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赛清远半程马拉松

胡胜发

今天以01:53:45完成清远半程马拉松。清晨7:30的清城区,气温12°C,十分舒适的跑马天气。23,000规模的赛事,开跑后也是比较拥挤。头5公里以27分钟出头完成。第二个5公里尽管遇到了伦洲大桥的上坡但由于赛道不拥挤外加身体跑开了,比头5公里快了几秒,在27分钟左右完成。第三个5公里再快了几秒。第四个5公里起始于跨过洲心大桥,这是半程的第二个大上坡,在最后3公里加速中找回一些时间,总共花时比第三个5公里增加了10多秒。最后加速,平均配速至437,顺利完成今天的比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整个跑程中规中矩</font></h5> 这次选择半程是因为元旦前后右小腿受伤后,还处在恢复过程中。此外,作为领队,带领清华大学战队参加高校联赛。六年前遗憾取得第二名。准备十分充分的202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比赛取消。赛事恢复的去年,由于准备不足,只取得第七的成绩。为了清华的荣誉,今年组队再战,就是剑指冠军。我们做到了!圆了七年的冠军梦。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今年,我们第一</font></h5> 夺冠后,众多校友要求我讲讲怎么组队,怎么排兵布阵,最后夺冠的。详情等待校友会的发布吧。我只想讲,本次从组队、比赛战术等,都做够了功课,核心队员也努力配合,是一次成功的案例。很高兴。但我真正想指出的是,我们已经毕业的、上了年纪的校友,他们对“无体育不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执念的实践,我看到了其探索的价值。比如,我们核心队员兼教练小河今年40多岁,奔5的人了,今天还大幅PB,进入227。整整6年过去了,在相同的赛道上,小河的成绩从243提升到227。这不是从16岁长大到22岁的故事。如果小河在20岁的时候就被培养,是否也是210之内的精英呢?生命的极限在哪里?马约翰“体育的延伸价值”再次让我们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