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庐山中之一(牯岭镇、锦绣谷、诺那塔院与仙人洞景区)

云中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独特的局地气候和地形决定了庐山独特的气候,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著名景点有三叠泉、五老峰、锦绣谷、仙人洞、含鄱口、花径、美庐、秀峰、白鹿洞书院,仙人桥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去庐山旅游自家车是可以开进山里的,每台车收费45元,景区内有大巴车带你到达各个景点。但是有很多山里住户出来揽客,乘坐他们的车每人收费100元。所谓的服务不过是把你领到各个景点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牯岭镇是庐山的行政区,位于庐山的如琴湖畔。牯岭镇东谷长冲河畔、掷笔峰麓的火莲院是著名的庐山会议旧址。该建筑为中西合璧式石木双层结构,建筑面积2554平方米,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由中国工程师高观四设计,1937年竣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民国时期这里曾经为抗战多次举行过会议,为全中国的抗战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1949年这里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中共几乎每年都要在这里开会,许多关于“庐山会议”的内情现在基本已经解密,由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缘故所以不在这里赘述。1985年这里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周恩来会议期间的住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庐别墅是蒋介石先生的私人住宅,庐山会议期间这里是毛泽东的住所。由于他不习惯坐马桶,卫生间里又开凿了一个蹲便池。<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诺那塔院位于庐山风景区内的小天池畔,是中国南方唯一对外开放的藏传佛教宁玛派道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诺那塔院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初名“小天池寺”,也叫“法海寺”,后因诺那活佛在此闭关修行、弘法度生而闻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36年诺那活佛圆寂,1937年朱子桥、朱益元、柏列武等人组建筹委会,为其在庐山小天池建塔,1938年落成,相继建有莲师殿、诺那精舍等设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诺那塔院在日军侵华期间和文革期间均遭到严重破坏,1991年,台湾的智敏、慧华金刚上师出资重新修复,并将莲花生大士殿扩大为祖师殿,新建诺那、华藏精舍一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绕过如琴湖就是锦绣谷,这里是庐山的主要景点,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也极为深厚。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雅士、高僧名道纷至沓来,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家住庐山之麓,他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了庐山惬意的生存状态和人们放松的心态。唐代诗人李白先后五上庐山,写下了40余首诗篇,其中《望庐山瀑布》更是将庐山瀑布的壮丽表达得淋漓尽致。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景说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在庐山营建草堂,写下了《大林寺桃花》,以桃花代春天,描述了高山与平地的温度差异导致花开花落的时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失意中找到新境界的心境。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曾经书声琅琅,培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火种。众多的摩崖石刻、名人题词,更是为庐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谈判台旧址位于庐山锦绣谷景区。1946年7月至9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为调处国共谈判,八上庐山面见蒋介石。当时,日本投降后,全中国都在盼望国家能够走向和平!可惜美国的调停最终无果,内战还是爆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谈判台旧址也叫访仙亭,原为朱元璋在1393年为纪念其军师周颠所建。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周颠曾助朱元璋获胜。朱元璋称帝后,派人到庐山寻找周颠,未果后在此建亭纪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谈判台旧址作为历史遗迹,见证了重要的历史时刻,也让人们得以回顾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仙人洞景区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锦绣谷南端,牯岭西谷的悬崖上,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天然洞窟,因大自然风化和山水冲刷形成。洞高、深各约10米,形似佛手,洞顶参差如手的岩石为“佛手岩”。 仙人洞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泉水清澈晶莹,含有多种矿物质,比重大,凸出碗口不溢,镍币平置不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仙人洞进口处的大巨石横卧山中如大蟾蜍伸腿欲跃,称“蟾蜍石”,石上苍松名石松,凌空展开绿臂,根须裸露却迎风挺立,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洞内的纯阳殿据说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此修道成仙。殿内供奉吕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等对联。洞旁苍色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老君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内供太上老君骑牛雕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仙人洞周围的峭崖悬壁上,有“云根”“佛手岩”“同舟共济”等十数通摩崖石刻,琳琅满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访仙亭与新访仙亭:相传朱元璋称帝后突患热病,赤脚僧持药治愈他后,他便下旨在刻有“竹林寺”处旁建“访仙亭”,沿“仙路”前行还有“新访仙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仙人洞景区出来沿公路返回如琴湖会路过白居易草堂。唐元和十一年(816年)秋,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时,在庐山北麓香炉峰下、东林寺旁、遗爱寺侧始建草堂,次年春建成。草堂为三架五间的建筑,相当于两室一厅,建筑风格素朴简约,体现了白居易崇尚简朴的文人情怀,正如其在《庐山草堂记》中所写“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周边有洗耳飞泉、清泉绕舍、方塘幽趣、石涧长松等十景,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展现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特点。草堂前的白居易石像是1996年由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是庐山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