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国自驾记行37—— 尼亚拉加

紫金谷

<p class="ql-block">   9月22日,多云。原定于明天(23日)去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考虑到明天是周末,为防止人多拥挤,我们临时决定提前到今天完成这个任务。后来发现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巴里到大瀑布距离220公里,中间要经过多伦多。</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伦多-尼亚加拉-多伦多</h5> <p class="ql-block">  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都市人口超过600万。从密集交错的,并且车道从6车道到18车道不等的高速公路系统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我们小心地避开407号高速,这是加拿大唯一的一条收费高速路,因为投资方西班牙需要回收投资。收费可以是电子收费,没有电子缴费卡,管理系统会自动拍照然后给你寄来收费通知单。我们租的车没有缴费卡,我们也不想等到我们回国了,租车公司还给我们交涉补交过路费的事情。</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亚加拉瀑布卫星地图</h5> <p class="ql-block">  过了多伦多,路就好走了,一直到尼亚加拉瀑布城,非常通畅。</p><p class="ql-block">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中段,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与南美的伊瓜苏瀑布及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合称世界三大瀑布。它以宏伟的气势,丰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憾游人。从伊利湖以及另三大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经此地,巨大的水流以银河倾倒之势冲下断崖,声及数里之外,雷霆万钧,气势磅礴,摄人心魄。不愧为“雷神之水”之尼亚加拉的汉译!</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为了争夺这块宝地,美、加(当时属英国)两国曾于1812年至1814年间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两国签定了“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从那时起,两国在瀑布两侧各建一个叫做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个隶属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另一个隶属于美国的纽约州,两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桥连接,桥中央飘扬着美国、加拿大和联合国的旗帜,星条旗在南,枫叶旗在北,联合国旗居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施格林塔 (Skylon Tower) 建于1965年,高达160米,是距离加拿大马蹄瀑布最近,也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最高建筑。它的名字里含有“天塔”的意思,是在空中观赏大瀑布的最佳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  尼亚加拉瀑布城停车场有好些个,我们找离瀑布最近的停车场。即使最近的停车场,我们到时里面停的车也未达到其面积的十分之一。沿着尼亚加拉有三个观景塔,我们决定找最高也是距离加拿大马蹄瀑布最近的施格林塔(Skylon Tower),到塔顶先做一个鸟瞰。该塔建于1965年,高达160米。它的名字里含有“天塔”的意思,是观赏大瀑布的最佳地点。</p><p class="ql-block"> 塔顶观景台有两层,上层是普通观景台,下层是是旋转餐厅,可以边就餐边赏景。上层观景台排队的人较多,下层的人较少,我们恰好也要吃午餐,遂去了下层。上去以后伺者很快就安排了我们座位。旋转餐厅从外部看像飞碟,那个下倒角的部分是茶色玻璃构成的,玻璃非常干净,俯瞰风景一览无余,非常清楚。</p> <h5>施林格塔的大门。除了观光,塔内还设有剧院、游乐场、旋转餐厅和小型博物馆。</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施琳格塔一层大厅墙壁挂的幽默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空中俯瞰尼亚加拉瀑布,可见瀑布实际由3部分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马蹄形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也称作加拿大瀑布,其形如马蹄;美国瀑布在美国境内,由山羊岛隔开;新娘面纱瀑布,只细细一缕,飞落化雾如同一位新娘带着面纱,不注意容易认为和美利坚瀑布是一个瀑布,也在美国境内,在马蹄瀑布和美国瀑布之间,由月亮岛隔开。 事实上,在美国境内看到的只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可以一览全貌。</p><p class="ql-block"> 尼亚加拉的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如果加上两个岛屿,宽可达1240米)。马蹄瀑布岸长约675米,高达56米。美国瀑布高达50米,瀑布的岸长度305米。新娘面纱瀑布岸长度80米,落差也为50米。不过这两个瀑布的高度和幅宽是随水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两个瀑布的水源来自同一处,可是只有6%的水从美国的两个瀑布流下,其他94%的水是从马蹄瀑布流下。因此,马蹄瀑布溅起的浪花也有30多公尺高,尤其是马蹄瀑布,由于水量大(平均径流量6000立方米/秒,相当于长江平均径流量五分之一),以波涛万顷之势直冲而下,溅起的浪花有30米高,水汽高达100多米,像云雾把马蹄瀑布笼罩起来,随着风疾风缓时清楚时朦胧。</p> <p class="ql-block">  旋转餐厅转一圈是一个小时,到了一个小时也没人催你,因为还有空的座位。我们看看差不多了,遂乘电梯下塔,去与瀑布近距离接触。</p><p class="ql-block"> 近距离接触更觉它的气势宏伟,丰沛浩瀚的水汽,震憾游人。从伊利湖以及再上游的三大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经此地,巨大的水流以银河倾倒之势冲下断崖,声及数里之外,雷霆万钧,气势磅礴,摄人心魄。不愧为“雷神之水”之尼亚加拉的汉文意思!马蹄瀑布的水量大,水冲到河里呈青色,而美国瀑布的水则呈蓝色。与美景不太协调的是激流翻卷带来的白色泡沫在水流平缓处凝结成长长的白色污染带,在青蓝色河水中分外扎眼。据说这已经比30年前好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女子们着传统服装坐着传统马车去看形成于万年前的大瀑布,是对大瀑布的敬仰。</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导游信息牌</h5> <h5>连接加美两国的彩虹桥。历史上两国曾为大瀑布归属大打出手,最后和平解决。</h5> <h5>尼亚加拉大瀑布由两大瀑布组成,这是美利坚瀑布。顾名思义,这个瀑布属于美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国游船,游人穿蓝色雨衣</h5> <p class="ql-block">  美加两岸都在瀑布下游安排了游船,游船大致能坐百多人。所有乘客都穿雨衣,美国游船的游客船蓝色雨衣,加拿大游船的游客穿红色雨衣。我们站在5、60米高的陡岸上,看着游船向马蹄瀑布下方艰难驶去,船上人像蚂蚁一般小。越接近瀑布,船摇摆的越厉害,就像柳叶在激流中漂浮,直到水汽完全吞噬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走到马蹄瀑布悬崖水口,只见上游水流滚滚而来,从悬崖水口跌宕50多米,水汽冲天而上,我们立马浑身湿了,赶紧离开。</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拿大一方的地面观看美利坚瀑布的最佳点</h5> <h5>加拿大游船,游人穿红色雨衣。河水中泛起的白色泡沫说明上游有污染物排泄,据说这比30年前不知好了多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拿大岸上码头,到水边码头要下降60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国出入境关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另一大部分——马蹄瀑布,三分之二在加拿大。</h5> <h5>高特岛(Goat Island,汉意公羊岛)又称中心岛,把总宽约一公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分隔成两大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马蹄(Horseshoe)瀑布,靠近左(加拿大)岸,高56米,曲折的脊线长约670米。美利坚瀑布接邻右岸,高58米,宽320米。 这是高特岛靠近马蹄瀑布的一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利坚瀑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利坚瀑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利坚瀑布下端积年累月瀑布冲击造成的塌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有气势的还是马蹄瀑布,顾名思义,它有一个巨大的弧形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蹄瀑布局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蹄瀑布局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蹄瀑布局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国一侧观景电梯。只能从侧面看两个大瀑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国一侧观瀑的栈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蹄瀑布</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驴友在瀑布下上仰拍摄,瀑布看上去更有气势</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其实,细看美利坚瀑布,又分成两个部分。</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较小的那部分有自己的名字—“新娘的面纱”。我们游览时,水量过大,在我看来已是“大嫂的围巾”,同伴干脆称为“厨娘的围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部分之间有一个自然的平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中石头上的海鸥在淋浴</h5> <h5>看到大瀑布如此震撼的气势,不要忘记这只是尼亚加拉河30%流量形成的。另70%流量被引去发电了。如果这70%流量也流向瀑布,那将是怎样的情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靠近马蹄瀑布跌落处,水汽可以迅速把你淋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见了彩虹,方明白了那座桥为什么叫彩虹桥,它是自然写实。</h5> 沿着尼亚加拉河道蜿蜒而行的尼亚加拉园林大道(Niagara Parkway) 风景秀丽,将大瀑布的壮美延伸扩散。而这份秀美源于沿途的自然风光、园艺、农业、花卉栽培、自然保护区和独特的地质风貌。从精心维护的花园至占地数百英亩的天然公园绿地,尼亚加拉园林大道是众多美景的聚集地。它被艺术家、园丁和大自然爱好者誉为“55公里最纯净的画卷”。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岸边草地上有大雁栖息</h5> <p class="ql-block">  回程时,我们去了尼亚加拉小镇(Niagara on the lake)。位于尼亚加拉瀑布北边大约25公里,尼亚加拉河进入安大略湖的湖口。小镇保存着19世纪风貌,曾被推选为加拿大最漂亮的小镇之一。镇上处处鲜花盛开。每座房屋颜色明快,样式不同。在湖口,可以看见对岸美国的防御堡垒,看上去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尼亚加拉小镇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镇民舍鲜花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尼亚加拉河进入安大略湖的湖口,湖口两岸分属于美国和加拿大。这是美国岸边的军事要塞。</span></p> <h5>《枫国自驾行记》目录<br><br>(01)选择枫国<br>(02)北京起飞<br>(03)落地温市<br>(04)新颜旧貌<br>(05)维多利亚<br>(06)花海奇迹<br>(07)吊桥公园<br>(08)海天公路<br>(09)惠斯勒市<br>(10)艰难行程<br>(11)甘露之问<br>(12)一日千里<br>(13)贾思珀镇<br>(14)姊妹媲美<br>(15)玛琳湖畔<br>(16)峡谷徒步<br>(17)路遭拦截<br>(18)冰原大道<br>(19)路易斯情<br>(20)翡翠天生<br>(21)螺旋隧道<br>(22)班芙漫步<br>(23)卡尔加里<br>(24)夜访学府<br>(25)行李贻误<br>(26)蒙特利尔<br>(27)华人竞歌<br>(28)魁北克堡<br>(29)枫叶大道<br>(30)到渥太华<br>(31)适逢国事<br>(32)里约运河<br>(33)国王之城<br>(34)醉在枫乡<br>(35)湖屋一宿<br>(36)白求恩路<br>(37)尼亚拉加<br>(38)到多伦多<br>(39)国家英雄<br>(40)霍普怜鱼<br>(41)跨越北极<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