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风 书可照人(上)

孑佬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者倾情撰写这篇6600多字的长篇文论,缅怀何鲁丽和她的父亲——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何思源先生。字里行间,感情充沛,细节描写,有血有肉。事例鲜活,文图并茂,彰显父女风采。可谓:爱国尽业,风范永存。</p> <p class="ql-block">传承家风 书可照人——深切缅怀舅爷爷何思源表姑何鲁丽</p><p class="ql-block"> 朱渝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题记:</p><p class="ql-block"> 一瓣心香忆故人,这里记录了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18日晚10点,我刚从西南大学学府小区东风阁与耄耋画家方凤富话别。从12楼乘电梯下至底楼,刚出电梯门便接到表姐何苹打来的视频电话。</p><p class="ql-block"> 她急促的问我休息没有?我回答没有。她便告诉我:“今天下午(18日)姑姑的病情突然恶化,已经紧急转入ⅠC∨病房,院方专家正全力抢救,并迅速通知家属探视并通报情况。大夫告之,姑姑的病情突然恶化,危急生命……”。接听电话后让我极度不安,且心情十分沉痛。</p><p class="ql-block"> 当晚,回家的路虽短,然而,脚却非常沉,迈不开步,行动极不畅达。往事一幕幕萦绕于心,是夜,我反侧难眠。</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二姐渝慧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我:“姑姑于19日零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一位平凡而伟大女性的生命永远定格于此, 让我极为悲痛!</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托二姐渝慧代我捎上花篮去家中灵堂悼念缅怀。</p><p class="ql-block">19日晚7时,我准时收看了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何鲁丽同志逝世讣告,亦录制视频留着永久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女报国 彰显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鲁丽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何鲁丽是山东菏泽人,其父亲何思源,字仙槎 (1896—1982) ,20世纪五四运动当年北大毕业。1919年9月,启程赴美留学,10月就读芝加哥大学。1921年暑假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2年秋,由美国到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经济与政治。1924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北美、欧洲求学7载,撰写了诸多文章,发回国内刊物发表,引起反响。1926年冬学成回国,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后任经济系主任。1928年,在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首任校长戴季陶举荐下,回鲁任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厅长,一干就是14年,与省主席韩复榘共事8年,重视发展大中小学教育,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彼时,在山东教育界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读书要力争向何思源一样, 读“六中、北大、哥伦比亚”,何思源求学走的就是这条路。我的外公王惺吾、八舅爷何兹全(其子何芳川曾任北大副校长)都是念的北大。尔后,父亲也争取效仿,潜心读书。1935年6月,父亲在山东菏泽六中高中毕业时,报考了国立山东大学,同时北上,又报考了北京大学国文系。北大发榜时未上榜,考上了山大(这是数年前整理父亲在“文革”特殊时期被关时所写交待材料上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何思源在山东任职18年,曾和三任省政府主席共事。抗战时期,他率部与日本侵略者打游击战,为全身心投入,以解后顾之忧, 舅爷爷何思源把法国舅奶奶何宜文和四个子女送往天津英租界暂住。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考虑到安全原因,舅爷爷何思源把家人们转移到意租界。此时,在我国天津的日军乘势占领了英租界。不久,日军宪兵探知到何思源家人详细住址,1941年12月31日,日军宪兵来到意租界工部局,通过意租界工部局的传唤,把她们一家暂住此处的5人引渡给了日本宪兵,扣为人质,并将其押解鲁北前线当人质盾牌,从而引起一场外交风波(由于篇幅所限,不便赘述)。</p><p class="ql-block"> 1944年11月,何思源取代牟中珩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任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1946年10月,改任北平市市长。最令人感佩的是解放前夕,他被华北5省、两市推举为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由此遭到蒋介石的忌恨,蒋立即召见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实施暗杀何思源。毛人凤找来二处处长叶翔之、特种技术室主任刘绍复、总务处处长沈醉,仔细研究暗杀方案。之后,由叶翔之率四名特务乘专机飞往北平实施暗杀行动。1949年1月17日夜,令特务飞贼段云鹏在其舅爷爷何思源居住的北京锡拉胡同49号寓所房顶安放了两枚定时炸弹,造成全家一死五伤的惨剧,可爱的小姑何鲁美不幸遇难。在生与死的严峻时刻,舅爷爷何思源不畏强暴,强忍悲痛,打着绷带,带伤与其他11名代表出城到前线与中共代表继续谈判。由于各方共同努力,从而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保护千年文化古都免受战火破坏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此,人民不会忘记,历史已有记载,毛泽东说他是: “真正代表了民意”。</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 何思源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并出任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和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主任。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会4国语言(自学俄语),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舅爷爷何思源勤奋躬耕,他与翁文灏、李平衡为主编,组织几十位老知识分子开始编纂《法汉大辞典》,初稿完成后,又开始主编《德语文法》的工作,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20世纪60年代初,他出版的译著已达16部之多,其中有《哥白尼与太阳中心宇宙系统》《凯绥.克勒惠支》《卡尔.马克思》《保思.郎之万》《中国近代外交史》等。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派出代表团, 舅爷爷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在陈毅副总理为团长的率领下前往西藏庆贺。回京后,把所见所闻撰写成《旅藏纪行》一书,1957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克服疾病造成的困难,开始撰写回忆文章《五四运动回忆》《我与韩复榘共事八年的经历和见闻》《我所见过的沈鸿烈》《我参加和平解放北平运动的回忆》等8万多字的文史资料。85岁高龄时,他在万永光等人帮助下,又潜心撰写《回忆我的一生》,全文约3万字,对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进行了回忆。他不忘祖国统一大业,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积极奔走,为全国政协撰写多篇有史料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对台广播文章。抗战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后,舅爷爷何思源曾数次到过重庆,1955年,他随全国政协考察团到重庆,抽空去北碚团山堡重庆第一师范学校看望他的二姐何思霞和我的父母。当年10月底,我刚出生,为了减轻我父母的家庭负担, 舅爷爷决定把我的哥哥带去北京读书(当时哥哥读小学一年级) 。之后,由于全国政协考察团去了成都,未返回重庆就直飞北京了,此事最终没有办成,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 1982年4月28日,何思源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为此,中新社于5月8日发了讣告,对其一生进行客观评价,其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p><p class="ql-block"> 在何思源先生诞辰100周年和120周年时。山东省先后在菏泽市举行纪念会和书画作品展览。亦出版有《何思源选集》(北京出版社1996年1月版)《何思源文集》三卷本(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p><p class="ql-block"> 何鲁丽的母亲项宜文是法国人,她在法国巴黎大学读书时和舅爷爷何思源是同学。她毕业后于1927年春,孑身来到中国,同年5月,在上海与何思源结婚。婚后改名何宜文,并加入中国国籍。在何鲁丽身上有一半法兰西血统,母女感情颇深,其法语就是从小跟母亲学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何思源曾是国民党高官,旧社会过来的高级知识分子, “文革”期间受到严重冲击,下放劳动改造,家也被抄,珍藏的图书、字画。积累的中外资料被抄了个片纸不留。这些精神产品,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呀,让人痛心不已。在那动乱年代,他可以带着法国舅奶奶和子女们去法国或美国定居,然而,他没有走,始终留在祖国,这是他赖以生存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1957年,何鲁丽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在京从事小儿科大夫27年,是副主任医师。她在“小儿科内分泌” “小儿成长障碍”等研究治疗方面独有建树。之后,服从组织安排,放下听诊器,从政至副国级。她:呕心沥血乐奉献,勤勉躬耕为人民。她为人和善,没有架子,在任北京市副市长时,市民们亲切称她"何大妈",由些可见这位平民市长的亲民作风。在何鲁丽父女身上都有一种鲜明的爱国情愫,他们生前都十分关心宝岛台湾的和平统一大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朱家与何家 渊源两相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朱世禔(1914---1981),字佛艇,山东曹县人。1914年10月,父亲出生于山东曹州东北十五里朱袁楼村一户大地主家庭。那时,朱家在曹州是大户,家道兴盛时据传朱氏家族有一千多顷地。然而,当我的父亲在奶奶何思霞(何思源的二姐,大姐早夭)怀中尚未出生时,祖父患疑难病去世,这是人生莫大的不幸。父亲是遗腹子,由奶奶一手抚养,无兄弟姊妹。为了把父亲抚养成才, 奶奶含辛茹苦,把一切都寄托于生命体的结晶,其独子身上。奶奶慈祥善良,聪明睿智,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朱家的下一代,终生守寡,且付出了青春、爱情和心血,真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不久山东沦陷。随后,奶奶和父母及山东大学外文系同学毛怀荫一家,一起逃难到湖北咸宁县(现咸宁市)毛伯伯老家暂住。之后赴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区),参加山东大学内迁在万县复课。这次离开,我的奶奶和父亲就在没有回过山东老家了,曹县朱袁楼千顷田地和房舍及古家俱全部捐献国家,并把自己永远留在了第二故乡缙云山麓的土地上, “朝观云海,暮听松涛”。</p><p class="ql-block">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父亲从诞生之日起就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单亲家庭。1935年至1940年,父亲先后就读了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和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受到诸多名师教诲,受益匪浅。1940年7月,父亲在沙坪坝从中央大学毕业后,在渝终身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默默躬耕,培育英才,多有奉献。在其求学成长的道路上,凝聚着舅爷爷何思源的无私关爱和资助。奶奶和舅爷爷可以说是父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亲人。思霞思源,姐弟情深,血浓于水,定当铭记。</p> <p class="ql-block">2003年3月11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何鲁丽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p> <p class="ql-block">1926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读书时的何思源(左),右为罗家伦(照片由罗久芳提供),抗战时期罗家伦曾任中央大学校长,并主持将中央大学由南京搬迁到重庆多有奉献。</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和何思源(右)、何柱国(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7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鲁丽(右二)和本文作者朱渝生(右一)及母亲王灿枚(右三)、妻余世琴合影</p> <p class="ql-block">《笺染墨香》朱渝生 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5月版)</p> <p class="ql-block">追忆巴渝抗战文化轶事</p><p class="ql-block">纪念先辈爱国敬业精神</p><p class="ql-block">题《笺染墨香》一书</p><p class="ql-block">何鲁丽</p><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p> <p class="ql-block">1997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鲁丽(前排右四)与民革中央副主席胡敏(前排右三)参加庆祝设立重庆直辖市何方华教授(前排右五)花鸟画展合影</p> <p class="ql-block">《何鲁丽文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p> <p class="ql-block">《何思源文集》(三卷本)北京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15日,何鲁丽副委员长参观北温泉(左起段辉连 时任北温泉公园主任,左2为何鲁丽,左3为李立,时任北碚区人大主任)</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张完整的全家照,前排左起:何鲁美 何宜文 张丽莲(张道藩之女)何思源 何鲁丽,后排两位是何鲁丽的大哥和二哥</p> <p class="ql-block">这帧珍贵照片背面,有舅爷爷送给父亲的亲笔题字:世禔存 卅五年三月济南</p> <p class="ql-block">1945年,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时的何思源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