候,濮阳一带是土丘地貌,雨量充沛,遍布灌木丛林,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竹子。挥和夷牟发现一种毛竹,高不过一丈,每节三尺,竹尖锋利非常,竹质坚 韧,就将它削来代替,一试果然可用。竹子到处都是,并且这样制出的镞不需再装在其它木杆上,竹镞就这样大量产生了。他们为这种竹镞起了个名字,叫箭。接 着,他们又将镞头缩小做成金属制品装在箭竹的顶端,称为矢,以加大杀伤力。</div><div> 颛顼听说后,就到青阳来察看,挥和夷牟作了现场表演。颛顼看到能就地取材大量制作箭镞,又成本低廉,简便易行,非常高兴,将挥和夷牟大大夸赞了一番。</div><div> 他们还一起交流了观天象的所得,颛项打算将天象的变化轮回和人间的一年四季结合起来,准确计算一年的天数,制定一个历法,用来统一指导领土日益扩大、农耕 日益发展的生产生活。挥听了对颛项更加敬佩,同时也向颛顼谈了自己观夭象的成就。他发现西北方向有一颗大星,它的变化总是和兵灾连在一起,它平时黄白而 明,可颜色一变成红色,或星体产生棱角,或移动位置,人间就要发生流血的战事,就会发生大灾。因该星大而亮,又如此凶恶,挥就称它为狼星,又叫天狼星。在 天狼星的东南,又有九星排成的一个星座,八颗星排成一个弧型,弧背指向天狼星,弧背前方有一星,如同一个镞矢,当镞矢星指向天狼星时,天狼星就恢复如常, 天下就太平;当矢镞星偏离天狼星时,天狼星就变色,天下就兵连祸结。挥担心地告诉颛顼,从天象看,弧矢星正慢慢偏离天狼星,天狼星又快要变色了,并且这次 的变异很可能特别大,人间要有大的兵灾出现。</div><div> 颛项边听挥的述说边沉思着,挥实际上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防备变乱。黄帝身体状况不佳,随时都可能升天而去。共工氏不服,正在暗暗操练兵勇。西北方,有 天狼,天狼就是共工啊! “那么谁来当弧矢呢?”颛项直视着挥将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出, "我!"挥迎着颛顼的目光坚定地说。“好!”颛顼喊过,弟兄两个紧紧地抱在了一起。</div><div> 正在这时,一个大鹰俯冲下来,叼住了一只小羊,颛项和挥见状,急忙操起箭镞向鹰投去,鹰飞了起来,两人投出的箭镞都落空了。望着高飞的雄鹰,颛项感叹道:“箭镞要能飞起来追上多好啊!”</div><div> 颛项的这一声感叹让挥在心里边“咯噔”了一下,和颛顼分别后,他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是啊,能让箭镞飞起来多好啊。怎样才能让箭镞飞起来呢?一天,他在树林 里突然看到一群猴子利用弯藤和树枝、竹枝荡弯的弹力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心中霍然一亮,就马上将箭附在弯竹和弯藤上面弹出去,居然比人工投掷强得 多。但怎样将弯竹、弯藤拿于手中将箭发出去呢?晚上,他望着弧矢星又霍然一亮,这弧矢星多象弯藤和箭啊!天象和理想的重合,使挥产生了一种夭降大任的使命 感。他想着,试验着,终于想到了用一根弦将弯藤两端连起,将箭装在弦上发射。成功了!当挥将这一消息告诉族人,大家抬着他纵情欢呼。</div><div> 这在当时是多么伟大的一项成就啊!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武器发明。从此人们捕食猎物,对付敌人,身体不用触及就能将他们降伏,并且这一武器制作运用简便易 学。当挥悄悄将这一喜讯派人告诉颛顼后,颛顼极其激动,将这种武器命名为弓,并委任挥为弓正。当时的“正”是国家负责一个行业部门的长官,如水正负责治 水,木正负责伐木管理,金正负责金属开采冶炼加工,土正负责管理土地,火正负责管火等,弓正就是国家负责制造弓箭的长官。颛项还派人秘密告诉挥,让挥不要 声张,不要让共工氏知道。</div><div> 挥接到任命,并没有满足于开始的成果,又进行了许多试验。发现制弓用的材质、弹力越大越好,他们又发明了竹弓、柳木弓、桑木弓。柳树、桑树到处都是,取材容易,都可以大量制作。木弓的制出使弓越造越长,也越造越强了,人们打猎捕鱼、降伏敌手的能力也越来越大了。</div><div> 不久,黄帝去世了,遗命让颛顼继承大位。当时,黄帝建 都之处被共工氏生活区域所包围。颛顼继位后为了跳出共工势力的包围,就同挥商议,将都城迁到了帝丘(今濮阳)。</div><div> 共工企图夺取帝位,听说挥秘密试制了一种新型武器,但却打探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就设法拉拢挥和他结成同盟·他派人找到挥说,挥父玄嚣是黄帝长子,挥为长 孙,黄帝去世应由长子长孙继位,如挥和他结盟,他愿意拥立玄嚣或挥为帝。共工如此伎俩哪能骗过挥。况且挥和玄嚣都深明大义,对颛颛顼也心悦诚服。挥严辞拒 绝了共工的拉拢,并将这一情况报告颛顼,表示自己全力拥戴颛项。颛顼对挥和玄嚣的坦诚无私耿耿忠心深为感动,也深为感激.</div><div> 颛顼刚刚迁都过来,共工 就发动了叛乱。颛顼命挥为领兵大将迎敌。共工经过长期精心准备,兵力强盛。挥就和颛顼商议,以奇取胜,将敌一步步引入埋伏圈,伏兵四起,弓箭象飞蝗一样射 向叛军。叛军哪见过如此密集的飞箭,以为天神相助颛项,顿时溃不成军,四散逃命。这次叛乱就这样被平定了。</div><div> 颛顼论功行赏,封挥主祀弧星,终生为将,并将整个清河流域都封给他,还摸拟开弓射箭的形态,赐姓为张哪知消息传出,各地父老钦慕挥的诚勇宽厚,纷纷将流经 本地的河流改为清河,投靠于挥。一时原共工氏族活动区域等地就叉增了几条清河。颛顼听到这一情况,也付之一笑,予以认可。</div><div> 可张挥并没有沉迷于享乐之中。他仍然钟情于观察天象和制作器械。他协助颛项运用天象变化结合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制定出了《颛顼历》这一最早最科学的历 法,将一年分为365天,竟和现在通用的公历历法极其相近。他又运用弓箭原理制作出了各种各样捕鱼捕鸟捕兽的罗网。对于投靠他的氏族民众,他一律平等相 待。张氏就这样繁盛起来。</div> <h3>自宋朝灭亡后,在一百多年的元朝统治中,统治者对农民的盘剥是异常残酷的。到了元末,不堪忍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终于举行起义。官方镇压农民起义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h3><h3> 当时中原地区又接连发生水、旱、蝗、疫四大灾害,天灾和人祸折磨得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为了求生,农民起义更是不断爆发。元军出其精锐,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h3><h3> 后来,朱元璋出兵江淮,派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结束了元末长年的兵灾,但水、旱、蝗、疫已使中原之地“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墟”。</h3><h3> 山西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相比,却是冰火两重天。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那里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元人钟迪在《河中府(蒲州)修城记》中说:“当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黄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说明当时山西比较安定,再加上邻省难民流入山西,山西人口更加稠密。</h3><h3> 明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人粮剧减,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开封就由上府降为下府。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朱元璋深有所悟“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采纳了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的奏议,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见明太祖实录》、顾炎武《日知录》等)。</h3><h3> 据史料记载,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十八个省的四百九十多个县市的八百八十二个姓氏。山西是人口稠密之处,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h3><h3> 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没有土地的农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一带,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当地官府人员在树下为被移之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按所去地点编队,然后发给一应物品。</h3><h3> 被迁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时总割不断故土之情。河南省分布:</h3><div> 河南省简称豫,地处黄河中下游、华中地区,向有“中原”、“中州”之称,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置河南布政使司,辖8个府,1个直隶州,11个属州,96个县。</div><div> 从迁往河南的移民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为主,这和两河流域的水灾及元末农民起义的战场相吻合。经笔者对河南地区家乘、地方志及所收集的信函资料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有106个县(市):郑州、荥阳、开封、平顶山、洛阳、焦作、鹤璧、杞县、尉氏、新郑、登封、兰考、中牟、新密、巩县、新乡、卫辉、封丘、获嘉、温县、济源、博爱、辉县、原阳、武陟、盂县、沁阳、修武、安阳、范县、台前、滑县、浚县、内黄、清丰、濮阳、长垣、汤阴、林州、商丘、永城、睢县、宁陵、民权、周口、商水、扶沟、西华、太康、郸城、项城、许昌、漯河、鄢陵、郾城、襄城、鲁山、长葛、临颍、叶县、宝丰、陕县、禹县、驻马店、确山、西平、汝南、新蔡、上蔡、信阳、息县、固始、泌阳、正阳、新县、罗山、商城、南阳、方城、唐河、新野、邓县、淅川、南召、桐柏、镇平、内乡、西峡、三门峡、义马、盂津、汝州、汝阳、栾川、灵宝、渑池、偃师、伊川、宜阳、洛宁、卢氏、新安、淇县、嵩县、郏县、舞阳。</div> <h3>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12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500个县(市)。其中:河南106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古8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h3> <p class="ql-block">维我族氏,炎黄贵胄。辉公制矢,张姓赐授。追宗思源,明源延脉。存今启后,后世永载。清朝乾隆年间,叶县东有一村庄叫大东寨,庄上有一张姓员外张九五,家中有正房偏房二位夫人。正房骄横跋扈,刁钻古怪,平时想尽办法为难偏房。待偏房生下一子张培巡后,员外无奈,在大东寨西北3里处,另建茅舍,安置田地,添置农具,招募长工,偏房携子来此。偏房一生贤良淑德,悉心养育幼儿,数年后,张培巡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膝下育有四子,即:长子建业,次子建泰,三子建(?),四子建(?)。这就是小庄张家老四门。</p> <p class="ql-block">张家四门,自“建”字派以来,从清朝、民国到现在,已历三世,从字派上说,有“建”、“道”、“运”、“福”、“文”、“风”;至第七代,由于人丁众多,不再显示字派,本家谱只续到第八代。</p><p class="ql-block">由于年代久远,自“建”字派起,第三门、第四门的姓名已无从查起,第三门的“道”字派也无从考究,有待大家共同查找。</p><p class="ql-block">第二门“道”字派中,相传弟兄四人,道阳、道泮、道广、道庆。道广年轻去世,撇下一子,其子随母要饭到纸陈,被一陈姓员外收留,员外看其可怜,送二亩菜地给他,供给员外家吃菜,余下部分自己留用,这样慢慢有了积蓄,数年后,成家立业,育有三子(福字派)。这也是纸陈张家三门,与小庄张家字派相连。</p><p class="ql-block">第一门“风”字派中,由于战争原因,张风山只身去台湾,张风顺随军携家属在山西长治落户。第二门“文”字派张殿文、张文发因生活原因落户鹿邑。</p><p class="ql-block">近三百多年的张家历史,印证了中国从清朝、民国到现在的沧桑巨变。祖先们为生活所迫,含悲离开祖地,流落他乡。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张家族中还有没啥吃而致饿死之人,如:第一门中“风”字派中的张凤涛。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张家人和其他人一样,真正体会到“民以食为天”的个中艰辛。民国二十九年,即1938年,麦季收成跟往年一样,到秋季八月某一天,从东南方向,遮天蔽日,一片灰蒙,老人们以为神灵现世,纷纷跪地叩拜,一会儿工夫,已到近前,原来是蚂蚱,蚂蚱大军遇树上树,遇房上房,地里的庄稼更是不在话下,一天后,庄上树叶干净,地里庄稼净光,老人也不再叩拜了,与村民一起扫蚂蚱,把它过热水、凉干、放在地窖储藏。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二年,中原大旱,黑土地的地缝隙有些能放得下拳头,庄稼颗粒无收。那些庄的年轻人,三五结伙,又与其他庄的年轻人结成组织,这些人想法搞到枪支弹药,打家劫舍,这就是当时说的“土匪”。庄上的大户,也自掏腰包,购枪买弹,以求自保。说也奇怪,小庄的土地有两个特点:一 外包地占三分之一。就是说外庄有钱人买咱庄的地,然后雇人种地,例如现在有“新顾坟”、“娄家坟”、“刘家坟”等等,那是他们的祖先埋在当时自己家的地里。二 大部分地是倒阴地,也就是说旱天时地下的水分能上升到地面达到保墒。加上那几年偶尔一场雨,也只下到大东寨、小庄,一直下到庄北杨十字路“小庄与谷店交界处”。谷店、闫庄、王三寨、黄谷李、瓦赵,就连罗庄也没下一滴雨。所以,小庄的庄稼基本与平常年差不多。在小庄大家族中,有一苏家,弟兄四个,最多的有一百多亩地,最少的也有七八十亩地。苏家世代以治疗外伤闻名远近。苏家有一员外叫苏先元(苏坤铭的爷),应邀去廉村几家出诊,到甘刘村时,有一人问道,小庄有几棵枪啊,苏先生稍加思索说,两棵半枪,所谓半棵枪是“扬榷”枪,苏先生回来后,越想越不对劲,觉得事态严重,于是就与张家商议,把小庄现有的八九支枪统一分配,决定每晚派两人支更,自带枪支,由大户统一配发子弹,晚上无事,第二天子弹收回,另外,有枪的大户人家,都在自家的院墙里面,筑台做座,每晚站在台上,把枪靠在院墙头上,一级战备,具体工作由张福顺(张金铭的爷)尼修(尼要为的爷)负责。张老先生曾在当时县长陈勉之的手下工作过,枪法稳准,为人急公好义。尼老先生交际广泛,拜把弟兄众多。说话间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一年,恰巧苏家小姐出阁,嫁妆置买齐全,苏先生在外地一家公司工作,腊月二十三带回来一把二十响枪。另外,张风山老先生系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生,也刚好在家,带有枪支、手榴弹等。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咱庄人,白天严防陌生人进村,晚上可是一级战备啊!折回来再说二十三这天晚上,由张长合老先生跟牛行老先生支更,大概八点左右,从庄西北角影影绰绰过来三个人,他们摸到打谷场上,即现在姜旺家的西边时,张老先生发出口令,对方接应不上,战斗开始打响!土匪估计有一百二十人左右,同时,有马车等,庄上只有近十支枪,我们的前辈们凭借有利的地形,熟悉的环境,硬是把土匪堵在十字路以北,在此之前,庄上老人商量:在土匪没抢到粮食之前,我们只放枪,少伤人,两把二十响直到第二天四点左右才开火。土匪听到快枪从两个火力点连发,不得已抬着伤员、拉着车撤退了,从战斗开始到结束,历时八个小时,庄上无一伤亡,后街丢了部分火烧饼,姜家丢了一些粮食。这次事件,在附近影响很大,据说王三寨有一土匪因为枪伤没法医治而被他父亲活埋,因为当时的外科先生只有小庄苏家。这次事件后,为了保卫家园,由庄上德高望重者组织,要求凡有三十亩地者须购买一支枪,自此,小庄枪支弹药充足,有好几把二十响。一时间,小庄名声大振!大东寨、北庞庄他们虽然有寨,也纷纷与小庄联盟,互成倚角之势。庄上的种地户慢慢也有了积蓄,他们从外包户中买到土地,扎根小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