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文做事做人的楷模——读《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

水心一人

<p class="ql-block">  “先生苦学不倦,笔耕不辍,著作丰厚,学问深刻,用力甚勤,掘获甚广,实为人中麟凤。先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尤为人之楷模。先生的人品为我所景仰。” 以上这段话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2005年给季羡林先生94岁诞辰的贺信。细读了《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后,才了解季先生起伏跌宕而漫长的人生,才真正领悟了温总理对季先生敬重的缘由,也才真切地感受到季先生是读书作文做事做人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勤奋读书,出类拔萃。季先生由于家道中落,6岁就离开父母投奔叔父。私塾时念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四书》。上小学后开始学英语。课外读了大量的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说岳》等等。小学、初中期间学习成绩均名列学校年级前列。</p> <p class="ql-block">  上高中后,“我有意识地认真用功,是从这里开始的”。于是,学业精进,成绩拔尖。季先生说:“我在第一学期考了一个甲等第一名,而且平均分数超过95分。因此受到了前清王状元的嘉奖,并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一个扇面奖给我。”他在高中三年中,六次考试,考了六个甲等第一名,成了“六连贯”。</p> <p class="ql-block">  1930年季先生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最后他进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1935年夏至1945年10月,季先生远渡重洋,赴德国科学名城哥廷根求学,获得博士学位。面对战争,忍受饥饿,发奋学到了许多以前梦寐以求的知识。1946年秋回到了阔别十一年的祖国,到北大任教。</p> <p class="ql-block">  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季先生少年时期就博览群书,善于思考,中学时期文字功底就较为扎实,同时又得到多位名师的教导和点拨,国文知识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并摸索了一套写作经验。他的散文手法多样,结构紧凑,语言朴实,词句简练,文理通畅,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寓意深长,启迪读者。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就利用课余写作散文十余篇,发表在当时颇有权威性的报刊上。担任北大教授后,甚至在耄耋之年还著书立说,屡出佳作,散文专集屡屡问世,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推崇。</p> <p class="ql-block">  季先生的研究领域既宽泛又精深。他著作等身,完全可以说是真正的“翻译与创作并举,语言、历史与文艺理论齐抓,对比较文学和民间文学等等也有浓厚的兴趣,是一个典型的地地道道的‘杂家’”。季先生还主持了中国学术界著名的三大学术工程,即《东方文化集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传世藏书》,从而确立了他学贯中西、驰名中外的学术大师地位。</p> <p class="ql-block">  踏实做事,成就辉煌。季先生到北大任教不久就被定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时年35岁。季先生在用心教学、教研的同时,致力翻译工作,多部译本出版。1956年,他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大革命”中,季先生受到冲击、迫害,住过牛棚,扫过厕所,掏过大粪,看过电话,当过门房,过着非人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从1973年起,着手偷译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至1977年,终将这部鸿篇巨制基本译完。</p><p class="ql-block"> 1978年后,季先生每天清晨四点天还没亮就起床,开始研究写作,号称“北大一盏灯。”此后的三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研究成果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一生为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东方文学、敦煌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佛教研究、中非关系史研究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季先生入选2005年十大文化人物候选人;2006年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磊落做人,淡泊人生。季先生说:“人的一生,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第三,个人身、口、意中正确与错误的关系,也就是修身问题。”</p> <p class="ql-block">  对于天人关系的处理,季先生竭力反对“征服自然”。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要做朋友,不要成为敌人。对于社会关系的处理,季先生主张对待一切善良的人,应该真情实意,忍让宽容。而修身问题,季先生则不遗余力地做到学、知、行的有机统一。</p> <p class="ql-block">  爱国爱民,关注社会。他在留学德国期间,正值祖国“八年抗战”,他说:“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每一粒灰也是爱国的。”回国以后,季先生致力于教育、文化、科技、宗教等社会事业,社会责任感极强,即便在耄耋之年还是不忘社会建设。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赴301医院为季先生祝贺生日,95岁高龄的他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要注重“内心的和谐”这一重要命题,引起了总理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坚持真理,处世唯真。季先生做人处事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在真理面前,毁誉不移志,卑贵不变节。为人处世提倡真的。讲真情、讲真实、讲真挚、讲真切。不虚伪、不做作,对世间万事万物充满爱心。身为北大副校长的他,乐意给入学新生看一个多小时的行李;身为大师的他,在公园里捡起别人丢下的果皮……</p> <p class="ql-block">  崇尚自然,看淡名利。季先生非常推崇陶渊明的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把陶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不劳远求,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笑对生死。他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居功不傲,知足知止,自己请辞“国学大师”、“学界(术)泰斗”、“国宝”。用他自己的话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先生之德,日光月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才,学贯中西;先生之书,著作等身;先生之寿,超米近白。</p>